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国文研究、文献学与语言学、经学研究、国史研究、学术评论等文章。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国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332

《国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高中书法教学中“美育”价值的实现方法探究 下载:85 浏览:938
  • 胡彬 《国学研究》 2024年5期
  • 摘要: 在我国,书法是一种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传统艺术,能够将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充分展现出来。从美育角度开展书法教学后,不仅可有效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书法素养。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开展书法交流课、临摹练习课、作品鉴赏课、趣味评价活动等,充分发挥书法美育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当前和日后成长做好充足准备。

  • 浅谈中职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开展硬笔书法教学的必要性 下载:88 浏览:907
  • 高泽慧 《国学研究》 2024年12期
  • 摘要: 硬笔书法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本工程,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直接功能。练习写字是提高书写水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途径,也是提升职业素养和完善自身发展的需要。写字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一手好字能使人受益终身。书法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有利于人际交往,增进友谊;有助于学习和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果的取得;有助于审美情操的提高。尤其是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其书写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着幼儿启蒙教育的成效,对幼儿认知和审美的培养起到直接的影响。

  • 让书法三境界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下载:97 浏览:866
  • 林彩贞 《国学研究》 2024年12期
  • 摘要: 写字在小学课文课堂教学中占很大的比重,如果做到以下几点:一、创境—创设语境,熟记生字、正确书写;二、融境一悟出规则,领悟技巧,美观书写;三、悟境一融入意境,自成一体,创新书写。如果把创境、融境、悟境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们在长期有效的学习熏陶、练习感悟中爱学书法、爱上书法、写好文字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 浅谈国画和书法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 下载:87 浏览:900
  • 杨凤莲 《国学研究》 2024年12期
  • 摘要: 国画与书法,同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艺术语言和审美特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国画以笔墨为载体,展现出自然与人生的千姿百态,其构图之巧、用笔之妙,都体现了艺术家对意境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而书法则是文字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每一个字都是情感的流淌和心灵的印记,其结构之严谨、气韵之生动,都体现了书法家对美的不懈追求。两者虽然形式各异,但都强调意境的表达、崇尚自然之美、讲究气韵生动。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领悟。

  •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书法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下载:93 浏览:829
  • ​田娟 《国学研究》 2024年12期
  • 摘要: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书法教学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初中书法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文化教育不足等。因此,探究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书法教学创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与伦理的争夺---以《黑镜:急转直下》为例 下载:83 浏览:856
  • ​吴玉荣 《国学研究》 2024年12期
  • 摘要: 《黑镜:急转直下》是一部以黑科技为题材的连续剧,讲述了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存状态、人类被科技异化所利用和社会被摧毁又重建的过程。该剧所呈现的技术所引发的道德问题有代表性的。在这些黑科技之下,每个案例都牵涉到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技术运用的种种缺陷,折射出人性的软弱和道德文明的歪曲。因此,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人类与机器的关系,道德秩序的构建都值得我们深思。本论文以《黑镜:急转直下》为切入点,对技术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来重新检视技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 传统书法与当代木雕书刻艺术的结合及运用 下载:93 浏览:806
  • ​蒋阅洲 《国学研究》 2024年12期
  • 摘要: 传统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当代木雕书刻艺术则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以木材为材料,采用雕刻、刻画等技法,形成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传统书法和当代木雕书刻艺术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但二者结合后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达到艺术的升华。通过分析传统书法和当代木雕书刻艺术的结合运用,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推广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翰墨飘香传雅韵文化传承润童心——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软笔书法的实践研究 下载:87 浏览:959
  • 张特 《国学研究》 2024年11期
  • 摘要: 汉字是我国重要的艺术瑰宝,在经历20世纪的发展,从远古时期的甲骨文到现代的繁体汉语,处处彰显了人类伟大的智慧。而软笔书法作为书法中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所用的文房四宝与我国的书法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增强学生对书法文化的理解,我国各级小学相继开设了软笔书法课程,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也意味着我国书法文化的世代传承。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了小学软笔书法的实践探索。

  • 基于风水理论的地铁站厅设计优化探究 下载:89 浏览:820
  • ​樊骐嘉 《国学研究》 2024年10期
  • 摘要: 在当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铁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站点设计不仅关乎功能实用性,更涉及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风水理论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哲学思想,被重新审视并尝试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将风水理论融入地铁站厅的设计中,以实现优化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兼顾文化传承和心理感受。

  • 儒家师生关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下载:112 浏览:971
  • 陈淑蕾 《国学研究》 2024年10期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儒家师生关系在现代教育中价值和意义,借鉴儒家师生关系的思想,改善当前的师生关系,通过深入分析儒家经典中的师生观念,结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传与现代相融合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儒家师生关系的核心理念——尊重、信任、责任和关怀——在当今教育环境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改善当前的师生关系提供指导。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等。

  •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书法教育研究 下载:76 浏览:872
  • 龚领 《国学研究》 2024年10期
  • 摘要: 在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下,书法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旨在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书法教育的深远意义,分析当前书法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期推动书法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如何做好宗教活动场所档案管理工作 下载:85 浏览:974
  • 李雪茹 《国学研究》 2024年10期
  • 摘要: 在社会活动组织和发展中,关于做好宗教活动场所档案管理工作在现阶段是一项较为关键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其涉及到宗教信仰自由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方面。有效的档案管理有助于保护这些宗教场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确保信息的透明性。因此,对于这一环节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关人员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后续活动有序组织和开展。

  • 试论工程伦理教育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94 浏览:880
  • ​杨世杰 《国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工程教育5.0超越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了伦理和人文主义的领域,成为新一代工程师教育的关键方面。“工程[1]教育5.0”的概念,是一种与工程教育愿景相联系的未来教育范式,其特征是需要不断发展的。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和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工程伦理教育的新方向和新策略。

  • 科技异化的现实影响与伦理学反思 下载:99 浏览:961
  • 师佳 《国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两面性,在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产生的科技异化问题也愈演愈烈。科技异化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正确看待这些影响,减少科技异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实现科技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助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国式现代化。

[1/13]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国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发文量
访问量
下载量
总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