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并对我院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如何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进行探讨。可以从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增强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观念,将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起来,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结论:在多个层面上强化产科护理管理,可以将护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从而提高产科护理的整体水平。
摘要: 目的: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实施目标护理措施,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病人,根据试验需求,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目标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结果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和护患纠纷情况。研究组病人在急救护理质量得分上明显好于对照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可见护患关系融洽度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病房实施目标护理措施干预,能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护患纠纷减少,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摘要: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转化治疗在中晚期肝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第一组作为实验组我们对它进行转化治疗,而第二组作为普通组进行常规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不难看出第一组患肝恶性肿瘤患者痊愈的几率大于第二组,实验结果可以用作比较。由以上论述,将展开对于中晚期肝恶性肿瘤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门诊采血室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采血门诊所采集的400例血液标本,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文关怀,并从采血时的副作用发生率、患者对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在实施人性化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这两种方法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在门诊采血室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 目的:详细介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中疼痛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22年08月-2023年08月期间选取到本院治疗的68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4,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4,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舒适度。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能够使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得到有效缓解,减轻其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可推广。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行手术治疗的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
摘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护理学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疾病的病理、病因和临床症状为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而不能对护士的操作技术进行系统性的掌握。护理专业具有理论强、内容单调等特点。但是,高职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比较困难。若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科患者康复护理中使用人文关怀对其心理的影响价值。方法:时间在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之间,研究对象为本院精神科收治的82例患者,按随机抽签原则平均分为对比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前组用常规康复护理,后者在对比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对比护理效果(含负面心理情绪评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心理情绪评分和抑郁心理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该组总满意度97.56%(40/41)高于对比组82.93%(34/41),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应用在精神科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有助于调节其负面心理情绪,提升满意度,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适合大力普及与应用。
摘要: 目的 研究医养结合下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0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分组,50例/组。观察组实施医养结合下延续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指导,将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生活质量以及管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比焦虑程度: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小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生活质量: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均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于护理后评估管理质量,观察组在疾病知晓度、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医养结合下延续护理既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又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管理质量,有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
摘要: 目的:探究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指引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常规组(34例,常规性护理)与预见组(34例,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预见组临床治疗优良率94.12%,高于常规组76.47%(X²=4.221,P<0.05);口痛消失时间(3.54±0.84)d、低热消失时间(3.35±1.64)d、厌食消失时间(3.82±0.28)d、疱疹消失时间(4.98±1.98)d,短于常规组(t=2.469~3.659,P<0.05);预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94%,低于常规组14.91%(X²=1.645,P>0.05);家长知识水平高于常规组(t=3.013~3.601,P<0.05);家长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X²=4.221,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不仅利于患儿症状缓解速度加快,也利于患儿治疗有效性提高,手足口病相关并发症风险减少,家长对疾病的知识水平提高与满意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