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HIV暴露未感染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 下载:220 浏览:2255

李俊童 何健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研究HIV暴露未感染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0年10月到2023年7月期间,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了HIV感染的孕妇和新生儿的检查、治疗和跟踪的相关资料,已经被排除在婴儿死亡和HIV感染的案例,总计有1000名HEU患者。HEU的预防性治疗方式可以被划分为三种类型:奈韦拉平(NVP)、齐多夫定(AZT)以及无需使用。通过广义估计方程等手段,研究HEU患者用药后,儿童体重、身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服用AZT的HEU儿童在1月龄消瘦的发生率25(17.50%)高于服用NVP的HEU儿童13(6.50%)(P<0.05),其余各时点消瘦发生率(P>0.05)。低体重、生长迟缓在各年龄段的发生率(P>0.05)。结论:HEU 中1月龄的儿童在体格成长和发育方面表现不佳,而且在服用AZT的HEU儿童满月时,消瘦的情况更为严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免疫规划对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与实施对策分析 下载:241 浏览:2562

段义香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分析免疫规划对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总结实施对策。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县采用常规传染病预防措施的300例儿童设为对照组,另选2022年-2022年12月期间我县采用免疫规划措施的300例儿童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晓程度(指标包括:接种疫苗类型、免疫规划疫苗范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卡介疫苗预防疾病类型、免疫规划接种免费疫苗)、传染病发病率、儿童免疫接种实施情况及疫苗接种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类型、免疫规划疫苗范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卡介疫苗预防疾病类型、免疫规划接种免费疫苗等免疫规划知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率及疫苗接种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免疫规划对预防儿童传染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提高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晓程度,提高儿童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率,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病率。

聊城市东昌府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下载:149 浏览:1621

徐伟 刘艳 《肿瘤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聊城市东昌府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将2022年报告恶性肿瘤死亡个案97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上述死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2022年报告恶性肿瘤死亡个案971例,报告死亡率91.76/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处于死亡前5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数的76.52%。男性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食道癌。男性、女性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占男女恶性肿瘤死亡数80.36%和73.51%。结论:通过获得居民恶性肿瘤死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不同社区儿童家长对常规疫苗接种知晓率的差异分析 下载:236 浏览:2610

叶静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探讨与分析不同社区儿童家长对常规疫苗接种知晓率的差异。方法:2019年2月到2022年9月选择在A社区(A社区组)与B社区(B社区组)儿童家长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A社区组在疫苗接种中给予常规社区管理,B社区组在疫苗接种中给予积极的优质管理服务,调查与判定疫苗接种知晓率、疫苗接种率与满意度情况。结果:B社区组儿童的卡介苗、麻疹、流脑疫苗、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百日破、乙肝等常规疫苗接种率为100.00%、93.33%、94.33%、94.33%、93.67%、99.67%、84.67%,与A社区组的99.67%、92.67%、93.67%、94.67%、92.67%、98.00%、83.33%相比无明显差异,都超过了85.00%(P<0.05)。B社区组儿童家长的接种疫苗种类、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接种疫苗次数等疫苗接种知晓评分与A社区组对比有显著提高(P<0.05)。B社区组儿童家长对于常规疫苗接种的满意度为98.00%,与A社区组的93.33%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不同社区儿童家长的常规疫苗接种率基本都达到了要求,但是疫苗接种知晓率存在差异,使得疫苗接种满意度也存在差异,因此要积极加强针对性服务管理。

微滤膜分离技术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效果评价 下载:50 浏览:511

​刘桂华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微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择取本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样本100份,根据培养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分别50份,参照组行平板培养方式,实验组行微滤膜分离技术方式,观察与统计两组检测灵敏度、报告时间、检出时间以及样本污染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同参照组对比,实验组灵敏度以及检出率均更高(P<0.05),报告时间更短(P<0.05),污染率更低(P<0.05)。结论:疾控中心检验人员实施微生物检验时,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微生物检出率更高,在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期间,样本受到杂菌干扰的风险比较低。

