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 下载:78 浏览:495

周仲飞1 李敬伟2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金融科技在提高金融效率、丰富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风险泛化。传统金融监管范式下的金融规则通常系危机型立法和监管的产物,以"命令和控制"为特征,无法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泛金融化、金融风险频发、金融体系内生和外生风险等问题。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势在必行。金融监管新范式要求在专门金融监管机构之上建立跨业风险监管机构,防止风险在金融体系内外传递;要求采用适应性监管,在金融立法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之间合理分配金融规则制定权;要求采用试验性监管,以应对监管介入的时点难题;要求采用数据驱动监管,对金融科技进行实时或者准实时监管,为解决监管滞后探索新的途径。

供给侧改革下第四方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创新 下载:54 浏览:281

李艳伟 何任杰 《中国经济》 2020年2期

摘要:
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农产品流通市场对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需求越来越高,创新物流金融模式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农产品物流企业作为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开展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有助于其解决中小型合作企业融资问题,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向第四方物流的转型。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一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继而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进行创新优化,然后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产品物流金融监管平台,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在线融资,最后从供给侧角度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管控,降低运营风险。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创新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可以优化农产品供应链资源配置,真正转型成为一个集成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商。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触发因素及其防范探析 下载:94 浏览:496

范亚舟1,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已经成为未来三年三大攻坚战的首要工作,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强、危害大,其一旦发生,不仅导致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更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在深入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触发因素等的基础上,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逻辑起点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合作的法律思考 下载:56 浏览:447

李莉莎 陈丽仪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入,三地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三地监管体制存在较大差异,香港是分业监管模式,澳门是统一监管模式,而内地是协调监管模式。在此背景下,大湾区开展金融监管合作面临监管模式选择、金融监管协调、跨境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和数据信息流动等重重障碍。基于此,有必要探索完善中央—地方多层次协作体制、政府—社会共同治理方式和立法—司法—执法多维合作模式,多维度创新三地金融监管合作的路径。同时重点着眼于创新金融监管合作的模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完善跨境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深化三地金融监管的合作,为大湾区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日本金融业开放过程中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及启示 下载:49 浏览:443

陈刚1 孔文佳2 韩静2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日本央行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采取了多种金融政策手段和风险防范措施,有力推进了日本金融自由化目标的完成,成功实现了日本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此,本文研究了日本金融业开放历程及相关监管体制改革,并分析日本央行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应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经验和教训,最后提出我国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建议。

基于金融规制理论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考 下载:53 浏览:321

马广奇 赵仲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基于信息科技与金融的耦合性,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及创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使其快速发展,冲击着传统金融行业。与此同时,不合规的市场操作以及不尽完善的市场环境使得行业风险不断积聚,监管措施不力以及金融脱媒给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试图从梯若尔金融规制理论出发,将政府有效激励纳入监管体系中,形成法律监管、风险防范和有效激励三者相互作用的监管思路,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提供新的路径。

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协调研究:理论基础、评价标准与政策建议 下载:66 浏览:484

王守海 张晖 陈作华 高媛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会计信息是评价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定。尽管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是基于不同实践目标的制度安排,但是会计准则是金融监管的工具,也是政府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因此,本文在保持会计准则制定相对独立的前提下,首先研究了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之间协调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满足金融监管信息诉求下,提出评价会计信息的五大标准;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之间协调的政策建议。

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 下载:76 浏览:490

陆岷峰1 葛和平2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和金融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在全球范围内金融管制逐渐放松,金融市场更加自由化,金融创新得到长足的发展。金融控股集团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通过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多种行业的综合,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但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时间不长,相应的法律制定滞后、法律规范不健全,相应的监管体系也落后于当前的金融实践。本文基于我国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挑战,剖析了在混业经营背景下我国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不足,提出了我国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监管的若干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的规范、有序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监管的法律研究 下载:68 浏览:717

​黄香园 《金融研究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对缓解中小企业、弱势群体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若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监管的法律问题,会严重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缓解融资难问题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监管存在法律规范欠缺、监管主题不明确、资金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等法律问题,然后根据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监管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监管的法律措施: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监管的法治思维、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法律规范。

