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陈华德教授运用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特色 下载:50 浏览:399

陈晓 陈华德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陈华德教授认为小儿脑瘫多与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气血精气失养,他强调在治疗上应从调理阳脉之海——督脉功能入手,督脉经气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大脑功能活动的正常,因此常选取督脉的神庭、百会、命门、腰阳关等穴。患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皮肤脏腑娇弱,在治疗上运用多针浅刺的手法,结合头皮针长留针法及穴位注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概述 下载:78 浏览:460

李璐1 李辉2 朱天民1 朱鑫1 胡守亮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6期

摘要: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CRS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手术,药物治疗,中药汤剂和针灸疗法等。这些疗法各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特色,就这些疗法的研究现状做扼要归纳。

艾灸与针刺治疗炎症性肠病大鼠内脏痛的镇痛效应研究 下载:85 浏览:511

张丹1,2 李志元1 黄燕3 杨延婷1 施征2 吴焕淦1,2 马晓芃1,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针刺(天枢和气海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内脏痛的影响,从痛行为、痛情绪及血清P物质含量角度对比观察艾灸与针刺治疗炎症性肠病内脏痛的效应异同。方法: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及针刺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合50%乙醇灌肠的方法制备炎症性肠病内脏痛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腹壁收缩反射阈值、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潜伏期观察大鼠痛行为变化,应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测验观察大鼠痛情绪变化,运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物质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炎症性肠病模型组大鼠结肠损伤严重,表现为溃疡、炎症反应,经艾灸、针刺治疗后大鼠结肠损伤均有所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不同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显著升高,机械性缩足反射时间、热缩足潜伏期缩短(均P<0.01),呈现内脏高敏和痛阈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针刺组大鼠治疗后不同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明显降低,机械性缩足反射时间、热缩足潜伏期延长(均P<0.01)。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治疗后在40、60 mmHg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降低明显(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总路程、直立次数、开臂时间及开臂次数均明显减少(均P<0.01),经艾灸、针刺治疗后大鼠活动总路程、直立次数、开放臂时间及次数比例增加(均P<0.01)。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大鼠治疗后直立次数升高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物质含量升高,经艾灸、针刺治疗后血清P物质含量降低(均P<0.01)。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血清P物质含量下降明显(P<0.01)。结论:艾灸、针刺(天枢和气海穴)对炎症性肠病内脏痛大鼠痛行为、痛情绪均有改善作用,均能降低血清P物置的含量;其中艾灸天枢和气海穴的作用优于针刺治疗。

杜美茹主任针刺治疗中医脑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下载:25 浏览:420

李杨杨1 吕子月2 杜美茹3(通讯作者) 《中国中医药》 2025年4期

摘要:
笔者研一以来跟随杜美茹主任每周出门诊,每天门诊量很大,大多是中风、面瘫患者,杜美茹主任采用针刺疗法治愈了很多的患者,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笔者在收集石家庄市中医院脑三科患者病例基础上,总结了杜美茹主任在针刺治疗中医脑病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杜美茹主任认为,脑为髓海,由精气所化生,为元神之府,下连脊髓,通过经络,脑气筋等于全身密切相连,具有主持思维,控制行为,支配感觉,统帅全身的作用。脑的病种虽然众多,但是有共同生理病理基础,杜美茹主任治疗脑病时,善从督脉心包经,肾经开始,善用头针,采用辨证论治。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评价 下载:105 浏览:1157

谷英科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的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2例,抽签分成实验组(21: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与对照组(21: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视力水平与前后视野平均受损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视力水平与前后视野平均受损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的过程中,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三九贴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下载:358 浏览:3890

韩秀莲 王云凯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三九贴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8年1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九贴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血清hs-CRP、Hcy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九贴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消除机体炎性反应。

蒙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 下载:280 浏览:3293

包斯琴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蒙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确诊为神经性耳鸣患者收治时间段自2016年3月~2019年3月,依据其来院诊治顺序分成对照组、治疗组两组,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另结合蒙药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的数据显示:88.5%、61.5%,比较来看明显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蒙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确切。

杜美茹主任针刺治疗中医脑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下载:129 浏览:1526

李杨杨 吕子月 杜美茹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笔者研一以来跟随杜美茹主任每周出门诊,每天门诊量很大,大多是中风、面瘫患者,杜美茹主任采用针刺疗法治愈了很多的患者,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笔者在收集石家庄市中医院脑三科患者病例基础上,总结了杜美茹主任在针刺治疗中医脑病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杜美茹主任认为,脑为髓海,由精气所化生,为元神之府,下连脊髓,通过经络,脑气筋等于全身密切相连,具有主持思维,控制行为,支配感觉,统帅全身的作用。脑的病种虽然众多,但是有共同生理病理基础,杜美茹主任治疗脑病时,善从督脉心包经,肾经开始,善用头针,采用辨证论治。

陆氏针灸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医案1则 下载:365 浏览:2232

魏智祥 徐致丽 《中国中医药》 2023年3期

摘要:
动眼神经麻痹是眼科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为上睑下垂,眼裂变窄,瞳孔向外下方偏斜,复视,瞳孔扩大以及对光反射消失等。眼球不能向上、内、下3个方向运动,眼球位置向外下方偏斜。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发病率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具有确切的疗效。本案例运用陆氏针灸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见效快,对西医暂时无法解决的眼球运动障碍与复视现象有良效。

针灸在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253 浏览:3683

朱银燕 《中国中医药》 2023年11期

摘要:
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医学中关于失眠症的根源及病理原理,探讨了针灸在改善失眠问题上的实际应用。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了失眠症的成因,为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探讨了艾灸技艺在缓解失眠问题方面的功效。文章主要研究了多种针刺技巧以应对失眠问题,压力式针头、电针及针灸在各类身体区域(如体针、头针、腕踝针、腹针)的应用。经过对诸般疗法的深入解析,揭示了针灸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所展示出的多样技巧和卓越效果。此研究为失眠症的传统治疗方法提供了实证支持,这一发现为临床实践与探索赋予了深远意义。

中医熏洗配合针刺治疗老年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下载:89 浏览:1257

纪小亮 缪奥 钱晓明 《当代中医药》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使用中药熏蒸坐浴结合针灸疗法对老年人肛肠病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对90例高龄肛肠病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第一组为45例患者的对照组:手术后采用高锰酸钾坐浴,第二组为实验组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和针灸相结合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疼痛的时间,水肿的时间,最后分析其疗效。结果:术后VAS得分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以及组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术后7天和3天的VAS得分在术后3天和术后1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疼痛消失时间缩短,水肿消失时间缩短(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蒸坐浴结合针灸疗法,可有效缓解老年人肛肠病术后疼痛,促进症状好转,提高疗效。

中药外敷结合针刺治疗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研究 下载:365 浏览:2340

吴秀玲 《中国中医药》 2022年2期

摘要:
分析中药外敷结合针刺治疗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00例分别以实验组(中药外敷结合针刺)与对照组(单纯中药外敷)作为研究对象,对疼痛指数、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都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外敷结合针刺针应用于肺癌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癌性疼痛,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