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0例临床观察 下载:50 浏览:362

王强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连续治疗15 d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0.0%(32/40),治疗组为97.5%(3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肘关节功能(疼痛、稳定性、活动范围、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随访6个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40),治疗组为5.0%(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能提高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愈合效果,促进疼痛、肿胀缓解和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miR-17-5p靶向信号调节基因SIRPα调控巨噬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的炎症反应 下载:82 浏览:488

张帆1 何萌1 李元1 王淑娥1 洪丹彤1 王雅蓉1 刘宏鹏1 姜中佳1 安维军2 郭乐3,1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验证miR-17-5p对TLRs负向调控因子SIRPα的靶向性,探讨其对抗结核分枝杆菌(MTB)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7-5p对SIRPα的靶向性,构建SIRPα野生型和突变型报告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法、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等技术验证miR-17-5p对SIRPα的靶向性;通过H37Ra感染THP-1巨噬细胞,用miR-17-5p mimics及其inhibitor处理细胞。利用Q-PCR检测H37Ra感染后miR-17-5p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ELISA等技术检测SIRPα和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H37Ra感染可下调miR-17-5p表达,且随感染复数的增加,下调表达愈加显著;荧光素酶报告法、Western Blot等结果证实miR-17-5p可靶向结合SIRPα3’-UTR,下调SIRPα的表达,进而上调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结论]MTB可下调miR-17-5p表达,而miR-17-5p可靶向抑制SIRPα的表达,从而调控巨噬细胞抗MTB的炎症反应。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关节功能影响 下载:85 浏览:311

聂新盼 岳增华 《诊断医学》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等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对更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下载:82 浏览:405

葛文博 魏振侠 《诊断医学》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影像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后凸Cobb角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影像学指标(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予以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优化影像学指标,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多节同时穿刺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下载:66 浏览:286

孙志刚 易小波 张正廉 陈晓东 胡新 梁鹏展 《诊断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比对分析多节同时穿刺和逐节穿刺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中抽选28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逐节穿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多节同时穿刺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临床指标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单个伤椎手术耗时、单个伤椎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单个伤椎骨水泥注射剂量和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节同时穿刺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可缓解机体疼痛程度,可将手术耗时与透视耗时减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轻中度内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0 浏览:287

卢正楷 张战峰 李茂山 沙宇 《诊断医学》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轻中度内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术、观察组给予胫骨高位截骨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5个月并发症(感染、截骨不愈合、下肢短缩、平台骨折)发生率、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为1.56±0.71,对照组为4.5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都可有效治疗轻中度内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缓解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锁定钢板用于治疗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76 浏览:383

黄孟儒 《诊断医学》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将锁定钢板应用于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58例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骨折愈合及术后恢复优良为89.6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2%;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具有良好平整性,骨折线消失或模糊。结论对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固定效果,总体疗效较为理想。

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下载:80 浏览:488

高义斌 魏艳辉 王天刚 高志成 《诊断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针对掌骨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进行固定治疗,探究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掌骨骨折患者,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克氏针固定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采用微型钢板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标并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25.8±6.3)min、切口长度(3.4±0.8)cm、骨折愈合时间(7.5±1.1)w与住院时间(5.1±1.2)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1.4±7.2)min、(5.8±1.3)cm、(9.2±0.9)w与(5.8±1.1)d,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优良32例(68.09%),观察组术后疗效为优良45例(95.74%),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感染与再骨折总发生9例(19.15%),观察组总发生2例(4.26%),两组经过抗感染,固定等对症治疗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骨骨折应用微型钢板治疗较克氏针治疗疗效显著,且感染与再骨折发生较少,建议临床应用。

核磁共振设备日常维修与维护有效方法 下载:57 浏览:401

李耐宁 《中国设备》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核磁共振技术的持续发展,医院中使用的核磁共振设备变得越来越普遍。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之中,而系统则以其特有无辐射的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放射性成像方式。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获得的图像为疾病的早期检测提供重要参考,这极大地辅助医生在临床上诊断与治疗,从而提升医疗效率。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核磁共振设备在医疗领域的潜能,确保其工作效率,并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维修,确保其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至关重要。

无线镇痛系统提高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疼痛管理和患者满意度的应用价值 下载:54 浏览:494

李美玲 蔡红刚 陈芸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无线镇痛系统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和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80例, 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子镇痛泵镇痛, 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线镇痛系统镇痛。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管理状况和患者满意情况。结果术后6 h、12 h、24 h、36 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数字(NR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 h, 两组患者的NR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处理及镇痛泵报警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自控镇痛键按压次数小于对照组, 有效次数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不满意率小于对照组, 总体满意率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电子镇痛泵镇痛, 无线镇痛系统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 患者满意度更高, 且无线镇痛系统与电子镇痛泵同样安全, 有积极的推广应用价值。

