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下载:62 浏览:688

王美寒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强调了该学科在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应对与预防心理危机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在门诊护理环境中,护理人员需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心理评估方法识别并满足患者多元化心理需求,同时通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及预防心理危机,以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改善就医体验。此外,强调了提升护士专业素养和持续学习培训在深化护理心理学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专家共识 下载:21 浏览:428

汪晖 王颖 吴欣娟 郑一宁 2020年10期

摘要:
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工作。方法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发热门诊管理相关国家政策、学术指南、专家共识、期刊文献,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管理实践经验,整理形成草案,经过5轮线上会议及专家咨询,修改形成终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结果《共识》包括管理基本要求、环境与布局、护理人员配备与管理、预检分诊、患者管理、物资管理6个方面。结论《共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风险因素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32 浏览:3477

邓升美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日期为2021年9月—2022年2月,将150例患者及科室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展开常规管理(对照组)与风险因素管理(研究组)的两组,各组75例患者和20例护理人员,就两组管理情况展开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安全知识掌握度、预判能力、安全理智感、自身安全意识评分为(93.48±3.65)分、(91.27±4.14)分、(92.86±3.87)分、(93.86±3.59)分,高于对照组(83.48±4.87)分、(80.54±5.02)分、(84.66±4.69)分、(83.85±4.82)分,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基础理论知识、风险因素识别能力评分分别为(96.28±3.44)分、(95.87±3.63)分、(92.59±4.06)分,高于对照组(87.81±5.19)分、(88.04±5.03)分、(84.12±5.87)分,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33%(4/75),低于对照组18.67%(14/75),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73/75),高于对照组85.33%(64/75),P<0.05。结论: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采取风险因素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强化其安全意识,做好各项风险事件管控,从而减少不良情况发生,值得推荐引用。

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下载:365 浏览:2599

王瑶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科]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8例患儿为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患儿,实施儿科门诊常规护理措施的患儿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的患儿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态度行为变化率95.31%、保健知识掌握率90.63%、疾病知识掌握率96.88% ;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态度行为变化率82.81%、保健知识掌握率78.13%、疾病知识掌握率85.94%。结论: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和健康知识的了解,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下载:226 浏览:2645

林蔚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索门诊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所产生的意义。方法:抽取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护理小组内,分别实施门诊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以患者血糖指标、遵医嘱行为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衡量组内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更好,遵医嘱行为评分高,生活质量评分高,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形成比较,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差,遵医嘱能力低等护理问题,对其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均可解决,改善患者预后,建议推广。

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65 浏览:981

李霞 《心理学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心理学的价值。方法 于2023年1月份-2024年1月份期间,选取我院门诊收入诊疗的病例,共计40例,依据乱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0,应用护理心理学管理)、对照组(n=20,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分析其护患纠纷、心理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方面,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方面,干预前,两组情况基本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比较中,观察组生理机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各项指标提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水平、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健康宣教、环境管理各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心理学能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174 浏览:1768

苏艳宁 蒙纯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探究儿童保健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 研究目标共计40例,均选取于我院儿童保健门诊2023年2月份-2024年2月份期间,收入诊疗的病例,分组方案上,依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n=20,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20,单纯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分析其在心理情况、满意度以及患病情况方面的区别。结果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情况基本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程度方面,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而言更高(P<0.05);患病情况方面,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而言更低(P<0.05)。结论 儿童保健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价值符合研究预期,能够较为理想地改善患儿情绪,降低患病率,进而使家长满意度获得显著提升,有益于儿童健康。

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78 浏览:2128

孟庆伟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分析和研究在儿科门诊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服务对提升科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前者实施常规管理,后者实施人性化服务管理方式,之后对两组患儿治疗基本情况实施对比。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17.5%(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中实施人性化服务管理方式能够为患儿提供细致、优质的护理,也能从护理质量保障中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37 浏览:1390

马瑞琴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间,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共两组,为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记录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门诊护理差错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可,提升其依存度,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从而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同时有利于提升治疗护理的细致性,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门诊护理工作与情商应用 下载:62 浏览:700

