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FMEA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生儿经腋静脉、肘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 下载:81 浏览:405

尤雅华 冯永娟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生儿经腋静脉、肘静脉进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经腋静脉、肘静脉PICC置管的3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经腋静脉、肘静脉PICC置管的31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FMEA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及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无菌操作不规范、操作规程欠缺、置管技术不熟练、导管维护技术不规范等4项失效模式PRN值由对照组的336、240、392、378分别降低至观察组的96、75、100和36。观察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1.25±4.72)分,高于对照组的(78.67±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针对新生儿经腋静脉、肘静脉PICC置管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改进,显著降低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提高输液安全。

优化护理活动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效果 下载:85 浏览:517

杨玲 邢倩倩 刘建利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6例应用PICC置管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对照组应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359);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评分及PICC管理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风险,护士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及护理质量更高。

优化护理活动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效果 下载:22 浏览:385

杨玲 邢倩倩 刘建利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6例应用PICC置管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对照组应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359);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评分及PICC管理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风险,护士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及护理质量更高。

健康教育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体会 下载:325 浏览:3542

刘菜环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了在医院治疗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80例为本次科研目标,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了健康管理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各40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至今,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综合康复教学指各组患者在常规诊治和护理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健康教育,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评价;分析比对了两组患者留置置管期间并发症率,主要涉及: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异位等;分析比对了两组患者患者满意度;结果:健康管理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健康管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健康管理组患者因留置置管的并发症率明显小于常规组患者(P<0.05);健康管理组患者护理程度明显优于普通组患者(P<0.05);总结:通过护理人员全面深入的健康宣教,有效提升了肿瘤PICC置管患者对PICC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置管的依从性,保证了置管的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与PICC置管的效果对比 下载:28 浏览:338

宋玉姣 朱熙昀 《肿瘤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与PICC置管的效果对比,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针对研究内容纳入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化疗患者共74例,病例的收治时间从2022年2月开始计算到2023年2月结束,历时12个月,将这74例患者随机均等的纳入两个小组中,两个小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差不大,实验组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对照组应用 PICC 治疗,将两组有效的治疗评价指标详细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社会方面、精神及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其他方面评分以及生命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实验组的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通过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照组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白介素8等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治疗,效果好于PICC置管治疗,患者的炎性反应更为轻微,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下载:185 浏览:1553

郭静 陈慧瑜 吴艳玲 张双 李晶晶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分析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样本为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为儿童专科性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房化疗期间病人,对其2023.3-12月197例PICC维护患儿的置管部位皮肤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发生MASRI 1-3岁高达32.1%,皮肤过敏高达31%,在皮肤潮湿状况下MARSI发生率高达24.1%,潮湿环境可使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以及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增加,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5.86%,而接触性皮炎发生率0.3%。结论:关于PICC置管部位MARSII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临床医务工作者较少关注此类皮肤损伤。本研究基于对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MARSI的发生率进行研究,并发现其相关危险因素,可提高血液病患儿生存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费用。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护能力及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下载:154 浏览:1813

俞丹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综合护理模式对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联合阶段心理护理,持续护理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评分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情(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高达96.00%,而对照组护理依从性仅为84.00%,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综合护理模式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和护理依从性,进而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改善。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普及。

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和预防 下载:72 浏览:846

赵钦丽 苟娟 《肿瘤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此为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五医院血液肿瘤科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收入的80例需要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自制问卷获取患者资料,进行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并发血栓性静脉炎有明显差别的单因素为年龄、穿刺方法、PICC穿刺次数、肿瘤恶性程度、PICC送管困难、PICC置管时长、抗肿瘤药物使用种类、存在合并症、双上肢剧烈活动等均有明显的不同(X2=3.961~5.448)(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PICC穿刺次数≥3次、肿瘤恶性程度Ⅲ期及以上、PICC送管困难、PICC置管时长≥2个月、抗肿瘤药物使用种类≥3种、存在合并症、有双上肢剧烈活动(OR=3.018~4.701)(P<0.05)。结论:肿瘤PICC置管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因素为穿刺次数、送管难度、置管时长、肿瘤恶性程度、抗肿瘤药物、合并症、双上肢剧烈活动等,为预防其发生,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穿刺水平,针对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行PICC置管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88 浏览:820

李翠婷 《肿瘤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行PICC置管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行PICC置管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影响分析 下载:144 浏览:1310

李艳霞 《肿瘤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PICC置管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护理前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情绪评分,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肿瘤OICC置管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PICC置管的神经疾病患者中的效果 下载:118 浏览:1232

胡立燕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PICC置管的神经疾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PICC置管的神经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比对照组,臂围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分析,对PICC置管的神经疾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延长患者的置管时间,减轻其肢体肿胀程度,值得采用。

上肢运动方案联合运动日记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185 浏览:2002

闫笑1 冯栋栋2 何莉1 《肿瘤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上肢运动方案联合运动日记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1-2022.10月,2年内PICC置管的166例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83例,采用常规运动指导)和观察组(83例,实施上肢运动方案联合运动日记)。结果: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运动方案联合运动日记可以显著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有较高应用价值。

PICC置管和静脉留置针在晚期消化道肿瘤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并发症分析 下载:230 浏览:2317

黄丹 游梅 胡文丽 王芳 郑永红 《肿瘤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 比较PICC置管和静脉留置针两种输液,在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并发症。 方法 PICC组:通过PICC置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338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为PICC组。静脉留置针组:410例拒绝置管,选择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为静脉留置针组。 结果 PICC组患者发生疼痛、产生静脉炎、导管阻塞、液体外渗情况,较静脉留置针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PICC置管会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困难、导管移位,静脉留置针无这类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需要静脉长期营养支持患者进行PICC置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其优点和缺点,并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工作。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实施PDCA护理管理的效果 下载:234 浏览:2214

徐婧 《肿瘤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实施PDCA护理管理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PICC置管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的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安排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患者实施PDCA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PICC置管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实施PDCA护理管理能够促进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肿瘤患者坐位PICC置管成功的心得体会 下载:279 浏览:3013

刘霞 程丽丽 王双双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随着医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高,治疗方案越来越多,化疗方案是大多数肿瘤患者必不可少的选择,化疗药物对血管及皮肤刺激很大,发生静脉炎的概率随之增加,为降低频繁穿刺外周静脉的次数,减少患者的苦楚,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并发症,临床上常施行PICC术[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应用导管从外周手臂静脉进行穿刺,如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任意一条实施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如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可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减少皮肤刺激及静脉炎的发生率

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下载:278 浏览:3015

马素永 《肿瘤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处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通过超声监测PICC置管术后的血液肿瘤患者209例,静脉血栓发生共31例,分析PICC置管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及血栓形成后的处理方法。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穿刺血管选择、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置管次数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后,要及时予以抗凝溶栓处理,减少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局部热敷或使用消肿祛瘀的药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精细化护理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38 浏览:1298

胡梦琦 龙媛媛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份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均较少,出血量较少,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较低,并发症较少、患儿依从性较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精细化护理有着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它能够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缩短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留罝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40 浏览:1222

米翠莲 骆静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3期

摘要:
探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 PICC置管术时,护理风险管理的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就诊时间段,将82例乳腺癌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来预防 PICC置管并发症,具体包括了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置管堵塞、置管脱出及移位等的风险预防。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率(17.7%和3.2%)、静脉炎(22.6%和4.8%)和感染(14.5%和3.2%),两两对比, P<0.05。结论 PICC置管时,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置管堵塞、置管脱出、移位是 PICC置管时最常见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同时带来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