基于重复测量分析的包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下载:76 浏览:462

余红梅1 杨义1 赵俊生2 刘磊3 卿胡兵4 许靖1 肖洁1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项目对不同人群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的干预效果,为实行分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综合防治监测点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4-2017年资料。基于类实验设计,运用SPSS 23.0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双因素(时间和处理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处理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017年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在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66%、90.14%、86.06%和86.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均显著提高(F=12.36,F=14.89,F=12.29,F=10.03,P<0.01)。试点乡中小学生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8.89,F=8.97,P<0.05),试点乡僧侣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健康行为养成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10.17,F=8.34,P<0.05)。干部、中小学生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r=0.55,r=0.34,P<0.05)。结论中小学生和干部的干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可将健康的生活理念、知识和行为主动传播给其他人群。农牧民为减轻包虫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参与专项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强,配合度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为提高群众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注重发挥中介效应,即对健康教育认同程度,以促进认知向健康行为的转变。

自拟组方外敷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49 浏览:336

于顺龙1 张巡2 刘炯2 王杰2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评价自拟组方外敷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膝关节滑膜炎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组方中药外敷治疗,均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K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VAS疼痛、KS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组方外敷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对膝关节滑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再评价 下载:56 浏览:416

解晓曦1 赵晓明2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索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在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某医院2016年术后住院患者,首先精确匹配未发生医院感染和发生医院感染的入院诊断,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式均衡2组基本人口学信息以及部分住院情况,对匹配后的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匹配后2组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ICU病人比例、急诊病人比例以及手术切口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衡可比。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导尿管留置天数增加(OR=1.35,95%CI:1.06~2.38)、患者有糖尿病(OR=2.16,95%CI:1.23~3.59)、患者具有脑梗死病史(OR=1.98,95%CI:1.13~3.74)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OR=0.86,95%CI:0.62~0.95),术前生物样本菌群培养(OR=0.92,95%CI:0.57~0.98)为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倾向性评分匹配可以减少常规收集数据的研究的选择偏倚,其研究结论与非匹配性研究不完全一致。可进一步结合多中心数据,推广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在挖掘包括医院感染在内的医院常规监测疾病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实践。

康复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1123

唐仁艳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此次纳入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之间,总人数为98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分别给予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等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 对骨科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自体脂肪干细胞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退变治疗研究 下载:122 浏览:1579

吴昊1 程洪斌2 殷红卫3 宋玉杰1 苏展1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究自体脂肪干细胞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退变的治疗效果。方法: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我院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治疗的92例膝关节退变病人,随机平均将所有膝关节病变病人分为常规组(n=46)和结合治疗组(n=46),常规组病人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结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体脂肪干细胞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干预时间共为3个月,观察其疗效情况,膝关节情况及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结合治疗组的膝关节病变病人相对于常规组来说,疗效明显更好,Lysholm评分明显更高(P<0.05),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总体健康和总分明显较高(P<0.05),而活力、情感智能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脂肪干细胞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膝关节退变病人疗效,帮助膝关节恢复且减轻疼痛,同时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快速康复模式对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术后早期的效果 下载:101 浏览:1139

章晓峰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对快速康复护理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0日收治的66例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肩关节活动度[采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肩关节功能[采用改良版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肩功能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的肢体活动度、肌力、日常活动能力、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比对照组高;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对肩关节镜下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肩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骨科壮骨关节丸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的疗效观察 下载:136 浏览:1380

赵思桐 宋建东 谢索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骨科壮骨关节丸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消炎止痛、抗骨质疏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骨科壮骨关节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腰背功能情况及骨密度变化。结果:PKP术后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及骨密度指标均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壮骨关节丸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具有显著疗效,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PKP术后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背功能,增加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骨科护理效果的影响 下载:114 浏览:1199

苏俐 吴君贤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骨科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0)采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方案和对照组(n=30)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物理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肿胀、肢体疼痛、VT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接受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平复情绪波动,增强物理干预依从性,减少肢体肿胀、肢体疼痛及VTE的发生,该模式在骨科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科-康复联动模式康复护理作用 下载:125 浏览:1226

宋鑫 白嘉慧 袁佳玉 杨智慧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析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科-康复联动模式康复护理作用。方法:在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90例展开分析。遵从双色球法分组,45例归入参比组并执行常规康复护理,45例归入探析组并执行骨科-康复联动模式护理。比较2组的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护理前,2组的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对比无差异(P>0.05)。在护理后,探析组的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均高于参比组(P<0.05);探析组的并发症情况少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为膝关节骨折患者护理时,执行骨科-康复联动模式护理能够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情况,建议使用。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专家共识 下载:2 浏览:267

马玉芬1 邓海波2 王晓杰3 徐园4 汪晖5 王磊6 王钰7 朱丽筠7 鲁乔丹8 孙建华9 刘戈10 吴欣娟7 2020年9期

摘要:
形成《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护理。方法在全面回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管理共识及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指南、管理共识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防疫一线护理专家进行访谈,形成《共识》初稿,邀请18名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开展2轮专家论证,对初稿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形成终版《共识》。结果《共识》包括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警监测以及出院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健康教育5个方面。结论《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护理提供指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