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下载:35 浏览:204

王传彬 董江宁 韦超 李乃玉 方梦诗 林婷婷 韦树华 《肿瘤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盆腔及腹膜后间隙来源富血供肿瘤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证实的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资料,结合文献进行CT征象探讨和误诊分析。[结果](1)29例中,胃肠间质瘤(GIST)9例,副神经节瘤8例,Castleman病(CD)3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3例,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各2例。定位准确率96.6%(28/29),定性准确率82.8%(24/29),定病准确率69.0%(20/29)。(2)增强后实性成分呈"快进慢出"的是副神经节瘤、间质瘤、IMT和CD;呈"持续渐进性强化"的是SFT、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病灶内低密度区渐进性强化的是SFT、IMT、CD和平滑肌瘤;(3) GIST好发于腹腔,分叶状,坏死范围大且多位于中心,易与肠腔相通形成"气-液"平面,邻近肠系膜血管常增多、增粗;副神经节瘤好发于腹膜后中线区,边界清楚,囊变、坏死常见且散在分布,部分呈"星芒状"改变,肿瘤以内部血管增多为主;CD好发于腹膜后肾门水平,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较均匀,边缘渗出,周围可见多发"卫星灶",边缘可见增粗血管影;SFT好发于肠系膜区或髂血管旁,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呈分叶状或匍匐状,密度不均,内可见索条状低密度区及增粗血管影;IMT好发于肠系膜区,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边缘可见渗出和增粗血管影,密度不均,内可见索条状低密度影或片状粘液变性区;平滑肌瘤好发于腹膜后或盆腔内,边界清楚,容易粘液变性,增强后低密度区和实性成分均渐进性强化,与子宫肌层密度相仿;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腹膜后间隙或下腔静脉旁,分叶状,坏死明显,可见肿瘤血管生成,易侵犯下腔静脉。[结论]腹盆腔及腹膜后间隙起源的富血供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CT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定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表现体会 下载:272 浏览:2340

谭一静1 王大江2 池科承3 田黎明4 陈胜良5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表现。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48例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CT检查与X线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检查效果。结果: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是97.92%,X线检查是85.42%,CT检查比X线检查高(P<0.05)。结论:CT检查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能够清楚的显示病变位置、病情严重程度,且能够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传统X线片与DR两种影像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效果 下载:79 浏览:846

周晓燕 《诊断医学》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中,给予其传统X线片技术与DR技术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入的肋骨骨折患者40例,均进行传统X线片与DR影像技术检查,比较患者的骨折情况,对X线检查与DR检查的检出情况与漏诊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质量。结果 40例患者共出现64处肋骨骨折,其中第10-12肋占比最高,为28.13%,其次为第6-7肋,占比23.43%。X线的检出率与漏诊率均低于DR,P<0.05。DR检查的总合格率高达95.28,高于X线检查的80.15,P<0.05。结论 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传统X线片与DR影像技术检查,能更好地检出肋骨骨折数目,最大程度地减少漏诊、误诊情况发生,能为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

下肢疲劳性骨折X线诊断分析 下载:85 浏览:856

周新军1 林亚平2 徐艳茹2 《诊断医学》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观察下肢疲劳性骨折X线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中,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均行X线诊断,分析诊断情况。结果在临床诊断准确性上,为87.5%;疾病特征、诊断结果表现明显。结论 在X线诊断中,下肢疲劳性骨折表现特征显著,准确性好,主要表现为骨膜反应以及骨折线的形成等,能够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X线双能骨密度检测的意义 下载:332 浏览:3293

张杰 陈凯 陈训军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前,骨质疏松症(POP)已成为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一个公众健康问题,POP发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在出现骨折后才被确诊。早期筛查POP,是对伴有POP风险或存在轻度POP的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是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骨密度在预测POP方面的效能已被证实,当下临床用于检测骨密度的方法众多,不同检查手段的使用范围、优势存在差异,以下文章对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骨密度的意义作出综述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基于CT靶扫描成像预测混合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价值 下载:97 浏览:913

