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品管圈活动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62 浏览:356

郑樱 陈华云 刘浈 周长青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处于精神康复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精神状态及社会功能。结果:护理后,两组社会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阶段,能有效提高患者社会功能,改善精神状态,值得应用。

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治疗谈基层医学模式的转变 下载:64 浏览:448

靳东红 王伟成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治疗基层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2016年1~12月期间所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给以生物医学模式,观察组给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观察老年脑梗死康复期予以天丹通络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91 浏览:1135

寇楠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予以天丹通络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4月到本院治疗的100例老年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按照患者病程进入康复期的前后,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个小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完全相同治疗的的基础上另外口服天丹通络胶囊,每次5粒,一天3次。两组疗程均设为8周,治疗前后针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做出评分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为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天丹通络胶囊对于老年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存在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亦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老年脑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康复期的效果研究 下载:166 浏览:2000

刘婧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老年脑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康复期的效果研究。方法:以我院在2022年3月到2023年2月收诊的6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收诊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其他、总发生率3.13(1/32)、3.13(1/32)、0.00(0/32)、6.25(2/32)和6.25(2/32)、3.13(1/32)、6.25(2/32)、15.63(5/32),有差异,(P<0.05)。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后有差异,(P<0.05)。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这种护理措施有推广价值。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老年肠造口康复期患者造口适应性、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164 浏览:1561

邹琦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肠造口康复期患者中应用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70例老年肠造口康复期患者,应用双盲法分组,探讨组应用家庭参与式护理,参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造口适应性、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探讨组造口适应性、生活质量高于参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老年肠造口康复期患者中采取家庭参与式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0 浏览:222

陈海珠 莫惠彬 苏莉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等(FEVI)、6 min步行距离(6MWD)等肺功能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233

陈海珠 莫惠彬 苏莉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等(FEVI)、6 min步行距离(6MWD)等肺功能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 下载:185 浏览:1037

甄敏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中,除了身体康复之外,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探讨了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利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研究了150名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行为干预、心理咨询和家庭支持。结果显示,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在焦虑、抑郁症状上的得分有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此外,研究还探讨了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身体康复、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心理干预应纳入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一部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有助于推进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优化。

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下载:145 浏览:1798

杨帆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的高发疾病,该疾病的病情通常十分复杂且危重,且并发症相对较多,往往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颅脑损伤患者处于康复期时,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对其功能训练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颅脑损伤患者在康复期间可能会产生的常见性心理问题,并总结对应的心理护理对策,这些对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为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方案制定提供有力依据以及新方向。

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期抑郁、焦虑及细胞免疫的改善探究 下载:191 浏览:2918

李玲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期抑郁、焦虑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36例宫颈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未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与实验组(18例: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CD3+、CD4+、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期抑郁、焦虑以及细胞免疫功能。

骨折康复期需要做什么?适当的康复运动很有必要! 下载:179 浏览:1663

杨军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骨折就是完整的骨结构出现完全或者部分断裂,儿童与老年是骨折高发人群,发生原因多与骨骼发育未完全、骨质疏松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而中青年骨折多与暴力、坠落伤以及高空作业伤等方面有关。骨折可分为一个部位骨折,也可为多发性骨折,若不及时处理,会引发其他并发症。骨折康复期期恢复效果多与治疗与康复运动有着紧密联系,人们常说“伤筋动骨100天”,骨折康复期到底是多少天呢?在康复期需要做些什么呢?又因如何开展康复运动呢?一般情况下,骨折愈合多与骨折部位、年龄、摄入营养物质等方面有着联系,骨折到完全康复最短需要30日,长则几年,而在康复阶段加强运动、饮食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干预,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速度,还可增强骨骼能力,降低再次骨折率。

烧伤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 下载:94 浏览:971

罗菁 张智芳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康复阶段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方法:选择40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23例和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护理评估具体措施。结论:观察组患者心理特征、锻炼方法模式、瘢痕组织专业知识、整形知识掌握情况及基础独立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烧伤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其克服不良情绪,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应用心理护理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下载:129 浏览:1551

赵海侠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2.6-2023.6月中选取出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心理护理结合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康复期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下载:352 浏览:2438

黄菊 陈玉霖 张墨研 《中国中医药》 2023年11期

摘要:
分析脑卒中康复期采取心理护理结合针灸疗法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从本医院抽取脑卒中康复期患者60例,利用双盲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针灸疗法,考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参比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前,考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参比组,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考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参比组,有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针灸疗法应用在脑卒中康复期有利于促进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提高康复速度。

中药热奄包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160 浏览:758

王聪聪 《中医研究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开展中药热奄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病例筛选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组别类型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中有患者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热奄包,将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获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最终治疗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康复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添加中药热奄包干预,可使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尽早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避免长时间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的价值 下载:140 浏览:1126

袁方 《当代中医药》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 讨论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入住我院治疗的130位康复期脑梗死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AB两组各65位病人,A组病人接受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而B组病人仅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对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自理能力评分变化情况进行组间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功能缺损和自理能力两项评分在护理前两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采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的A组评分高于仅采用连续性护理B组,且A组60例(92.31%)有效率高于B组50例(76.92%),数据对比(P<0.05)。结论 康复期脑梗死病人治疗时施以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突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自理能力评分较高,对病人的有效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故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