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农村金融发展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研究 下载:75 浏览:407

温涛 张梓榆 王定祥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关于金融发展"财富门槛"效应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然而金融发展的人力资本门槛却是学界较少关注的地方。本文运用2006-2014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进行检验,发现:(1)农村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双重人力资本门槛效应。(2)随着人力资本的逐渐提升,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由最初的强烈抑制逐渐变为中度抑制并最终变为微弱促进。(3)农民人力资本与农村金融发展的耦合度与农民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但目前二者的耦合度还普遍较低。综上,要发挥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需要围绕农村金融自身进行改革,还必须充分考虑农民人力资本的实际情况,否则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便无法与市场进行有机结合。此外,还应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人力资本,实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人力资本实现良好的耦合互动,进而让农村金融的发展更加有效地缓解"三农"问题,助推全面小康的实现。

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验证 下载:23 浏览:422

唐礼智1,2 邢春娜1 刘玉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中间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和R&D研发部门的发展中国家开放经济模型,通过引入知识产权保护变量进行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中,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人力资本配置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在自主创新活动为主导的情形下,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在技术模仿为主导的情形下,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明显的门槛特征。进一步地,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02—2016年的统计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技术模仿为主、自主创新不占优的情形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人力资本增长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即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处于低门槛值时,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时,人力资本仍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其增长效应低于低门槛时的数值;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超过高门槛值时,人力资本的增加反而会抑制经济增长。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而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安排应根据人力资本水平变动趋势开展相应调整。

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的影响——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载:87 浏览:496

林劼1,2 田凤平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实行严格的环境规制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本文采用2010~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267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对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环境规制与企业投资取向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第二,我国的费用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呈倒"U"型关系;第三,我国的投资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呈"U"型关系;第四,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的环境费用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随着规制强度的提升,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力先强、后弱;第五,我国政府实施的环保投资规制则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激励效应"。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分别针对政府层面与企业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 下载:67 浏览:472

薄文广1,2 周燕愉1 陆定坤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文章通过使用2016年35个城市的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并匹配相应的营商环境指标和企业家才能指标数据,定量分析了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着营商环境"门槛效应",即企业家才能只有与一定的营商环境相结合,才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特征:沿海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强于内陆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企业家才能对传统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大于对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

人力资本约束下科技金融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载:47 浏览:364

韩沅刚 董会忠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分析科技金融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科技金融对区域创新的资金支持受到人力资本的门槛约束,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科技金融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由抑制逐渐过渡为微弱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与区域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实现科技金融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有效资金支持,要围绕科技金融体系自身改革以及充分考虑区域内部人力资本实际情况,才能促进科技金融服务与创新产品市场的融合。

财政分权对中国环境治理绩效的合意性研究——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 下载:54 浏览:435

林春1 孙英杰1 刘钧霆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文章选择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结论表明:从系统GMM检验来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并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表现为正向促进,而中西部表现为负向抑制。从门槛效应来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其中,自有收入分权表明,不论其分权化水平高低,均产生负向抑制作用;收入分权表明,在分权化水平较低时,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在分权化水平较高时,抑制作用不显著;支出分权表明,在分权化水平较低时,促进作用不显著,在分权化水平较高时,产生负向抑制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高管薪酬粘性形成机理研究:基于掏空视角 下载:78 浏览:502

张汉南 孙世敏 马智颖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引入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委托代理模型,基于掏空视角探究高管薪酬粘性形成机理,并以201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如下四点结论:(1)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加剧了高管薪酬粘性特征,掏空程度越高,薪酬粘性特征越明显。(2)掏空程度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加剧作用因高管持股比例或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低差异而产生突变,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3)高管持股比例高于门槛值时,掏空程度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加剧作用更显著;反之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则不明显。(4)大股东持股比例在门槛值以下,大股东掏空行为明显加剧了高管薪酬粘性特征;当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门槛值时,则不存在显著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绿色经济效率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研究 下载:43 浏览:365

郑慧1 王双2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在"海洋强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以及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人力资本与海洋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沿海11省份2006—2015年(1)的静态、动态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并以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使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FDI对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海洋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人力资本门槛",只有人力资本水平越过最低门槛值时,FDI才能显著促进海洋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且越过第二个门槛值后,这种促进作用有所增强。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