朱浩雨 《肿瘤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CT靶扫描成像预测混合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的肺腺癌病例,CT表现均为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其中男性25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56.88±11.71)岁。所有病例依据病理类型分成微浸润腺癌(MIA)43例和浸润性腺癌(IAC)34例两组。采用x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变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MIA与IAC两组间年龄、直径、平均CT值、血管集束征II型、血管交通征、支气管扭曲扩张、空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直径、平均CT值为预测混合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将上述两个参数建立CT预测模型,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结论 基于CT靶扫描成像术前预测混合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程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用CT检查与X线检查诊断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320 浏览:2916

林崇君 《肿瘤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CT检查与X线检查对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肺癌患者35例和肺部良性肿瘤43例为观察对象,均行CT检查和X线检查,比较检出情况。结果CT检查对肺癌、肺部良性肿瘤确诊率为94.29%、90.91%,均高于X线检查的65.71%、66.67%(P<0.05);CT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29%、96.97%、95.59%,高于对照组的65.71%、75.76%、70.59%,CT检查诊断肺部良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1%、94.29%、92.65%,高于X线检查的66.67%、68.57%、67.65%(P<0.05)。结论CT检查诊断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的效能优于X线,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优先选择CT检查。

探讨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影像学图像及诊断价值 下载:328 浏览:3252

高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影像学图像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4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研究。观察患儿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的影像学图像特征,结合患儿其他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等。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胸部X线平片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儿胸部X线平片检查表现多样化,多层螺旋CT检查表现具有针对性。结论: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对患儿进行检查,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肺炎诊断率,其中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探究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下载:101 浏览:1010

伍发1 伍婷婷2 《诊断医学》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予以X线、CT、MRI检查。结果:经X线、CT、MRI检查发现,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存明显的差异,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MRI均发挥着重要价值,对于轻度病变可应用CT,抑或是MRI,而细微病变则应优先考虑MRI。

CT、MRI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影像学对比分析 下载:118 浏览:1023

唐宁 张晓 邵铄涵 盛金平 《诊断医学》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就CT、MRI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影像学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予以CT、MRI成像及X线检查。结果:CT、MRI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在脊椎骨折的诊断中,CT、MRI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胸部X线检查联合CT对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下载:128 浏览:1249

王春玥 刘颖 杨勇 王岩峰 《诊断医学》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X线检查联合CT对早期肺部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分别进行单纯胸部X线检查与胸部X线联合CT检查,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胸部X线联合CT检查,比较研究组两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并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结果:研究组采用胸部X线联合CT检查的确诊率较单纯胸部X线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影像学检查中存在线样影、结节影以及磨玻璃影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部X线检查联合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较高,可更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

10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 下载:160 浏览:1344

黄中蕙 《诊断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X线诊断在小儿支气管肺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10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本次医学试验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整一年,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诊断,而后分析小儿患者患经X线诊断后的表现特征。结果:应用X线诊断检查结果显示104例小儿患者均表现为两肺中下叶内带有小斑点状阴影,构成比例为百分之百,此外在此次实验的所有小儿患者中,单以X线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可分为典型、不显著、无明显影像学表现三类,典型影像学表现有86例,占比82.69%,不显著影像学表现有12例,占比11.54%,无明显典型影像学表现有6例,占比5.77%,且X线的表现情况与肺纹理、肺门变化密切相关。结论:不同的小儿患者应用X线诊断时,表现方式均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临床诊断来说,将X线运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身上时要结合临床表现等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提升X线检查准确率。

X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173 浏览:1830

谢超 《诊断医学》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X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患者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CT诊断,观察组应用X线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诊断中,应用X线诊断方式优异的诊断价值,将患者的X线特点以及表现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掌握,同时将其与实验室检查、CT诊断结果进行结合,能够早期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05 浏览:2134