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72 浏览:788

​薛若兰 《金融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在传统金融行业发展当中,引入互联网的要素,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领域。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实现了互联网行业更好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其金融风险扩散快、监管难度高、交叉传染的可能性大,相应的监管体系和手段并不完善,存在许多法律问题,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实际发展受到阻碍。其产生的风险给我们国家的监管部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业界监管部门和企业必须建立长期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和升级治理模式,改善法律制度,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以促进该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数字人民币与金融稳定 下载:124 浏览:815

​杨荧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大规模应用势必掀起新一波的经济金融数字化浪潮,基于数字人民币对未来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人民币的概念,将之与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纸币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了数字人民币的本质。接着,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并以负面影响为重点,着重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系统、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并给出了政策建议,以防范相关风险,以期经济更加平稳长远发展。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及原则 下载:132 浏览:1140

袁晟珈 陈展鹏 舒缘婷 《金融研究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本文简单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在避免不理智个体金融借贷行为、协调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增强市场机制风险应对能力、提供市场规定与纪律之外的风险方法支持、保障互联网金融机构稳定运行、打击互联网欺诈行为等方面的必要性,并围绕互联网金融特殊性、市场经济发展、消费者利益、审慎监管、机构监管等方面,就相应的监管核心原则加以探讨。

论行政比例原则在我国金融监管当中的应用 下载:120 浏览:1064

李东原 《金融研究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金融监管所要实现的公共利益目标与被监管者理应享有的权利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对于二者关系的平衡应坚持行政比例原则,将行政比例原则引入到金融监管当中。行政比例原则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监管过程中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保障被监管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实现金融监管的稳定性。

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下载:82 浏览:1307

梁宇轩 《财会研究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如今,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为许多的企业带来了资金支持。但同时,上市公司造假这一问题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尽管随着这些造假案件的发生,监管部门也相应地调整了对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利益如此庞大的资本市场来说,这点处罚不会给那些想造假的企业起到提醒的作用。本文以康德新财务造假为例,分析其使用的手段与方法,以作警醒。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下载:197 浏览:1490

王忠英 《金融研究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有异于传统金融的全新的金融形式,它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金融交易进行整顿融合,并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上实行金融交易,以此达到减少交易成本的目的。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非常迅速,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于传统金融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大,且更难进行监控与管理,大大影响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本文以余额宝为例,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适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解决方案,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浅谈《地方金融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 下载:154 浏览:1272

梅宇杰 《金融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2021年12月31日,根据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明确地方监管机构职责,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地方金融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本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地方金融组织类型,赋予地方监管权限,限制金融组织跨区域开展业务活动,但在实务中对此规定有待进一步细化。

金融监管边界问题的理论分析 下载:164 浏览:1260

邓振宇 《金融研究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综合来看,金融监管在增进被监管对象稳定性,降低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会可能会对被监管对象产生过多约束,使其无法自由开展业务,从而利润空间被压缩。那么金融监管的边界该如何确定才能使得金融风险可控与市场主体盈利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呢?本文将兼顾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考量,探讨金融监管边界的限定依据,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给出金融监管边界的具体构想。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165 浏览:1362

斯朗旺姆 《金融研究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互联网金融将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模式相结合,以自身固有的服务给广大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作为一种势头强劲的新型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我国乃至世界金融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其诸多问题。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法律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如何快速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是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及其对发展的影响问题会议成果》的价值意义 下载:254 浏览:2238

李驰 《金融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2007年次贷危机是近百年来第二次全球型大规模金融和经济危机。与1929年大萧条不同,全球各国展开了合作,采取了应对措施,《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及其对发展的影响问题会议成果》便是其中之一。金融和经济危机本质上是错误的行为模式所导致,预防和应对危机应从改变行为模式着手,科学运用短期和长期政策工具。

浅议全球金融监管对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下载:256 浏览:2120

吕中政 《金融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前,国内企业的监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虽仍然采用分业监管模式,但逐渐向着国际金融领域前进,势在完成向混业经营监管。由于国内的金融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部分问题,导致发展受到影响,所以在接下来工作中需要加以创新,推进整体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