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共生理念在小型犬陪伴类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3 浏览:424

王香琴 陈晓华 《设计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文章目的是研究共生理念在人与小型犬陪伴产品中的应用方法;运用类比法、对比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及产品族设计的DNA方法,分别得出共生理念加入人与宠物犬陪伴因素的产品设计方法、人与宠物陪伴产品的设计方法;将两种方法进行融合,最终总结出共生理念在人与小型犬陪伴产品中的五个设计方法。

异养氨氧化细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方法比较 下载:72 浏览:486

李梓彤1,2 卢洁1,2 顾宗润1,2 杨帅1,2 衣珊漪3 任灵玲1,2 刘灵芝1,2 《中国土壤》 2019年2期

摘要:
氨氧化细菌是参与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微生物类群之一,其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准确分析,可直接影响后续分子实验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本试验针对3株异养氨氧化细菌的纯培养菌株,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Qubit荧光计分别检测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基因组DNA的浓度,同时结合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 r DNA全长来判定提取DNA的质量,进而筛选出可用于检测可培养氨氧化细菌基因组DNA浓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浓度的DNA样品,尽管3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在16S r DNA-PCR中均仍能获得良好的扩增结果。与微量紫外分光光度法相比,Qubit方法对基因组DNA浓度的检测结果更为精确,特别在低浓度DNA检测中,能够较真实的反映基因组DNA的实际情况。

循环肿瘤DN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检测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下载:34 浏览:280

李伟 李文杰 钱诚 《肿瘤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复发率高、总生存率低的高侵袭性疾病。TNBC具有高度异质性,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决定了其临床预后较差。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监测TNBC的新辅助疗效与微小残留病灶,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转移性疾病,进而指导TNBC的个体化治疗,改善其临床预后。全文就ctDNA检测技术作一介绍,并重点阐述ctDNA在TNBC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线粒体DNA单倍群N9a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风险的关系 下载:28 浏览:389

尔丽绵 吴明利 李勇 檀碧波 徐志彬 郭占军 杨会钗 《肿瘤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 DNA)非编码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归属单倍体群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30例GEP-NEN及148例正常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t DNA D-loop区序列进行DNA测序,通过与线粒体文库中的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 CRS)比对分析两组人群中mt DNAD-loop区多态位点出现频率的差异。[结果]在GEP-NEN组和对照组中mt DNA D-loop区共检测到14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出23个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5%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用于肿瘤发病风险分析。GEP-NEN组患者mt DNA D-loop区的73G、150T、151T、492C、16257A、16261T和16399G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0T、16257A、16261T均属于N9a单倍群。[结论]mt DNA D-loop区多态性位点线粒体D-loop区的突变分析对GEP-NEN高危人群具有诊断价值,线粒体DNA单倍体群N9a可能与GEP-NEN发病风险相关。

细胞DNA定量分析联合HR-HPV、SCCA、CYFRA21-1检测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下载:37 浏览:357

王飞霞1 杨瑞利2 韩双2 《肿瘤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实时荧光PCR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对84例宫颈癌患者、92例宫颈良性病变者和92例健康对照者的宫颈细胞DNA倍体、高危型HPV及肿瘤标志物SCCA、CYFRA21-1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对其单独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宫颈癌组细胞DNA倍体、HPV、SCCA、CYFRA21-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等都明显提高,其中四项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为97.62%,特异性为99.44%,诊断符合率达98.86%,Youden指数为0.971,高于任一单项指标和其他联合方式。[结论 ]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联合HR-HPV、SCCA、CYFRA21-1检测具有高敏感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的特点,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纳米孔生物分子检测研究 下载:28 浏览:319