李洁 刘璐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基于情商的概念和内涵,本文认为在门诊护理人员中,要加强情商的培养,重视情感调节,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门诊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推动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提升门诊护理工作的质量。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下载:292 浏览:2944

谢卫华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门诊服务模式,基于此,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技术、健康指导、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心理护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实施的效果较好,可使患者对门诊的护理满意度提升。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下载:60 浏览:668

杨美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构建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就诊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和观察组(常规加标准化沟通模式,43例),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67%VS81.39%),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SAS)与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95.34%)高于对照组(76.75%),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门诊就诊患者,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完善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并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下载:58 浏览:625

郑金敏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 构建标准化沟通模式的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从2017年7月到2018年9月,作者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中,一共有23413名病人接受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从中抽取了10000名病人作为对照;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看病的病人一共有25661名,使用 标准化沟通模式,从中抽取10000名病人,将其设定为一个观察组,将两个组间的分诊准确率、纠纷发生率以及病人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分类正确率显著提高,纠纷率显著下降,且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均为<0.05)。结论 所建立的综合评估指标是可信的,可以作为临床评估的依据。

门诊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的价值研究 下载:107 浏览:1059

姜娟娟 吴学英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交流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28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观察组护士进行了护理沟通交流培训,对照组护士未进行培训,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6%和82%,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方面的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而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方面的差异较小,有关资料比较, P<0.05。结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它可以使护士的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使得护患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风险因素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浅析 下载:125 浏览:1545

纪小所 《国际护理学》 2023年7期

摘要:
发热门诊主要收治的是存在发热症状的患者,涉及范围广,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身体不适、头晕头痛等症状,病情复杂且进展速度快,对临床诊治有着较高的要求,若未能尽早明确病因、尽早治疗,可能诱发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是惊厥、癫痫等症状,危害患者的健康安全。发热门诊的护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风险,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安全防范意识有着较高的要求。

支气管哮喘患者门诊护理的研究进展 下载:127 浏览:1443

金珊珊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死亡率明显提升。当前我国门诊哮喘患者伴随治疗依从性不足的问题,由于长期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并且一旦哮喘急性发作,还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要求临床应切实加强支气管哮喘门诊护理工作,做好患者多维度下的护理指导,进而使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保障患者护理质量。本文围绕支气管哮喘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疾病类型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支气管哮喘门诊护理工作。

优化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23 浏览:1352

王丹娣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 探究优化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门诊接收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个小组患者9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患沟通,给予观察组患者优化护患沟通,最终对比两组的护患纠纷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采用优化护患期间,发生3起护患纠纷,患者满意度高达94.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患沟通期间,发生18起护患纠纷,患者满意度为73.33%。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护患沟通可缓解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下载:151 浏览:1931

贺世萍 《国际护理学》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比常规护理及个性化护理应用在门诊护理工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录10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门诊患者均等分为50例参照组别、50例研究组别,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别指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率:研究组别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患者采用个性化干预的护理方案,护理满意度更高,且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率较少,该护理模式积极影响价值更显著。

优化门诊护理流程在门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75 浏览:2071

王蕾 李春华 王琳琳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门诊护理流程在门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门诊护理,研究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就诊差异及就诊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分诊时间、就诊等待时间、专科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门诊环境、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方面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门诊护理流程更能满足门诊患者的需求,节约时间,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患沟通对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下载:182 浏览:2527

潘丽春 《国际护理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讨论分析在门诊护理工作中运用护患沟通对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依照不同时间段的门诊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对照组为我院门诊部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89例患者,研究组为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91例患者,予以对照组门诊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护患沟通,对两组护理意识、护理态度及沟通能力进行评估,比较护理工作质量;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投诉、满意情况,比较护理投诉率、满意率。结果:在工作质量的比较中,研究组的护理意识、护理态度及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投诉率的比较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率的比较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患沟通,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因此减少了患者投诉的发生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