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57 浏览:523

刘晓梅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的枯水期样本和丰水期样本各50份,共1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滤膜法检验(研究1组)与多管发酵法检验(研究2组),统计枯水期与丰水期两组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丰水期研究1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48.00%、52.00%,研究2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82.00%、80.00%,研究2组的检出率明显优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枯水期的检验结果显示,研究1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60.00%、66.00%,研究2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90.00%、84.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使用的2种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意义,其中多管发酵法的实际运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探讨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下载:43 浏览:548

​李晗 谢美玉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病例是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疾控中心接入的阳性微生物待检样本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检测组和特殊检测组,各为90例;常规检测组予以常规平板培养法检测,特殊检测组用以微滤膜分离技术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微生物检出率、检测灵敏度、污染率和检测时间。结果:特殊检测组微生物检出率为95.56%,检测灵敏度为97.78%,污染率为2.22%;常规检测组微生物检出率为77.78%,检测灵敏度为87.78%,污染率为11.11%;特殊检测组微生物检出率、检测灵敏度比常规检测组更高,数据有差异(P<0.05);特殊检测组污染率比常规检测组偏低,数据有差异(P<0.05);特殊检测组检测时间为(5.31±0.89)h,常规检测组为(29.56±5.27)h,特殊检测组检测时间更短于常规检测组,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将微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能够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提升检测灵敏度,减少培养微生物过程中出现的污染,同时检测的时间比较短,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 下载:53 浏览:524

胡俊 叶欣欣 徐曼 王银 朱骁 刘佳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析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中心收入的64例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病人,选择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划分对照组(RT-RCR逆转录检验方法)与观察组(胶体金检验方法),观察两组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和病人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达到93.75%,相比对照组的68.75%,数据差异明显(x2=6.564,P=0.010);观察组满意度达到96.88%,比对照组的78.13%高,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x2=5.143,P=0.023)。结论 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选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更具应用优势,其可有效提高阳性率和病人满意度,凸显其应用价值,具推广意义。

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研究 下载:40 浏览:646

邓曦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4年10期

摘要:
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在保障居民健康、提高水质安全、科学治理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为农村饮用水的处理和净化工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保障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性。同时,水质检测能够提高居民对饮用水质量的认知和关注度,推动相关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监测力度,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得到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白银区2018年度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 下载:219 浏览:2293

张小琴 《肿瘤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 研究白银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的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 方法 调查白银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所有登记上报的患者登记检测情况。 结果 目前白银区常驻人口29.42万人,2018年全区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为734例,其中男性371例,女性419例;2018年全区恶性肿瘤死亡病例301例,男性176例,女性125例。全区恶性肿瘤发病率235.25/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96.47/10万。全区恶性肿瘤死亡发病比(MI Ratio)为0.41。发病率最高为支气管、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死亡率最高为肺癌、胃癌、肝癌。其中发病率最高为≥70岁,发病构成比例最高,在4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70-80岁为高发人群。 结论 白银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基本与全国水平相当,死亡率略低于全国水平。目前仍需要加大支气管、肺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筛查技术,并尽早诊治,积极广泛开展肿瘤综合防治知识宣传,降低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

化学计量学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载:124 浏览:1366

赵学智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随着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面临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灵敏度不足等问题。化学计量学作为一种结合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通过数据处理、模式识别和统计分析,为水质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文章首先介绍了化学计量学的基础和原理,并分析了关键水质指标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接着,详细阐述了化学计量学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策略,包括优化水样采集和处理流程、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以及深入分析水质数据等。此外,文章探讨了化学计量学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潜力,如快速响应水质污染事件、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和协调跨部门应急响应。然而,目前化学计量学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仍面临数据复杂性和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了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研发泛化能力更强的模型、优化仪器设备及数据采集流程来应对这些挑战。

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对传染病的预防作用分析探讨 下载:63 浏览:584

苏蕾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对传染病的预防作用。方法:调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0月,选择本辖区的5所学校(A校、B校、C校、D校、E校)学生49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校、B校、C校、D校、E校学生分别为911例、989例、942例、1094例、1044例,A校、B校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C校、D校、E校在 A校、B校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性的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管理,记录与观察传染病的预防效果。结果:C校、D校、E校的学生预防接种管理、传染病报告管理、卫生制度管理、传染病组织管理等卫生管理评分都显著高于A校、B校(P<0.05)。C校、D校、E校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分别为0.3%、0.2%、0.4%,A校、B校分别为2.4%、2.35,C校、D校、E校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显著低于A校、B校(P<0.05)。结论: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应用能提高学校的卫生管理质量,也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下载:54 浏览:574

李英1 李金荣2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结合三级疾病预防控制要求,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某卫生院统计的200例糖尿病高危监测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我中心实施三级防控机制的时间节点(2020年1月我中心开始实施三级防控机制)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100例患者,观察实施前后糖尿病的发病率,糖尿病血糖水平,糖尿病知识了解水平等。结果:实施前后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施前发病率为15.00%,实施后发病率为2.00%,且实施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防控管理而言,实施三级疾病防控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高了人们对糖尿病的知识了解能力,故而可在糖尿病防控过程中,将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落实。

试论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的有效对策 下载:57 浏览:564

潘洪霞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传染病主要是指一种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们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的特点。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垂直传播或粪口传播。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它们可能会造成大规模传播,不仅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中国法律认可的传染病分为A、B、C三类。它们的特点是存在致病微生物,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有免疫力,有些传染病具有季节性或局部性特征。传染病的传播必须有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如果能够完全切断其中一个环节,就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然而,不同传染病的薄弱环节是不同的。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风险评估 下载:61 浏览:564

