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固定化氯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和性能评价 下载:65 浏览:399

赵睿南1 胡满成1,2 李淑妮1,2 翟全国1,2 蒋育澄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30℃水相体系中"一锅法"快速制备固定化氯过氧化物酶(CPO@ZIF-8),在构筑金属有机沸石咪唑骨架结构(ZIF-8)的同时将氯过氧化物酶(CPO)固定在其三维纳米孔道中.温和的条件为固定化酶制备过程中酶活性的保持提供了前提.结构和性能表征说明酶分子的引入并不改变ZIF-8材料的孔道结构,同时酶分子在CPO@ZIF-8中呈现出在整体骨架材料中的嵌入式均匀分布.与先构筑ZIF-8骨架材料,然后通过表面吸附来固定酶分子的方法相比,通过将酶分子引入整体骨架材料中不仅提高了酶的固载量,更主要的是利用ZIF-8材料的高比表面积提高了固定化CPO的催化效率,同时基于三维孔道提供的刚性屏蔽环境有效改善了CPO在极端反应条件下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

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 下载:65 浏览:420

赖欣宜 王志勇 郑永太 陈永明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及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的多孔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和结构多样化等独特优点,广泛应用于气体储存、物质分离和催化等领域。纳米尺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anoscaleMetal-OrganicFrameworks,NMOFs)既保持了传统MOFs的规整性,也具有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在生物医药领域中是绝佳的药物载体。相比于传统纳米药物载体,NMOFs与药物的结合方式丰富,展现了多种药物装载模式,可以满足不同药物的制备需求,也可引入不同功能分子优化性能。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多功能化NMOFs应用于药物递送领域,并实现刺激响应性的可控释放。本文将着重对NMOFs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负载抗癌药物、光敏剂和核酸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维含能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下载:90 浏览:475

刘威 陈厚和 《新材料》 2018年6期

摘要:
为制备高能绿色起爆药,以5,5′-偶氮四唑钠盐为前驱体,硝酸亚铁提供金属离子,采用溶剂挥发法合成了一维含能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Fe(ATZ)(H2O)4·2H2O]n。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了该化合物的热分解性能。基于最大放热原则,应用广义的Kamlet-Jacobs方法计算了化合物的爆轰性能,并对其撞击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一维含能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理论爆热、爆压、爆速分别为2 294.73kJ/mol、34.54GPa和8.83km/s,撞击感度H50为39.0cm,具有典型起爆药的特征,可作为一种优异的高能绿色起爆药。

碳化温度对MOFs基碳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467

张来苹 孙梦 陈帅军 余小乐 王炎 罗鹏 李丽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以均苯三酸和二水合醋酸锌、苯并咪唑/苯并三氮唑作为反应物,在50℃条件下合成了两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Bm/MOFs-Bt。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氮气氛围中煅烧得到纳米多孔碳材料Bm-t/Bt-t。利用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对配合物的结构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对煅烧后样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等进行表征,并通过对亚甲基蓝的脱除来测试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煅烧温度越高碳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越好;相同煅烧温度下Bm-t比Bt-t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煅烧温度在600℃-750℃间吸附速率发生了断崖式变化,说明虽然根据热重分析,600℃时配合物的框架结构完全坍塌,但并未碳化完全。

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肿瘤诊疗领域中的应用 下载:23 浏览:252

李勰1 郑戴波2 丛杨1 王会3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1期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是指以有机配体为连接体和以金属离子簇为节点,通过配位键组装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配位化合物。该材料在气相传导、光学催化以及生物应用领域都有着应用潜力。不同形貌、大小和组分的MOF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将金属纳米粒子和MOF材料的性能相结合,就能够有效地避免金属纳米粒子和MOF材料的相互凝聚。本文主要阐述了MOF材料的几种合成方法,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模板法、微波法和电化学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重点分析了其在肿瘤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药物负载、荧光标记和光动力学疗法等。最后指出今后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改善生物相容性、降低制备成本、扩展生物MOF及其负载药物的种类,使其应用到更多疾病的治疗上。

MOFs-多孔碳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下载:42 浏览:442

张来苹 张文帅 罗鹏 孙梦 李丽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以均苯三酸和二水合醋酸锌为原料,分别用咪唑和2-甲基苯并咪唑作为为第二配体,在50℃条件下合成了两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Im和MOFs-Me。氮气氛围中900℃煅烧得到多孔碳材料MOFs-Im-C和MOFs-Me-C。利用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对配合物的结构、发光性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对煅烧后样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等进行表征,并通过对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脱除来测试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煅烧后生成的MOFs-Im-C多孔碳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在120 nim时几乎达到100%,说明该多孔碳材料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由混合配体构筑的三维铽金属有机框架的晶体结构及分子识别性能 下载:32 浏览:335

杨轶1 唐静1 华雪2 朱永朝2 毛国帅1 黄秋颖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采用两种多功能有机羧酸配体:2-(对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p-BrPhH3IDC)和对苯二甲酸(H2DCB)为混合配体与六水合硝酸铽,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制备了一个含有一维孔道的复杂三维金属有机框架{[Tb(p-BrPhHIDC)(DCB)0.5H2O]·H2O}_n。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了其分子结构。发现所采用的两种羧酸配体均与中心金属Tb(Ⅲ)离子配位进而桥联邻近的金属离子构成了三维框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测试了晶体纯度。热分析表明该金属有机框架显示出比较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测试以及小分子识别研究表明该配合物显示出强的特征荧光发射和一定的乙腈识别能力。

含N和羧酸混合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24 浏览:263

李玉玲 李靖靖 王宇飞 王岚 李晓静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化合物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而成的具有网格结构的晶态材料。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孔道的可调节性,使其在气体的吸附和分离、离子识别、催化、磁性和生物医学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单介绍了近十年来含N和羧酸混合配体构筑的MOFs化合物在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以期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对MOFs材料在合成设计和性能研究方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研究发现,在MOFs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中使用含氮配体和芳香羧酸的混合配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可以得到更多结构多样化和性能优良的MOFs材料。

水中去除全氟化合物(PFCs)的处理技术研究 下载:124 浏览:1520

钟波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当前,处理全氟化合物(PFCs)的传统方法,如生物去除技术、光催化去除技术和电催化去除技术已得到相关的理论研究,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存在些许弊端,例如低效率、高能量要求和操作问题。因此需要寻求更高效、更科学的方法去除 PFCs污染物。首先需要从源头上控制 PFCs 污染物的排放,这可以通过选择正确的替代品、优化制造过程以及回收和再利用 PFCs 产品来实现。其次,对水体中的 PFCs 污染物进行末端处理,源头和末端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 PFCs 的污染。末端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去除技术、化学去除技术和物理去除技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