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冠心病患者社区随访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5 浏览:218
摘要:
目的:探究社区随访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优化冠心病患者长期护理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8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实验组采用社区随访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50,P=0.034);实验组治疗依从性(92.5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4,P=0.019);实验组SF-36评分(78.35±6.28)分高于对照组(65.12±7.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P<0.001)。结论:社区随访护理模式可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提升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适合在社区冠心病管理中推广应用。
延续随访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下载:252 浏览:2450
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在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65 浏览:3620
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在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本院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后带管出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如电话随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对疾病主观认知程度,比较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得分变化,比较两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避免憋尿、主动每日饮水量>2500 ml、注意适当运动以及主动观察尿液颜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尿、腰痛、尿路感染及导管移位或脱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留置双J管带管出院患者,行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主观认知度与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
随访联合心理干预对减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负情绪的影响
下载:268 浏览:2933
摘要:
目的 研究随访联合心理干预对减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负情绪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来自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5例),均实施随访联合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的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以及情绪变化。结果 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采用随访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情况出现,缓解患者不适,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成效。
例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个案随访管理经验
下载:254 浏览:2510
摘要:
探究有效的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的随访管理方法。方法:于我院展开实验研究,对2019-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满18月龄的HIV暴露儿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其发病特点,并以1例母婴传播的HIV感染儿童为例,对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及相关检测情况进行整理,并给予随访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定期指导用药、并监测随访,动态指导,在此过程中总结有效的追踪和管理方法,以便于为后续管理工作总结经验。结果:父母能够积极配合预防工作,认识较强,本例患儿健康,未发生感染,效果较好。结论:加强对艾滋病感染婴幼儿的随访管理,对降低HIV暴露儿童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降低广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保证婴幼儿健康,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下载:326 浏览:3535
白银区2018年度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
下载:219 浏览:2360
摘要:
目的 研究白银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的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 方法 调查白银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所有登记上报的患者登记检测情况。 结果 目前白银区常驻人口29.42万人,2018年全区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为734例,其中男性371例,女性419例;2018年全区恶性肿瘤死亡病例301例,男性176例,女性125例。全区恶性肿瘤发病率235.25/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96.47/10万。全区恶性肿瘤死亡发病比(MI Ratio)为0.41。发病率最高为支气管、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死亡率最高为肺癌、胃癌、肝癌。其中发病率最高为≥70岁,发病构成比例最高,在4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70-80岁为高发人群。 结论 白银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基本与全国水平相当,死亡率略低于全国水平。目前仍需要加大支气管、肺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筛查技术,并尽早诊治,积极广泛开展肿瘤综合防治知识宣传,降低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
基于长期随访单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8 浏览:468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长期随访单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基于长期随访单的护理干预模式,两组均完成4周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控制、遵医用药、饮食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遵医治疗、定期复查及生活管理依从性和干预方法、服务态度及症状改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长期随访单的护理模式能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可获得较高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电话随访模式在胃肠肿瘤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302 浏览:3126
社区护士慢病管理中的定期随访与评估策略研究
下载:157 浏览:1514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在慢病管理中使用定期随访与评估策略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的300例慢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其中150例患者接受了社区护士的定期随访与评估策略,而另外150例患者未接受此策略作为对照组。研究采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记录了定期随访与评估的次数和内容。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和药物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评估了定期随访与评估策略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定期随访与评估策略的患者在临床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的控制方面表现更好。此外,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分较高,药物依从性也更好。定期随访与评估策略在慢病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社区护士的定期随访与评估策略对慢病患者的管理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定期的随访和评估,社区护士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因此,定期随访与评估策略应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期护理门诊随访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下载:151 浏览:1773
EVAR术后患者中远期随访护理
下载:295 浏览:2630
摘要:
总结对170例患者进行随访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EVAR的 170例肾下型AAA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身体情况、心理状态、服药及血压监测情况、腹部体征、复查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根据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合理的指导。结果 有效随访136例(80%), 失访34例(20%), 累计死亡20例(11.8%),发生与AAA相关并发症9例(6.62%),9例患者行二次手术(6.62%),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 通过对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患者中远期的电话随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自我保健护理能力,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给与干预,提高EVAR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定期随访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54 浏览: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