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护理临床带教作为各大医院提高实习护生护理技能的重要步骤,其教学过程中的模式应用对于教学效果及实习生综合素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若将当前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的新兴模式——反思性教学用于护理临床带教中,或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并促进实习护生的护理技能水平的提高。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医学检验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求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486例于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接受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常规医学检验的为对照组,加强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的则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并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的医学检验正确率为97.12%,患者满意度为98.35%,相比于对照组的86.42%与87.24%明显升高,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 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医院的医疗安全及质量,而通过加大对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力度,不但可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而且还可充分促进临床检验水平的提高,值得重视。
摘要: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某社区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研究,双盲、随机分成了参照组与实验组,各组有病例75例,参照组运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则运用综合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疗效远高于参照组,对比P<0.05;实验组的规律饮食及适量运动的人数均高于参比组,对比P<0.05。结论:对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治疗,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压,获得的疗效确切,还能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生活习惯,值得推荐。
摘要: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该学科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因此,学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知识;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与临床紧密联系,重视实验教学及考核,全面提高动手能力。文章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历对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摘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应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92例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折患者,随机将该部分患者分为各有46例患者的两组,并分别记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功能锻炼及康复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使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摘要: 本文以随机方式从志愿者中选取试验组和对照组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从而进行观察接种该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以及临床安全性是否符合法定标准。实验结果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年龄层的志愿者整体反应和血清HI抗体阳转率无明显差别;而血清保护率和抗体增长倍数有明显不同,即实验组比对照组测量结果高。通过结果可看出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
摘要: 目的:研究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筛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文中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研究,每组病例人数有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血脂康药物进行治疗,将最终两组治疗的临床可行性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患者的心功能和血压水平均得到良好改善,其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占据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运用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的威胁。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几年,由于我国临床医学基础试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的医疗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大家对于医学的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在此种状况下,对于临床医学基础试验技术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展开探讨。
摘要: 目的:对于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接受联合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于100例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开展分析,利用随机法对患者加以分组,给予研究组患者雌孕激素联合克罗米芬胶囊以及垂体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雌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治疗之后的雌二醇以及卵泡生成激素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为其提供联合治疗措施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探究炎症治疗过程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当中选取部分炎症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头孢他啶组,使用头孢他啶来为头孢他啶组患者提供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则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并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休养期间不良反应出现频率并对其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要优于头孢他啶组患者但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但考虑到病人身体情况要控制用量。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所接收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观察组给予心力衰竭金三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9.62%)明显低于对照组(36.54%)(χ2=10.456,P=0.002),观察组患者发生腹泻、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明显低于对照组(21.15%)(χ2=5.281,P=0.035)。结论: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力衰竭金三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率失常的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摘要: 目的:探析在消化系统慢性胃炎看护中施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抽选于本院内采取诊断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对象120位并予以研讨,时间限制在2018.09.10与2019.09.10之间。以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于两个组别内。(对照、观察)两组人数数值均为60位。前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后组施展健康教育干预。分析比照抽选对象看护施行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看护施行总有效率数值较高(P<0.05)。结论:在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病症看护措施中加入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十分显著,应用适宜性较强。
摘要: 目的:探究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脑部血肿的临床治疗效率。方法:自2019年05月开始在本院进行样本选择工作,至2020年01月共选出18例行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患者与等量行传统开颅手术的脑部血肿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对两种治疗方案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介入组的总体治疗效果更好(P<0.05),且介入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传统开颅患者更佳(P<0.05)。结论在治疗脑部血肿时,可以为患者使用微创介入治疗,不但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预后状态也更为理想,可在临床治疗广泛应用。
摘要: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72例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6),对照组以肝素钠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疾病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各项治疗相关治疗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经过计算后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急性加重期的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能够对临床症状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治疗方案。
摘要: 目的:探究急诊抢救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重症哮喘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我急救中心接诊的76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病例回顾研究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按接诊后的所实施的救治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和抢救组,每组均包含38例患者,抢救组仅应用常规抢救方案进行救治,联合组则在常规抢救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救治,对两组救治后患者心率与呼吸频率进行观察对比,对救治而产生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经过救治,联合组患者心率与呼吸频率优于抢救组患者,且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抢救组,两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学计算后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在进行急诊抢救中,可采取在常规抢救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其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能达到有效救治疗患者的目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 目的:旨在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方法:将2018/10/1-2020/9/30期间治疗腹股沟疝老年患者96例分成采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48例与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观察组48例。分析两种手术方案的手术效果差异性。结果: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优于使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照组(P<0.05);通过手术指标对比发现,观察组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手术切口更小,能够保证减少术中出血量,各项指标与对照组都有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治疗时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更高,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更有利,其应用效果有推广价值。
摘要: 目的:讨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对提高临床效果的有效性。方法:现针对2019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的患者作为实验组(n=28),将采用静脉溶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8),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和MMSE评分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获得与静脉溶栓治疗相当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门诊治疗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以及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方法:本文筛选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接收的68例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营养指导,给予观察组患儿添加儿童保健教育医疗服务指导,对比两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婴幼儿日常营养管理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患儿最终贫血指标得到及时改善,两种指标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过程中开展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医疗服务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儿童家长认知度以及日常管理能力,进而能够提高患儿的贫血症状改善效率。
摘要: 目的:评析对肺部疾病患者在影像学CT诊断过程中使用低剂量螺旋CT的临床效果与常规剂量螺旋CT的检查结果做对比评估。方法:将2017.7.23--2020.10.30期间就诊的35例肺部疾病患者做研究对象并在患者同意下分别为所有患者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并判断两种不同检查方案的扫描图像差异性。结果:应用低剂量螺旋CT与应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均能对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的病灶情况做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无差异(P>0.05),但低剂量CT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检测结果的图像噪声有差异(P<0.05),但腺体密度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对肺部疾病患者初筛时可考虑低剂量螺旋CT,能够获得较高准确率的检测结果的同时可避免高剂量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雾化治疗在小儿支原体感染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支原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雾化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临床有效率更优,可快速缓解患儿症状、缩短病程,对患者康复和生长发育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