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资本主义经济从传统资本主义向金融化资本主义的演化——兼论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理路 下载:53 浏览:379

唐桂 吕嘉林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产业级资本流通和金融性流通逐渐改变了现代经济中货币与资本的流通格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结构,使得金融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的融资方式正在逐渐从短期融资向长期融资转变,但他并没有论及这种转变将会如何影响资本主义体系运作的基本规律。Hilferding、Veblen、Kalecki、Steindl等人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摒弃了传统资本主义模式对理论研究的限制,不再将融资视为企业动用资本家储蓄或私营借贷者资本的过程,而是把融资看成是金融资本的流动;不再把银行的资本储备视为信贷周期的决定性因素,而是把储备头寸和企业的信贷政策看成是影响商业周期的关键,这应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当今金融化时代较为合理的应用。

金融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金融化趋势、风险与税制转变研究 下载:54 浏览:452

陈曦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从经济系统演进角度探讨了适应金融经济的税制特征和税制安排。金融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经济金融化,金融主导了现代经济运行和全球价值分配。而经济过度金融化将导致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强,金融风险成为影响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公共风险。在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过程中,应强化事前、事中的财政介入而非事后买单。税收作为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应建立与金融经济相适应的税收收入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达到稳定财政收入、调节金融经济活动、防控金融风险的目的,从而强化金融风险的源头治理。

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载:52 浏览:470

杜勇 王婷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文章以我国2008—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烙印理论",考察了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的金融危机经历对其所在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该效应在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而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受财务困境的企业中受到明显抑制。拓展的研究表明,经历过金融危机的管理者持有金融资产的动机并不单一,但获利动机更强烈。最后文章还发现,管理者的获利动机和管理者自信可能是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关键作用机制。文章从企业微观层面拓展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并对企业管理者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经营风险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54 浏览:459

班新 蔡雯霞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基于经营风险的视角,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经营稳定性进行深入探究。选取2003~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行业维度研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能够显著地分散经营风险,但是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会显著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其中制造业系数显著为正。因此,促进企业积极投身创新活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避免以套利为目的的短期获益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金融化、企业异质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研究 下载:57 浏览:474

吴书斌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运用中国数据构建经济金融化指数,以此衡量我国经济金融化的态势及波动。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指数能够较好反映我国经济金融化情况,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化稳步上升,兼具阶段性波动,这与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以及宏观政策紧密联系。本文运用所构建的经济金融化指数、银行微观数据以及其他宏观数据,研究了经济金融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U型影响机制,即经济金融化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过度经济金融化则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同时经济金融化对全国性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比较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坚持适宜性,防止过度的经济金融化;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强化金融业审慎监管;审慎推进金融业改革,防止实体经济"泛金融化"等针对性建议。

企业金融化、董事长金融背景与R&D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下载:53 浏览:379

武金莉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加重,严重挤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制造业发展前景堪忧的事实,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2009~2017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R&D投入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入董事长金融背景这一中间变量。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会抑制企业的R&D投入;当企业董事长具有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经历,即企业董事长具有金融相关背景时,会加重企业金融化程度对R&D投入产生的挤出效应;此外,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相较于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来说,企业金融化对R&D投入的抑制作用更强。本研究有助于从微观视角去理解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董事长金融背景及创新水平的关系,并为政府合理引导制造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金融化行为以及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经济金融化背景下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 下载:164 浏览:1829

宋英伦 《中国经济》 2023年11期

摘要:
在经济金融化背景下,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金融体系的构建和稳定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实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可以对金融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我们在经济金融化背景下深入剖析并厘清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实体经济融资结构失衡、金融组织体系仍需完善、金融体系风险不容忽视等问题,提出强化实体经济基础、实现良好互动,加强体系制度建设、规范金融市场,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手段,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提升化险能力等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有效降低金融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规避经济风险和金融危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电子商务的金融化策略 下载:64 浏览:1024

谢梦瑀 《电子商务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已经从过去的物理方式逐步转向电子商务,而且电子商务也从单纯依靠传统的交易方式向网络交易方式发展。在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是一种技术与信息的结合,在技术上强调电子商务与传统金融行业之间的结合,在信息上强调电子商务与传统金融行业之间的结合。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金融化现状及意义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此为电子商务时代下电子商务和金融行业的结合做出新反应。

金融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作用——基于高管股权激励的调节效应 下载:164 浏览:1231

刘璇 《金融研究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近年来,“数字经济”一词频繁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行业发展报告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数字化转型的尝试和探索中。本文从内部治理角度出发,探究金融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化水平显著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且高管股权激励对金融化水平和数字化转型间的关系具有强化作用。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下载:160 浏览:1282

杨琦 《金融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迈向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作为强国之基、财富之源,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劳动、资源成本等优势,我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壮大并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发展阶段,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实施,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和逻辑发生了深刻变革。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系列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速放缓、传统动能减弱等系列挑战。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时期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重大的战略决策。本文主要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