林子涵1,2 陈煌1 董嘉伟1 赵道辉3 李理波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集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无需标记等优点的传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检测、基因测序和标志物检测等领域。基因测序的费用、灵敏度和精度是该检测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开发新型的纳米孔材料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本文从纳米孔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角度出发,综述了三种不同的纳米孔,即蛋白质等生物纳米孔、固态纳米孔和新型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比较了生物纳米孔与固态纳米孔的差别。本文也重点阐述了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实验和模拟研究进展。最后,对纳米孔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种快速高效的DNA提取方法及其在q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 下载:48 浏览:432

田小兰1 冯俊丽1,2 汪艺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8期

摘要:
探究一种高效快速便捷地提取菌体DNA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检测。运用热裂解过柱法和直接热裂解法提取菌体DNA,同时用试剂盒法提取DNA作为对比。用qPCR检测技术对样本DNA的提取效果进行验证,并将最优的提取方法应用于纯培养的和人工污染的鱼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qPCR检测结果显示热裂解过柱法仅比试剂盒法低一个梯度,体现了热裂解过柱法良好的稳定性、高效性和实用性。热裂解过柱法可高效提取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结合qPCR技术,其检测灵敏度可达1.04×10~2 cfu/m L。

纳米孔生物分子检测研究 下载:26 浏览:314

林子涵1,2 陈煌1 董嘉伟1 赵道辉3 李理波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集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无需标记等优点的传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检测、基因测序和标志物检测等领域。基因测序的费用、灵敏度和精度是该检测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开发新型的纳米孔材料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本文从纳米孔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角度出发,综述了三种不同的纳米孔,即蛋白质等生物纳米孔、固态纳米孔和新型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比较了生物纳米孔与固态纳米孔的差别。本文也重点阐述了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实验和模拟研究进展。最后,对纳米孔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3株厌氧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分析 下载:56 浏览:391

汪文鹏1 王艳丽2 吴树坤1 刘梅1 邓杰1 李永博1 黄治国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1期

摘要:
在厌氧条件下,从窖泥中分离厌氧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芽孢染色、生化试验、磷脂脂肪酸分析、16S r DNA鉴定,并采用GC-MS分析其代谢产物,共筛选出3株细菌,即菌株SJ-1、SJ-2、SJ-3。经分析鉴定后得出:SJ-1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SJ-2为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SJ-3为丁酸梭菌亚种(Clostridium butyricum subsp.)。发酵产物分析结果表明,3株菌的主要产物如丁酸、正丁醇、乙酸、2,3-丁二醇等均为浓香型白酒微量成分中的骨架成分,其中菌株SJ-3表现较好,丁酸产量为202.56 mg/m L。表明这3株芽孢杆菌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紫粒小麦核型及45S rDNA位点分析 下载:67 浏览:496

王妍君1 秦文艳2 郝柳岸1 王秀元1 马有虎1 刘玉玲1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建立紫粒小麦的染色体核型,明确紫粒小麦45S rDNA位点的数量与染色体分布,为育种应用提供细胞遗传学资料。[方法]制备紫粒小麦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制片,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采集、染色体长度测量分析,获得紫粒小麦的核型;以45S rDNA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其在紫粒小麦染色体上的数量和分布特点。[结果]紫粒小麦的核型特征为2n=6x=42=34m(2SAT)+8sm(2B),染色体上具有3对位于较长染色体臂的近端部45S rDNA杂交位点。[结论]紫粒小麦为六倍体(2n=6x=42),具有不对称的进化属性2B型;在染色体组上有3对45S rDNA位点分布在3对不同染色体,为深入研究紫粒小麦的系统分类提供了细胞学资料。

