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蚯蚓粪覆盖对降雨后黄土区土壤水分影响的室内模拟研究 下载:84 浏览:475

李彦霈1 邵明安2,1,3 王娇2 《中国土壤》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蚯蚓粪覆盖对降雨后黄土区土壤水分的影响,以蚯蚓粪覆盖厚度和雨强为试验变量,试验处理设置如下:降雨强度设置为大雨、中雨、小雨;蚯蚓粪覆盖厚度分别为1 cm、2.5 cm、4 cm,覆盖面积为土柱表面积的90%,以裸土作为对照。分别测定降雨完成后10 h内的湿润锋迁移过程和48 h内0~5 cm(上层),5~10 cm(中层)和10~15 cm(下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蚯蚓粪覆盖对降雨后黄土区土壤水分分布具有一定影响,降雨入渗结束后,覆盖蚯蚓粪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在较短时间内低于裸土,但5~15 cm土层含水率不断增加,并逐渐高于裸土,表明蚯蚓粪覆盖能够延缓降雨入渗,并影响黄土区土壤水分再分配过程,对降雨后表层以下的水分增加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黄土区降水的利用率。

多雨地区废弃岩渣填筑高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绿色防护技术 下载:63 浏览:438

郝进京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节能减排、绿色交通发展战略的推进,道路施工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多雨地区高填方路堤如何保证边坡稳定及实施防护成为了技术难题。结合向莆铁路尤溪车站36m高岩渣路堤工程,研究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时长对高路堤稳定性影响及边坡失稳规律。结果表明:强降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在坡面表层出现径流现象,长时间强降雨会引起边坡中部局部失稳,并扩展连通至路堤顶部;低强度降雨对路堤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坡面表层未出现径流现象,随着时长增加,边坡坡脚处出现局部失稳,失稳范围随时长增长变化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加筋柔性排水绿色生态护坡技术,并进行了设计计算。研究结果对路基边坡防护计算设计及绿色护坡技术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基于星地链路的垂直降雨场反演方法 下载:59 浏览:454

咸明皓 刘西川 印敏 宋堃 高太长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在分析星地链路几何结构及传播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基于联合代数重建技术的星地链路反演二维垂直降雨场的方法.利用实测降雨资料构建3类降雨场,并搭建3条17 GHz垂直极化星地链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单星地链路无法实现二维垂直降雨场的重构,反演场与真实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0.504和0.364;基于双星地链路的反演结果和真实场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8,平均偏差分别为0.122, 0.159和0.537 mm/h,欧式距离均低于0.9 mm/h,熵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6%,基本实现了二维垂直降雨场的反演;三星地链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反演精度,相关系数接近于1,能够精准重构降雨场.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星地链路的垂直降雨场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星地链路的架设和维护简单,探测降雨范围广,易于在高原、山区、海岛等传统地面观测资料缺失的地区使用,可以作为已有降水测量手段的补充.

淮河入江水道万福闸站近52年来降雨量变化特征分析 下载:68 浏览:353

王江 孙正兰 王骏秋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基于淮河入江水道万福闸站1966—2017年降水量资料,利用Morlet小波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该区域的降水变化和趋势预测进行分析,为防汛抗旱和科学调度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该站年降水量变化呈增加的趋势,且存在23年、14年、10年和4年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预计从2020年后将进入枯水季。

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次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下载:82 浏览:489

李红1,2 任兵1,3 周明华1 马菁2 江南1 王勇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7期

摘要:
为探究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次降雨的流量与含沙量响应过程,选取四川省盐亭县万安小流域和其内嵌套的苏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8年7月12日次降雨过程中降雨-流量-含沙量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降雨的降雨量较小,流域面积较小的苏荣小流域流量峰值出现时间稍稍滞后于降雨量峰值出现时间,含沙量与流量响应迅速且变化趋势一致;面积较大的万安小流域,汇水速度较慢,径流携带泥沙能力较弱,表现出含沙量与流量无显著相关的特性;万安小流域径流输沙模数远小于苏荣小流域,苏荣小流域平均输沙模数为万安小流域的30多倍。