基于光电倍增管的核电子学前端系统噪声研究 下载:602 浏览:3637

杨忠 《光电子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核电子学前端系统设计中需要重视噪声问题,本文研究了在光电倍增管下计算核电子学前端系统噪声,并确定噪声界限,构建了光电倍增管的噪声计算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并提出进行核电子学前端系统的噪声统计,为核电子学前端系统噪声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生活饮用水检验中的研究 下载:53 浏览:534

​张现富 苏健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生活饮用水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 3月至 2023年11月1040份水样品,分析其中肠道菌群和菌落总数。结果:直饮水、二次供水、末梢水对比其菌落总数可知(P<0.05),其中合格率最低的为直饮水;三种样品水对比肠道菌群合格率(P>0.05)。比较不同时期水样品的菌落总数可知,丰水期较枯水期低(P<0.05),但两者肠道菌群合格率对比(P>0.05)。结论: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于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肠道菌群以及菌落总数方便有关人员掌握不同时期水以及来源不同水的微生物分布情况,判断水质合格与否,应用价值较高。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 下载:53 浏览:612

宋书娜 程艳丽 孙峰宇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价值。方法:研究年限区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择取样本为85例行病原微生物检验患者,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并均行常规RT-PCR检验、实时荧光RT-PCR检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常规RT-PCR检验阳性检出率为(48/85)56.5%,实时荧光RT-PCR检验阳性检出率为(69/85)81.2%,实时荧光RT-PCR检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RT-PCR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价值突出,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验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57 浏览:526

刘晓梅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的枯水期样本和丰水期样本各50份,共1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滤膜法检验(研究1组)与多管发酵法检验(研究2组),统计枯水期与丰水期两组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丰水期研究1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48.00%、52.00%,研究2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82.00%、80.00%,研究2组的检出率明显优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枯水期的检验结果显示,研究1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60.00%、66.00%,研究2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90.00%、84.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使用的2种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意义,其中多管发酵法的实际运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探讨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下载:43 浏览:551

​李晗 谢美玉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病例是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疾控中心接入的阳性微生物待检样本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检测组和特殊检测组,各为90例;常规检测组予以常规平板培养法检测,特殊检测组用以微滤膜分离技术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微生物检出率、检测灵敏度、污染率和检测时间。结果:特殊检测组微生物检出率为95.56%,检测灵敏度为97.78%,污染率为2.22%;常规检测组微生物检出率为77.78%,检测灵敏度为87.78%,污染率为11.11%;特殊检测组微生物检出率、检测灵敏度比常规检测组更高,数据有差异(P<0.05);特殊检测组污染率比常规检测组偏低,数据有差异(P<0.05);特殊检测组检测时间为(5.31±0.89)h,常规检测组为(29.56±5.27)h,特殊检测组检测时间更短于常规检测组,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将微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能够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提升检测灵敏度,减少培养微生物过程中出现的污染,同时检测的时间比较短,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 下载:53 浏览:526

胡俊 叶欣欣 徐曼 王银 朱骁 刘佳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析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中心收入的64例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病人,选择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划分对照组(RT-RCR逆转录检验方法)与观察组(胶体金检验方法),观察两组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和病人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达到93.75%,相比对照组的68.75%,数据差异明显(x2=6.564,P=0.010);观察组满意度达到96.88%,比对照组的78.13%高,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x2=5.143,P=0.023)。结论 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选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更具应用优势,其可有效提高阳性率和病人满意度,凸显其应用价值,具推广意义。

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研究 下载:40 浏览:647

邓曦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4年10期

摘要:
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在保障居民健康、提高水质安全、科学治理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为农村饮用水的处理和净化工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保障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性。同时,水质检测能够提高居民对饮用水质量的认知和关注度,推动相关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监测力度,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得到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白银区2018年度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 下载:219 浏览:2294