汪勤华 《诊断医学》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4例,均行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比较这两种诊断方法检查早期、中晚期食管癌阳性率和准确率及灵敏度。结果:相较于CT影像诊断食管癌早期阳性率,X线钡餐造影诊断食管癌早期阳性率显著更高(P<0.05);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食管癌中晚期阳性率和准确率及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钡餐造影于食管癌早期诊断效果显著,临床合理联合CT影像更能为病情分析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胸部X线检查联合CT对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下载:263 浏览:2213

王春玥 刘颖 杨勇 王岩峰 《诊断医学》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X线检查联合CT对早期肺部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分别进行单纯胸部X线检查与胸部X线联合CT检查,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胸部X线联合CT检查,比较研究组两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并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结果:研究组采用胸部X线联合CT检查的确诊率较单纯胸部X线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影像学检查中存在线样影、结节影以及磨玻璃影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部X线检查联合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较高,可更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效果观察 下载:283 浏览:2634

陈松木 《诊断医学》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效果。 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80例肠梗阻患者采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进行CT检查。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对比,分析两组的肠梗阻诊断准确率及肠梗阻类型检查情况。结果:根据两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得知,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误诊率及漏诊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机械型肠梗阻诊断准确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绞窄型肠梗阻及动力型肠梗阻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腹部X线平片相比,为肠梗阻患者应用CT检查进行疾病诊断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明显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同时可有效明确疾病类型,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胸部X线与CT检查的应用对比分析 下载:261 浏览:2579

覃莹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胸部X线与CT检查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6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 结果 CT检查较X线检查检出率高(P<0.05),X线、CT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准确率分别为73.25%、98.83%,CT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 结论 CT及X线检查均可有效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其中CT检查诊断检出率及准确率更佳。

使用X线平片技术及CT技术诊断胸部外伤的效果对比分析 下载:263 浏览:2940

金茂奇 《诊断医学》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胸部外伤诊断中X线平片与CT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胸部外伤100例病患纳入研究对象范围,运用随机分组法将该100例病人平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即为给予X线平片临床诊断的常规组(n=50),给予CT临床诊断的研究组(n=50),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常规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即为74.00%(37/50)、临床诊断的特异性68.00%(34/50)、敏感性70.00%(35/50),研究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即为90.00%(45/50)、临床诊断的特异性84.00%(42/50)、敏感性82.00%(41/50),由此表明在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面,相比常规组,研究组的优势突出,组间的数据差异性显著,x2=10.154,P<0.05。结论:对于胸部外伤的诊断,CT技术的临床诊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化,对比X线平片,有着较高的准确率、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典型食管性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下载:287 浏览:2875

蔡林洪 张国强 《诊断医学》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典型食管性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接治的40例典型食管性颈椎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40例患者施行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和食管钡餐检查。结果:颈椎前缘骨赘高度5.0至6.9 mm为11例次;14例次7.0至9. 9 mm;8例次10.0至12.9 mm ;4例次13.0至14.9 mm; 3例次15.0 mm以上。对食管后壁压迫表现出单发以及多发性的弧形压痕,7例次在颈4-5椎平面;32例次在颈5-6椎平面;颈。颈6-7椎平面为27例次,有10例次颈4-5至颈6-7椎平面钡剂滞留。结论:通过对典型食管性颈椎病患者予以影像学检查,可以得知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骨赘的大小和弧形压痕深度有直接的关系,对于普通X线检查食管型颈椎病,其有一定的特征性,进行正侧位X线检查和食管钡餐检测,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典型食管性颈椎的鉴别有着重要作用。

探究CT联合X线在肩胛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291 浏览:2997

王春玥 刘颖 杨勇 王岩峰 《诊断医学》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CT联合X线在肩胛骨骨折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单一X线诊断与CT联合X线诊断,回顾性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X线诊断准确率是86.11%,漏诊率是13.89%,分型准确率是83.87%;CT联合X线诊断准确率是100%,分型准确率是97.22%,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联合X线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