无锡市降雨侵蚀力分布规律分析 下载:65 浏览:500

周敏1 陈晶晶2 于文祥3 焦芳芳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6期

摘要:
以无锡市21处雨量站1992—2016年的日雨量数据等为基础,运用章文波等修订的日雨量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分析了无锡市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基于年侵蚀性降雨量的降雨侵蚀力简化算法。结果表明,无锡市降雨侵蚀力随月份先增加后减小;随年份总体呈增加的变化规律,但不是单一增长,而是三段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5倍。利用无锡市10个站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年侵蚀性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之间的三次曲线拟合方程作为简化算法,经验证可以用于无锡市年降雨侵蚀力计算。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92 浏览:473

翁窈瑶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结合目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分析对比了国外水敏性城市理念与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提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通过渗透性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城市绿地等海绵建设体,可以有效地兼顾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减小下游污水处理的压力,提高城市降雨径流的处理效率,为城市雨水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降雨等值线绘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下载:61 浏览:459

李宁 曹全龙 聂时贵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9期

摘要:
等值线是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上表达地貌、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时经常用到的地图符号之一,降雨等值线以等值线的形式描述了降雨分布情况。该文阐述了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降雨等值线绘制系统的架构设计,对其中的雨量数据提供服务、等值线计算服务、等值线绘制模块、等值线发布模块进行了深入描述。该架构实现了降雨量数据来源于服务、降雨等值线生成功能基于服务、降雨等值线绘制结果发布为服务,外界能够基于它灵活构建自己的等值线绘制系统。该系统提供的等值线服务已经为多个应用系统提供了支撑。

基于西南地区台站降雨资料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 下载:69 浏览:259

李金洁1 王爱慧2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以西南地区1996~2000年93个气象台站观测的月均降雨量为基础,对各月降雨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变异特征等空间分析后,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和以不同变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球面模型、高斯模型)为基础的普通克里金(O-Kriging)两种方法进行空间插值,通过交叉验证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月均降雨量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并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变异特征,可对该研究区域降雨量进行空间插值研究。(2)在O-Kriging插值时,变异函数选用指数模型的效果最好,球面模型次之,高斯模型最差。(3)两种方法对月均降雨量及其极大值和极小值插值时,O-Kriging的插值误差均小于IDW,插值误差整体上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剔除各月降雨量极大值较为集中的两个站点后进行插值,插值结果的误差均明显降低。(4)对研究区域整体来说,O-Kriging的插值效果优于IDW,但就单个站点来看,结果并非如此。在降雨量的空间插值中,由于研究区域和时间尺度的不同,并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应根据实际应用效果选择最适方法。

基于降雨的昆明水库蓄水模式分析及风险研究 下载:75 浏览:460

段燕楠 王占良 王顺金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根据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1988~2017年的降雨资料,以昆明松华坝水库为例,运用统计、比较等方法,通过分析降雨时空分布特征、蓄水地理环境特征等因素,将昆明水库蓄水模式分为雨季降雨最佳蓄水模式、干旱背景蓄水模式、局地强降雨蓄水模式、秋季连阴雨降雨蓄水模式和冬季降雨降雪蓄水模式5种;从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范围3个方面对降雨蓄水风险进行评估,得出昆明由于降雨引发的蓄水风险相对小,蓄水较为安全;昆明可通过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增加库塘蓄水,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蓄水环境。

白朗县旺丹乡曲果寺不稳定斜坡形成特征分析 下载:73 浏览:454

刘海涛1 吴斌1 马海善2 王紫鹏2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受"4.25"尼泊尔地震影响,旺丹乡曲果寺两侧坡体出现严重的松动甚至崩落现象,使得大量固体物堆积于山体上,具备发生规模更大的不稳定斜坡的物源条件,将直接威胁下方群众,因此,急需不稳定斜坡的治理工程。

阜平县跑马滩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下载:76 浏览:485

刘贺军1 李晓乐2 吴玉涛2 于鸿坤3 杨为民4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10期

摘要:
跑马滩滑坡位于阜平县跑马滩村北坡,属薄皮式松散堆积层滑坡。2016年7月19日,阜平县普降暴雨,该滑坡发生失稳下滑,对滑坡前缘跑马滩村居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基于野外调查、勘查测绘和室内测试,剖析了跑马滩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对其进行了稳定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