张小琴 《肿瘤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 研究白银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的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 方法 调查白银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所有登记上报的患者登记检测情况。 结果 目前白银区常驻人口29.42万人,2018年全区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为734例,其中男性371例,女性419例;2018年全区恶性肿瘤死亡病例301例,男性176例,女性125例。全区恶性肿瘤发病率235.25/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96.47/10万。全区恶性肿瘤死亡发病比(MI Ratio)为0.41。发病率最高为支气管、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死亡率最高为肺癌、胃癌、肝癌。其中发病率最高为≥70岁,发病构成比例最高,在4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70-80岁为高发人群。 结论 白银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基本与全国水平相当,死亡率略低于全国水平。目前仍需要加大支气管、肺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筛查技术,并尽早诊治,积极广泛开展肿瘤综合防治知识宣传,降低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

化学计量学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载:124 浏览:1367

赵学智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随着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面临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灵敏度不足等问题。化学计量学作为一种结合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通过数据处理、模式识别和统计分析,为水质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文章首先介绍了化学计量学的基础和原理,并分析了关键水质指标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接着,详细阐述了化学计量学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策略,包括优化水样采集和处理流程、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以及深入分析水质数据等。此外,文章探讨了化学计量学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潜力,如快速响应水质污染事件、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和协调跨部门应急响应。然而,目前化学计量学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仍面临数据复杂性和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了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研发泛化能力更强的模型、优化仪器设备及数据采集流程来应对这些挑战。

浅谈儿童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下载:247 浏览:2567

饶涛涛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探讨。方法 研究儿童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总结 护理问题,制定护理 计划。结论 做好儿童病毒性肝炎护理 工作有助于患儿的及早康复。

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对传染病的预防作用分析探讨 下载:63 浏览:587

苏蕾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对传染病的预防作用。方法:调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0月,选择本辖区的5所学校(A校、B校、C校、D校、E校)学生49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校、B校、C校、D校、E校学生分别为911例、989例、942例、1094例、1044例,A校、B校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C校、D校、E校在 A校、B校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性的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管理,记录与观察传染病的预防效果。结果:C校、D校、E校的学生预防接种管理、传染病报告管理、卫生制度管理、传染病组织管理等卫生管理评分都显著高于A校、B校(P<0.05)。C校、D校、E校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分别为0.3%、0.2%、0.4%,A校、B校分别为2.4%、2.35,C校、D校、E校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显著低于A校、B校(P<0.05)。结论: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应用能提高学校的卫生管理质量,也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下载:54 浏览:576

李英1 李金荣2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结合三级疾病预防控制要求,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某卫生院统计的200例糖尿病高危监测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我中心实施三级防控机制的时间节点(2020年1月我中心开始实施三级防控机制)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100例患者,观察实施前后糖尿病的发病率,糖尿病血糖水平,糖尿病知识了解水平等。结果:实施前后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施前发病率为15.00%,实施后发病率为2.00%,且实施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防控管理而言,实施三级疾病防控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高了人们对糖尿病的知识了解能力,故而可在糖尿病防控过程中,将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落实。

试论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的有效对策 下载:57 浏览:566

潘洪霞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传染病主要是指一种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们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的特点。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垂直传播或粪口传播。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它们可能会造成大规模传播,不仅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中国法律认可的传染病分为A、B、C三类。它们的特点是存在致病微生物,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有免疫力,有些传染病具有季节性或局部性特征。传染病的传播必须有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如果能够完全切断其中一个环节,就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然而,不同传染病的薄弱环节是不同的。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风险评估 下载:61 浏览:564

喻梅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疫苗接种在预防传染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偶尔会伴随着异常反应。本文通过探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风险评估,旨在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从监测方法、风险评估工具到应对策略,本文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确保接种安全,并有效减少异常反应对接种计划的影响,以促进公共健康和疫苗接种计划的顺利实施。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 下载:320 浏览:3242

黄兴镇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中心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集的50例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样本,予以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84.0%(42/50),其中42.86%为志贺菌,28.57%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9.05%为弧菌属,9.52%为其他。结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志贺菌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病原微生物检验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为临床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