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机电复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无症状性脑栓塞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47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电复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无症状性脑栓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仍为心房颤动的患者42名,随机分为即刻电复律组(A组)和延迟电复律组(B组),观察两组无症状脑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20例患者术后24小时头磁共振检查共有3例(15. 00%)发现7个新发梗死灶,B组1例在术后第9天转为窦性心律,21例患者电复律24小时头磁共振检查1例(4. 54%)发现2个新发梗死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仍为心房颤动的患者,抗凝4周后电复律显著减少了术后无症状脑栓塞的发生。
品管圈活动在骨科手术器械台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22 浏览:896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骨科手术器械台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4月(活动前)骨科手术121台为对照组,2020年5~6月(活动后)骨科手术119台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流程摆放器械台,观察组则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对照组骨科手术器械台摆放存在的问题采用鱼骨图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骨科手术器械台摆放缺陷率及整理准备时间。结果:观察组骨科器械台整理摆放的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科器械台整理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规范骨科手术器械台的摆放,提高器械台整理的工作效率,做到准确高效配合手术,提高医护合作度。
损伤控制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0 浏览:1208
摘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到2020年7月收治的肝胆外科创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I期手术治疗方式,术后对腹腔进行缝合,并针对患者作相应的腹腔引流操作,之后将患者转到ICU(重症监护室),并时刻监测患者体征变化,患者能自然苏醒。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针对受伤位置的不同再采用于此相对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1.11%,病死率4.44%,其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77%,病死率17.77%。对比两组得出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0,P<0.05);观察组患者患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11.11%,而对照组患者患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5.56%,对比两组患者显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0,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17.77%,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37.77%,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0,P<0.05)。结论损伤控制手术能有效提升肝胆外科创伤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加快患者恢复健康。
研究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32 浏览:1273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2019 年 3月医院收治的 100 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 例)与观察组(50 例),其中,一般临床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后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后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后肢体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后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后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四肢骨折护理过程中,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方案,可减轻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血透患者的护理价值研究 下载:38 浏览:1383
摘要: 目的:对血透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2例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血透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统计不同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社会功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达97.56%,与对照组的80.49%差异明显,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血透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展开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重视。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分析 下载:229 浏览:2308
摘要: 目的:分析某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审方药师实时审核医嘱过程中发现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共356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不合理医嘱共356份,其中肝胆外科116份(32.58%),胸外科78份(21.91%),占2019年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54.49%。不合理类型有浓度与溶媒量不适宜(53.37%)、给药剂量不适宜(42.13%)、溶媒选择不适宜(1.97%)、操作失误(1.97%)及配伍不当(0.56%)5种类型。不合理医嘱数最高的抗肿瘤药物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148份),其次为替加氟注射液(112份)与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43份)。结论:医院在抗肿瘤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师应对其及时干预,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下的医保药品合理应用研究 下载:188 浏览:1846
摘要: 目的:对医院处方点评制度下的医保药品合理应用相关方面进行探讨。方法:我院医疗保险管理科在2021年7月联合药学部、门诊部对门诊医保医师处方进行点评。通过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联合处方点评前门诊医保处方197200张、联合处方点评后门诊医保处方384688张进行抽取,对联合处方点评前后门诊医保处方违规使用限制性医保药品数据、医保药品拒付情况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与联合处方点评前相比,联合处方点评后我院门诊医保拒付处方数降低99.50%;门诊医保拒付处方金额降低99.71%;医保违规方式为超范围用药的科室数降低81.82%;违规使用的医保范围内的药品数降低75.00%。结论:通过医保、药学联合监管控制,利用处方点评制度,将医保限制性使用药品适应证纳入处方点评,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又可避免医保违规,规范临床用药行为,避免医保拒付的发生,使医保药品费用得到合理控制,保证医保制度持续、健康发展。
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效果研讨 下载:310 浏览:3112
摘要: 目的:探析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在2019.11-2020.11收治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将应用常规分娩40例产妇设立为对照组,将应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的40例产妇设立为观察组,疗程结束时开展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VAS分值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积极价值 下载:511 浏览:5190
摘要: 目的:探析对在神经内科中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确诊为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择期日期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将本次研究对象应用硬币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入院护理评估、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探究两种方式对于患者病情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治疗干预后,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情况上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更具优越性(P<0.05);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平均留置胃管时间以及留置胃管率上,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更具优越性(P<0.05);在护理满意度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更为满意(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应用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方式有助于掌握患者实际病情状况,避免在治疗过程中置留胃管过长的事件发生,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观察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影响 下载:257 浏览:2799
摘要: 目的:分析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甲状腺瘤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传统切口手术,观察组采取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对于甲状腺瘤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284 浏览:2985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患者应用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训练的30例患者被列为对照组,应用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训练的30例患者被列为观察组,随后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对。结果:经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后得出以下结果,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训练对预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意义重大,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其日常生活、肢体运动的影响 下载:279 浏览:3192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其日常生活、肢体运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肢体运动,提高其满意度。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对症护理干预及常见护理问题 下载:146 浏览:1881
摘要: 目的: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对症护理干预及常见护理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并对其进行护理的30例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对其在住院期间各类十分普遍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据此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比较最终应用的效果。结果:①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护理问题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②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较易出现心理、用药、皮肤、饮食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应用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处理这类问题,并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 下载:155 浏览:1926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急诊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工作投诉事件和护患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投诉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显著,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减少护理投诉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49 浏览:1914
摘要: 目的:主要对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06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分别使用一次性静脉针和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留置针可以有效应用于儿科静脉注射患儿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也可以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应用优质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147 浏览:1896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应用优质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某医院 2018 年 3 月—2019 年 3 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 90 例,以住院号平均分为2 组,奇数患者为对照组(45 例,采纳传统护理),偶数患者为观察组(45 例,采纳优质护理)。对比 2 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 MOCA 评分、MMSE 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MOCA 评分、MMSE 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营造积极正性的环境氛围为重点的优质护理,对于促进痴呆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神经外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和护理体会 下载:160 浏览:1708
摘要: 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和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析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因素后,再实施全程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45 浏览:1882
摘要: 目的 探析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62例拟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进行均等分组,n=31,对照组常规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负面情绪、疼痛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估(VAS)分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改善心理情绪,缓解疼痛有积极价值。
人文关怀护理在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中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下载:150 浏览:1921
摘要: 目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2020年11月之间收治的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1例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包括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结果: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152 浏览:1747
摘要: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儿科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与组间匹配结合的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以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全面护理风险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结果。结果实施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可对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进行控制,且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增加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
![]() |
联系电话::400-188-5008 |
![]() |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
![]() |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