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内蒙古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下载:128 浏览:1358

张金龙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仅符合教育工作的基本发展规律,更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完善教育体系的关键要求。红色文化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艰苦历程,是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瑰宝。不仅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持久价值,而且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基本要求紧密契合,将符合本土的红色文化融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推进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发展。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中思政课程育人策略研究 下载:123 浏览:1251

曾庆荣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作为初中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因此,探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中思政课程育人策略,对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模式 下载:113 浏览:1226

周佳 董唯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思政课程的开展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模式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普及,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代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学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思政课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承担了重大责任。以下本文主要简要分析了在思政课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就如何有效在该门课程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模式,进行了策略探讨。希望通过本文所述,能够为相关学科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马克思主义思维指导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究 下载:135 浏览:1360

周佳 董唯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课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有必要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对实践的一种科学解释。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教学属于人类实践活动范畴,在该教学中了实践是其最大的特色。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指导来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

浅议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思维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下载:116 浏览:1236

周佳 董唯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高校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起到了思政政治教育的作用,该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者形成了“全课程育人”的教育格局,通过高校思政课来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进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时将马克思主义思维融入进来,在各种课程中深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最大程度的体现出课程育人价值。制定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教学目标;从整体出发对思政教学进行设计,不断总结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规律。下面文章将会就马克思主义思维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相关内容展开相应探讨。

高校思政课教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逻辑理路 下载:118 浏览:1432

毛婷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发挥党史立德树人作用,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一以贯之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并持续推进,有利于深入开发地方党史资源,而且有利于启智润心、激扬学生斗志。从内在机理看,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建设具备自身优势,在师资队伍、专业背景、教授课程等方面为其提供可行性保障。反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建设亦对高校教师提出高要求,教师需从理想信念、教学供给、形式载体等方面入手,提高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建设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要点分析 下载:167 浏览:1859

李旋飞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思政课是我国大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旨在通过思政课培育我国大学生的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加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而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起到良好的价值导向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要点进行探究,先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观念与内涵,再分析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作用要点,主要体现在工具层面、价值层面以及政治思想层面,希望可以为有关教师提供参考,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在思政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浅析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 下载:158 浏览:1946

李旋飞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高对于高校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合理运用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校思政课进行探讨,先简单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地位,再分析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的方法,通过改变大学生思想观念、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学网络平台的利用等,达到预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水平。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创新与发展——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为例 下载:150 浏览:1767

李益顺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高校校园泛滥。为了抵制这些思潮对学生们的消极影响,必须在思政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并加以创新与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红色传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有效实施路径 下载:174 浏览:2183

蔡小平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高中生是“有伟大理想、有明确道德、有高水平的文化、严明的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坚实动力。高中生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去建设祖国的未来,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政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将其融入高中思政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思想水平,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国情,能够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做事的行为,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并且加以改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是一个可以纠正学生思想,改善学生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加懂得国家的道路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也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一项有效措施十分具有意义。本文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进行研究与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下载:74 浏览:963

张丽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2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最后,文章强调了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中学道德与法治思政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与实践 下载:78 浏览:932

苏永红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行为和情感认同方面的高度凝练。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尤其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入,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培育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当前融入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品味情感中融入、从生活化教育中切入以及引入时政热点材料等具体策略,以期提高课程的综合教学效果,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实践和学生情感认同,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与个体成长。

探索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开展的几点对策 下载:123 浏览:1260

刘玉娟 《中国教育探索》 2023年5期

摘要: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必修课,能够践行教育“育人”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避免“高学历,低素质”情况的出现。在实施“双减政策”的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深入发展,这使得强化学生生命理念和生命安全意识全方位教育成为每个小学班主任的共同认识。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小学班主任教师既要提高教育效果,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掌握教育发展的根本法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晰生命观念,提升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水平,引导他们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知和看法,并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 下载:75 浏览:941

唐召弟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9期

摘要:
社会责任感是每一名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他们的认知特点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堂中,通过亲身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政治综合素养的提高。

小学思政课教学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应用 下载:74 浏览:818

潘启秀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12期

摘要:
本文聚焦于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文章首先强调了在小学阶段引入该思想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小学思政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和道德素养。

中职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为例 下载:89 浏览:877

卢昌秀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11期

摘要: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职思想政治课程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和学生应更加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获得感。本文首先概述了这一教学模式,然后分析和归纳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优化发展。

新高考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探究 下载:73 浏览:931

楚洪月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黑龙江高考改革于2021年开始实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赋予了学生更多自由的选择权力,更有利培养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学生也面临着更严峻的竞争压力。新时代教育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精通文化知识的人才,更要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精英。但在当前高中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依然遵循着传统教育的模式,注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育的补充,能在许多方面帮助学生锻炼和提升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就目前而言,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形式受限,社会重视度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对此,而提出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校外单位配合学校教育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对社会实践的评价和考核标准等建议。

“AI+”时代以课程思政赋能双创教育的路径探究 下载:221 浏览:2239

杨权威 杨清红 魏保吉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12期

摘要:
在国家推行“大思政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推动课程思政赋能双创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双创能力和意识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的推行带来了双创教育思维和方式的全新变革,符合国家把创新型国家建设摆在首位的定位和目标,切实为中国“智造”提质增效。

国家政治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路径分析 下载:276 浏览:1849

​郝景磊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高校开展国家政治安全教育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途径,事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的安全稳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稳致远。当前高校国家政治安全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与思政课程体系脱节、开展方式难以把控、受网上不良信息误导等诸多挑战,加强高校国家政治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和课程改革,发挥主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作用,探索相应教育基地和平台的建设,推动高校国家政治安全教育走向规范、深入,对于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思政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76 浏览:970

钟小荣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全面推广,其在中学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文章旨在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初中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通过分析当前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