大肠杆菌UvrB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 下载:72 浏览:483

方佳炜1 张梦2 杨一鸣1 叶依杨1 王中山3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UvrB蛋白,优化其表达和纯化的条件,并初步研究其对抗紫外线伤害的功能。[方法]克隆大肠杆菌MG1655菌株UvrB编码序列,采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 Waldo-GFP-UvrB,并转入BL21(DE3)表达菌株诱导蛋白质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以及分子筛层析的方法纯化蛋白质,采用紫外光刺激的方法研究其细胞内功能。[结果]成功构建UvrB表达载体,获得UvrB在BL21(DE3)中重组菌株,其表达条件为22℃,0. 2 mmol/L IPTG诱导20 h,UvrB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SDS-PAGE结果显示UvrB蛋白质分子量约76 k Da与预期相符;经纯化后UvrB蛋白质得率约为0. 6 mg/L培养基,纯度> 85%,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研究克隆并构建了大肠杆菌UvrB蛋白的原核表达体系,优化了其纯化方案,得到纯度> 85%的可溶UvrB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UvrB蛋白质功能奠定了基础。

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下载:81 浏览:496

易小妹1,2 王丽1 罗丹1 王忠刚3 李玲玲1 廖雅婷1 曾焱华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从T7噬菌体展示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蛋白。[方法]以饱和硫酸铵法初步纯化的结核病阳性血清为靶分子,对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文库进行3轮生物淘选; PCR扩增阳性噬菌体的外源DNA片段,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间接ELISA和斑点免疫印迹试验检测阳性噬菌体与结核病阳性血清能否特异结合。[结果]经过3轮生物淘选,与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得到明显富集; BLAST结果表明随机挑取的19个阳性噬菌体包括4种不同的序列,其中编码核糖激酶的序列出现次数最多;这些代表性噬菌体均能与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结论]成功筛选到能与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的4种蛋白,其中核糖激酶可能为与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的优势抗原。

海洋毒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载:88 浏览:510

梁晨希 曹立新 张跃娟 闫培生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由藻类产生的海洋毒素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是减小海洋毒素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和成本低等特点,为检测海洋毒素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目前,应用于海洋毒素检测中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有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和DNA传感器等。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海洋毒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展望。

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croRNA-21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载:82 浏览:494

鞠传静1 王东霞2 梁斌斌3 卜胜君4 王奎宇4 万家余4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建立一种测定miR-21含量新型实验方法。[方法]利用microRNA-21(miR-21)作为靶标,并设计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 specific nuclease,DSN)及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HCR)的探针MP、H1及H2,通过加入靶标从而引起DSN和HCR反应,达到双重信号放大的目的,最终信号输出方式为DNAzyme显色,裸眼可视,根据其产生颜色强度对靶标进行定量检测。[结果]DSN结合HCR靶标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 pmol/L,线性范围为1 pmol/L~1μmol/L,特异性良好,除靶标miR-21外,非特异性靶标均无明显信号产生,在人体血清实际样品中检测miR-21,其回收率可达到92. 3%~101. 5%。[结论]该检测方法成功建立测定miR-21含量的技术平台,灵敏性可达1 pmol/L,且特异性好、快速可视,为研究及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提供技术依托。

绿皮地卷可培养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 下载:72 浏览:489

靳文婷 古海尼沙·买买提 艾尼瓦尔·吐米尔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了解绿皮地卷内生真菌多样性,并初步探索抑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匀浆涂布法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初步的鉴定,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受试菌,采用菌块法检测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绿皮地卷中共分离得到29株内生真菌,分属于6纲7目11科16属;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1株内生真菌至少对一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 79%。A3菌株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4. 92 mm、33. 00 mm、25. 25 mm。[结论]分离得到的29株内生真菌中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属,其中A3菌株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尤其是对枯草芽孢杆菌显示较高的抑菌活性。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球磨-CTAB法提取嗜酸乳杆菌基因组DNA条件优化 下载:82 浏览:493

臧凯丽1 王泳1 赵林森2 闫亚丽1 崔文静2 马新颖2 赵培1 陈庆森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试验菌株,寻找一种高质量、高稳定性的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球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通过调整研磨珠直径、菌体量、破碎时间三因素对DNA提取效果进行正交优化。[结果]确定最佳优化条件为破碎时间3.5 min、菌体量9×10~8CFU/m L、研磨珠直径0.1 mm。[结论]经条件优化后的球磨-CTAB法短时间内可获得高质量的细菌DNA产品,处理量大、方便快捷。

