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174 浏览:2357

侯雨辛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NIHSS)、生活质量(SF-36)以及临床疗效三个方面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下载:51 浏览:551

李映芬 刘德萍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间脑梗死老年患者88例,按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8天和15天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神经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 下载:312 浏览:3196

孙文迪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重症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96例神经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将本次实验所选患者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所选48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所选48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患者亲属对护理工作所持态度,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所选48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及治疗效果一般的人数共计41人,占组内所选患者人数的比例为85.42%,实验组对应人数为47人,占比为97.92%,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患者亲属中对护理工作持十分认可及比较认可态度的人数共计39人,占比为81.25%,实验组对应人数为48人,占比为100.00%,分析两组患者亲属对护理工作所持态度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神经重症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有着不俗的表现。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具体影响 下载:529 浏览:5227

许刚1 周娟2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对老年ACI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老年ACI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同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39例,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ACI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520 浏览:5234

姜咪 黄冉冉 裴伟琦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对细节化护理进行应用,并就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中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都在我院2018年接诊的患者中选出,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接受细节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两个小组都是由60例患者组成。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在接受相应的干预护理后均呈现出提升,但是对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程度更加理想。结论:细节化护理模式给予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可将护理质量提升作为依据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277 浏览:3054

李霞清 彭美红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治疗比较,其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组患者人数为60例,组成为Z组。以传统护理模式治疗组为D组,患者人数为60例,通过6个月的护理治疗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比传统护理模式效果要好。讨论:本文通过两组之间的护理治疗得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相对于传统护理工作来说,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更具有研究意义。

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在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研究 下载:105 浏览:1074

杨洋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患者中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患者评分指标(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吞咽障碍评分、护理满意度都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洼田饮水试验比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与吞咽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 下载:167 浏览:2052

万翠云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使用CT和MRI对诊断的作用以及价值。方法:在此次的研究当中,选取的是来我院进行治疗并且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一共100例,对所有的研究患者进行诊断检测的划分,使用CT进行检查的患者人数有50例,使用MRI进行检查的患者人数有50例,通过对这两组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的对比和分析,来探究出这两种检查方式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此次试验当中,通过对两种检查方式结果的对比分析中能够了解到,检出率最高的为MRI检查方式,检出率达到了98.0%,CY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则是相对较低,为86%,两者检出率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检测的结果分析能够了解到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当中,使用MRI的检查方式有着更高的检出率,能够为患者在临床诊断当中,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分级分区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60 浏览:1705

丁金超 熊建伟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分级分区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急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分级分区急诊护理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救治成功情况和候诊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救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候诊时间、救治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分级分区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现患者救治效果的明显提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和救治时间,实现患者并发症的有效控制,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研究 下载:361 浏览:3436

段玉琼 尹晓梅 刘卫玲 《诊断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颅内动脉狭窄的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90名因脑梗死而住院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和 CT血管造影术进行比较。对各组间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在前循环动脉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 DSA检查结果相比,两组在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性方面均与正常组相近,P>0.05;结论:DSA作为临床上一种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可以很好的说明 TCD与 CTA在诊断脑梗塞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大,价格也比较低廉,更适合广大的人群使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和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1075

冯佳杰 马玉骞 郭丽荣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脑梗死病人的营养状态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4例重症脑梗死病人,按照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进行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营养状态以及功能恢复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0.O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O5)。结论:应用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脑梗死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促进病人的功能恢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方法。

静脉溶栓后个性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1 浏览:691

王利利 王盈 郝晓倩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静脉溶栓后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分组后,均32例,研究组使用静脉溶栓后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不良情绪分值均明显更低,护理后MESSS分值、NIHSS分值均明显下降,护理后Vm、Vs均明显更高,护理后RI明显更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静脉溶栓后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理想。

康复行为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104 浏览:1298

黄雪娇 李洁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行为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3年2月-2024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康复行为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肢体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活动度及下肢活动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分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行为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肢体活动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究 下载:91 浏览:778

钟晓红 吴小庆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期

摘要:
经过调研显示我国每年脑梗死新发病例达到约200万人,总体患病率39%,因为此类疾病丧失生命的患者有190万,幸存的患者当中,有80%左右的患者会发生肢体功能障碍情况,这会促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同时会导致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脑梗死疾病的临床防治工作,此次主要以脑梗死病症患者,执行早期康复护理疗效实施综合评估。方法:从医院科室确诊的病例给予评估,共纳入患者是56例,为确定临床护理疗效,此次对病例实施分组处理(动态随机法),对照组为28例,主要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其他患者是观察组,此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操作,例数也上述同步,对此次患者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结果:主要查看患者在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工程,结果较护理前有显著的变化,其中对照组评分稍差;经过干预会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有相应提升,其中观察组更为突出(P<0.05)。结论:主要对此次脑梗死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干预,结果为早期康复护理疗效更确定,此类方法能够促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早期恢复。

浅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下载:146 浏览:1236

叶青云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危害中老年群体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脑梗死主要由血管及血液动力学异常引起的脑部动脉血管狭窄或堵塞所导致,由于脑组织对于缺血、缺氧损害极为敏感,脑供血不足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预后相对越差。所以,不断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急诊护理效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就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进行简要探讨。

中医护理联合现代康复护理对早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积极影响 下载:234 浏览:2555

张菲 杨慧 季玮 李婷 《当代中医药》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联合现代康复护理对早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是否具有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早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早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现代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早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联合现代康复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早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护理满意度、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ADL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联合现代康复护理对早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具有积极影响,早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中医护理联合现代康复护理下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好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因此中医护理联合现代康复护理在早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288 浏览:3026

杨莹 《当代中医药》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方法,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疾病复发率及护理有效率对比分析,得出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性及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认知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有明显提升作用,实现患者预后效果的提升,应用效果良好。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观察 下载:307 浏览:3050

杜晓安 朱存芝 《当代中医药》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和患者护理后多项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多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现患者多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明显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对提高临床效果的有效性分析 下载:365 浏览:1935

廖家盛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讨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对提高临床效果的有效性。方法:现针对2019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的患者作为实验组(n=28),将采用静脉溶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8),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和MMSE评分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获得与静脉溶栓治疗相当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联合开展强化康复干预与共情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下载:276 浏览:3016

牟海蓉 郑晓红 《中国医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究康复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9.2-2021.5,抽取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依循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康复干预与共情护理,对比两组结局。结果:护理3月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98.00%大于对照组84.00%(P<0.05)。生活质量评分对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干预与共情护理,可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护理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