喻梅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疫苗接种在预防传染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偶尔会伴随着异常反应。本文通过探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风险评估,旨在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从监测方法、风险评估工具到应对策略,本文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确保接种安全,并有效减少异常反应对接种计划的影响,以促进公共健康和疫苗接种计划的顺利实施。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 下载:320 浏览:3240

黄兴镇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中心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集的50例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样本,予以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84.0%(42/50),其中42.86%为志贺菌,28.57%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9.05%为弧菌属,9.52%为其他。结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志贺菌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病原微生物检验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为临床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肇庆高新区新冠肺炎防控重点场所与重点人群监测状况调查 下载:95 浏览:1046

苏建宏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为掌握肇庆高新区重点场所与重点人群新冠肺炎感染情况,评估相关场所新冠肺炎病毒通过环境传播的风险;及时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核酸检测方法,对肇庆高新区医疗机构、(城轨站/汽车客运站)、农贸市场、空间器闭的商场超市等11类重点场所及行业及集中隔离观察场所的人员、环境物品等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共选择41个采样点采集不同对象标本2968份样本,环境物体表面样本1723份,检出2019-nCoV核酸阳性14份,环境物体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81%。;人员咽拭子标本共1245份,其中重点场所工作人员咽拭子标本565份,未检出阳性;集中隔离人员咽拭子标本680份,检出2019-nCoV核酸阳性8份,集中隔离人员咽拭子标本2019-nCoV核酸检出阳性率为1.17%。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均来自集中隔离观察场所内的集中隔离人员及其高频手部接触部位。结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肇庆高新区内重点场所环境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未出现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情况,只在集中隔离观察场所存在新冠病毒污染,肇庆高新区新冠肺炎风险主要来自于集中隔离观察场所。

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对结核防治的作用评价 下载:107 浏览:1074

陈相传 荣友斌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评价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在结核病防治门诊接受治疗管理的10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设置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和常规教育模式,比较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核病相关行为改善情况、疾病治疗有效性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结核病防治中应用结核病健康教育有助于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的结核病相关行为,遏制结核病疫情蔓延扩散。

医防融合中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培训情况分析 下载:105 浏览:1078

邵春昕 李秋虹 袁雪薇 孙佳丽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北京市为了推进医防融合的发展,制定发布了《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以医防融合为导向,围绕交叉培训需求,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培训体系。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培训作为医防融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此部分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2021-2022年医防融合公共卫生应急培训的情况,梳理当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临床医师对公共卫生应急的认识、增加重点专业科室培训时间、注重过程监管、通过纳入继续教育来明确晋升制度要求等建议,为今后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儿手足口病病原体 下载:288 浏览:3005

张悦 李明爽(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手足口病患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检查病原体,从而对本地的病毒流行学特征进行了解,从而对手足口病进行防治。方法:我院在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这一期间内,一共收治了60例疑似手足口病的患者,以患者的年龄作为分组依据,分别分为三岁以下组(n=37)和3-6岁组(n=2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检查患者标本中的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判断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检查准确性。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查后,肠道病毒通用型的阳性率:76.7%(46/60),三岁以下组的检查阳性率为86.5%(32/37),3-6岁组的检查阳性率为60.9%(14/23),三岁以下组的检查阳性率高于3-6岁组,肠道病毒通用型的阳性率为66.7%(40/60),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阳性率为18.3%(11/60)。结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原体进行监测,可以对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原学进行有效诊断,帮助患者进行早期治疗,预测该区域的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方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嘉兴市嘉善县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95 浏览:1055

戴强勇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了解嘉兴市嘉善县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善县2022年非集体居住的15~69周岁具有中国国籍的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嘉善县2022年15~69周岁常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率为41.49%;调查题目中,“吃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的好处有”题的正确率最低(48.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嘉善县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结论 嘉善县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仍有提升空间,重点结合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居民的人群特点,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

加强放射防护安全培训提高放射卫生防护水平 下载:93 浏览:1066

翟爱华 顾玉江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放射卫生防护水平,文章针对如何开展放射防护安全培训工作进行研究。首先,简单分析了放射防护的基本内涵。随后,针对国内放射事故以及安全培训工作现状进行研究。最后,立足与放射防护安全培训相关的职业放射工作人员、领导技术访问人员、偶尔受照及应急响应人员等主体,针对如何强化放射防护安全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划分各部门工作职责、安全培训教育机制持续完善、工作面拓展以及审查和法律约束力度强化的对策。

护理干预下老年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研究 下载:93 浏览:1014

覃怡 《国际护理学》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疾控中心角度,评估这种护理方式对患者健康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在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期间,疾控机构筛选了10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服务。通过这种分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健康的具体影响。综合护理干预包括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如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社区健康管理,这些都是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病情,改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结果: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多项关键健康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血压降低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结论:疾控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提高慢性病护理质量和效率方面。通过支持和推广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疾控中心可以在未直接收治患者的情况下,有效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个人档案管理与应用探讨 下载:139 浏览:1570

王晓辉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近年来,艾滋病在国内传播的速度、死亡的几率、艾滋病的发病率等都在持续增加。前几年,我国政府向社会各界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尽可能推行“四免一关怀”的政策,该政策如今已经成为我国防治艾滋病的核心政策。想要进一步遏制艾滋病在社会上的流行传播,就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为艾滋病感染者以及患者建立对应的个人档案,并且强化对患者档案的安全管理,根据这类群体的实际现状,有针对性地展开综合性档案管理。

“治未病”理念在消化内科疾病预防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29 浏览:1546

祁正平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念在消化内科疾病预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管理,观察组用基于“治未病”理念的管理。根据中医诊断学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检测两组胃肠激素水平变化,记录和计算两组1年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未病”理念对消化内科疾病预后治疗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