DNA模板中发卡结构对定量PCR扩增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98

范慧君1 王静1,2 梁兴国1,2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探究模板引物结合区发卡对定量PCR的影响及优化方法。[方法]用分布连接法构建一系列在模板引物结合区含环大小为5~60 nt,茎长9 bp的DNA模板,考察发卡环部大小、茎干区GC含量对q PCR扩增效率的影响,再针对引物浓度、引物长度及退火温度来优化含发卡结构DNA模板的扩增。[结果]环区为5~40 nt时,其Ct值比对照组高1.3~4.2,对q PCR的抑制作用与环大小成负相关;茎长9 bp发卡结构当GC含量达3 bp以上时会对定量扩增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增加引物长度、提高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可提高发卡模板的扩增效率。[结论]模板引物结合区环大小在40 nt以内,茎长达9 bp的发卡结构对q PCR扩增会产生抑制作用,通过增加引物长度、提高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可缓解此类抑制。

线粒体DNA全序列揭示罗布人母系遗传结构 下载:91 浏览:497

刘树虎伊力哈木·乃扎木王德萍布帕提玛穆·阿布都克热穆热比亚木·巴克多力坤·买买提玉素甫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探知罗布人mtDNA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构建人群mtDNA遗传数据库。[方法]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164位罗布人mtDNA全序列进行检测、分型。[结果]共检出315处突变位点包含298处多态性位点,其中A263G、A750G、A4769G、A8860G、A15326G位点突变率为1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84,平均核苷酸配对差异数目为9.4695;划分出27个单倍型,高频单倍型有:B5b2c/31.71%、H6a1b2/18.90%、D4c2a/13.41%、H9a/9.76%,单倍型多样性为0.8360,个体识别力为0.8309;主成分和邻接系统树分析显示:罗布人与维吾尔族、蒙古族、中亚人群遗传关系近,特别与维吾尔族亲缘关系最近。[结论]现代罗布人mtDNA遗传结构具有亚欧混合现象,遗传多样性丰富;单倍型主要集中在B(39.03%)、H(29.88%)、D(15.85%);mtDNA遗传结构数据可为人群在遗传进化、族源鉴定、个体识别等方面提供依据。

新疆维吾尔族群体线粒体DNA高变区Ⅰ遗传多态性 下载:86 浏览:499

古丽巴努·阿不来提木耶赛尔·伊斯马依力佐日古丽·伊斯马伊力苏比奴尔·艾力熊发政马合木提·哈力克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研究维吾尔族群体线粒体DNA高变区Ⅰ序列遗传多态性。[方法]收集240份新疆8个地域维吾尔族无关个体mt DNA高变区Ⅰ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多态性位点数为:喀什、和田、库车、且木、伊犁、哈密、吐鲁番、尉犁维吾尔族分别为75、98、59、111、75、46和94。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喀什群体为0.996±0.014,和田群体为0.993±0.014,库车群体为0.993±0.015,且木群体为0.993±0.014,伊犁群体为0.993±0.013,哈密群体为0.995±0.012,吐鲁番群体为0.993±0.012,尉犁群体为0.994±0.023。用HVRⅠ序列多态性数据计算Fst和d A两种遗传距离,相关系数为r=0.993(P<0.01)。[结论]中国的维吾尔族人群mt DNA其遗传多态性和个体识别力比较高,并且维吾尔族群体是东亚与欧洲人群的过渡人群,这些数据可用于法医学、人类学、遗传制图个体识别等领域研究。

关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与DNA的放射性追踪”试题特点及难点突破 下载:76 浏览:490

吴春萍1 金莉2 《生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关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与DNA的放射性追踪"的试题,抓住细胞分裂和DNA半保留复制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查,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学生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画图法解答这类试题,用双螺旋表示DNA分子,用双色笔画图以区分放射性DNA链和无放射性DNA链,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顺利解决问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