曲靖一次降雨过程的雨滴谱特征分析 下载:90 浏览:496

沈鹰1 李辰2 郑艺2 段玮1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利用激光雨滴谱仪和自动雨量站观测资料,对2015年10月9~10日云南省曲靖市的一次持续性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雨滴谱仪与自动雨量站测得的累积降水量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激光雨滴谱仪的观测结果能够反应降水的实际情况;分钟降水量与谱宽、平均直径、均立方根直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强度主要由大粒子决定;此次降水过程的平均雨滴谱分布为单峰型,Γ分布比M-P分布的拟合效果略好,但二者间差异不大,都能很好地拟合实际雨滴谱分布情况。

基于Jason-2校正辐射计的降雨率估计算法研究 下载:61 浏览:353

王桂忠1 张杰1 孙伟富1 王晶2 《海洋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采用Jason-2校正辐射计的亮温数据与GPM Ku波段测雨雷达的降雨率数据,开展基于Jason-2校正辐射计的降雨率估计算法研究.为避免波束填充效应,对Ku波段测雨雷达降雨率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分别构建3×3,5×5及7×7网格的建模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通过建模数据集建立了3种基于校正辐射计的降雨率估计算法研究,并通过验证数据集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GPM Ku波段测雨雷达的降雨数据进行3×3,5×5及7×7的网格化处理,可以在降雨率估计算法研究时有效避免波束填充效应,7×7网格化处理方法效果最优.对3种不同的算法比对,发现利用校正辐射计3个通道亮温信息的线性组合形式估计降雨率效果最优,相对偏差可达42.33%.

强降雨诱发滑坡群识别的光学遥感变化检测方法 下载:480 浏览:3505

丁永辉 《光电子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强降雨诱发滑坡群的识别方法,特别是在光学遥感变化检测技术方面的应用。通过波段比值预处理、图像差值法和非监督分类法等多种技术手段,本文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滑坡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滑坡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灾害预警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种基于光学遥感变化检测技术的强降雨诱发滑坡群识别方法,旨在提高滑坡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灾害预警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特征及临近预警 下载:53 浏览:580

​王英 王林凤 《气候变化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围绕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特征及临近预警急用展开讨论,使用多普勒雷达,配合使用常规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对象某地区在两年时间内强冰雹和短时强降雨发生的过程,借助雷达掌握上述气象特征,以便在发生强冰雹和短时强降雨时,可以为当地临近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营口机场2019年7月29日天气过程分析及对航空飞行的影响 下载:186 浏览:2532

吴增琪 《航空航天学报》 2021年9期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观测资料等着重针对2019年7月29日发生在辽宁省营口市的一次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降雨天气对航空飞行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做好此类降雨天气的预报预警,进而保障航空安全飞行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基于上海气象数据的降雨预测模型及精准降雨设施设计 下载:83 浏览:902

​龚浩然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上海地区多年的气象历史数据,应用数学方法建立气象模型,以实现在一定时间内对上海地区降雨情况的精准预测。相较于传统的天气预报,本文提出的气象模型将更注重地区化差异,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设计了一种以高空气球为蓝本的精准降雨设施,与所建立的气象模型相配合,共同构建整体人工降雨系统架构,为缓解城市干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基于过程降雨的红层丘陵低山区滑坡灾害气象预警阈值研究 下载:85 浏览:906

​涂姗姗 刘翔 罗嘉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红层丘陵低山区是我国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的重要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的降雨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极端降雨事件频发,导致滑坡灾害频发,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基于过程降雨的滑坡灾害气象预警阈值,对于提高预警准确性、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下对基于过程降雨的红层丘陵低山区滑坡灾害气象预警阈值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乌江航道区域气象灾害风险研究 下载:152 浏览:1506

​裴兴云 牛迪宇 冀丹妮 陈蕾 金凡琦 《气候变化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基于乌江流域33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研究时段内乌江流域年降雨量、暴雨、大雾、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138毫米,4—10月降水来占全年87%为最多,6月是全年降水最多的月份;流域内10个水电站辖区面平均年降水量表明各地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各电站辖区面平均年降水量相差较大;乌江流域年暴雨日为1—6天;流域内雾的空间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冬半年的10月—次年3月是雾天多发的时段;流域各地年大风日数为0.2-8.2天。影响贵州乌江航道通行安全的主要因子是能见度、大风和强降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