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高度下肢垫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56 浏览:503

王峥1 王思远2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不同高度下肢垫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DVT患者按照下肢抬高的程度随机分为高垫组与低垫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患肢膝上及膝下水肿缓解程度、疼痛情况、舒适度及是否发生肺栓塞。结果:使用不同高度下肢垫的患者患肢水肿缓解程度、发生肺栓塞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垫组在治疗中期、出院时疼痛缓解情况及舒适度的生理维度均优于高垫组(P<0.05)。结论:使用高垫和低垫均可有效缓解下肢DVT患者患肢水肿、疼痛程度,使用低垫在减轻患者下肢疼痛、不舒适感中效果更佳。

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净化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下载:12 浏览:437

吴函书 张葆荣 刘洋 张丹 孙海瑞 秦秀玉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血液净化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15例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措施包括评估筛查、血管保护、评估腿围、营养支持、体液管理、体温管理、肢体运动、体位管理等;选择2016年该小儿重症监护病房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2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40例(12.7%)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0~6岁36例(16.5%),7~14岁4例(4.12%);治疗时间≥24 h 22例(11.3%),治疗<24 h 18例(15%)。对照组49例(24.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0~6岁39例(30.7%),7~14岁10例(13.3%);治疗时间≥24 h 25例(22.5%),治疗<24 h 24例(26.4%)。两组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净化治疗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尤其对年龄>7岁,上机时长≥24 h的患儿效果更佳。

大黄蛰虫丸对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TNOS、iNOS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下载:83 浏览:541

​回雪颖 郭伟光 滕林 张海丽 于洋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大黄蛰虫丸对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TNOS、i NOS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大黄蛰虫丸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TNOS、i NOS及光、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大黄蛰虫丸可升高大鼠血清中TNOS的含量,降低血清中i NOS的含量,光、电镜下发现可保护血管内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具有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综合护理干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下载:157 浏览:1693

周洁 柴雪燕 郭倩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3期

摘要: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对疾病及并发症的预防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护理对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下载:31 浏览:498

包芬太 《当代中医药》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差异,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凝血指标、下肢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最后比较两组满意度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护理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护理前后下肢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的凝血状况、下肢功能与生活质量,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术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 下载:159 浏览:1792

刘湘君 《肿瘤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用于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0年3月-2023年3月本科接诊宫颈癌根治术病人(n=100)。试验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试验组发生率低至2.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4.0%,相比较下,试验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用医护一体化护理,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

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下载:51 浏览:560

李映芬 刘德萍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间脑梗死老年患者88例,按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8天和15天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及护理 下载:294 浏览:3003

杨晓梅 《肿瘤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以及护理对策。方法:以8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防治,并总结相关护理对策。结果:8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5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比5.68%,其中2例右侧、3例左侧。结论:临床加强防治并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护理用于骨科术后患者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下载:172 浏览:1757

雷明珠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研究样本用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康复护理,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程度、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更好(P<0.05)。结论:康复护理用于骨科术后患者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存在积极影响,在预防的同时,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功能改善与满意度提升,实现治疗时间与费用节约,应用价值显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下载:133 浏览:1561

商酌 陈佳欣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主要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中凝固,从而造成了静脉回流不畅。如果对深静脉血栓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会导致下肢疼痛,浅静脉曲张,从而使患者的患肢肿胀变得更加严重,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如果情况严重,还会进一步引发肺静脉血栓、致残等严重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质量产生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通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和相关的护理措施的分析,对其展开了积极的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本文在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进展,为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护理干预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下载:125 浏览:1564

郑丽萍 张新英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用于重症产妇剖宫产术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8月-2023年7月本科接诊重症剖宫产产妇(n=62)。试验组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试验组发生率低至0.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6.13%,相比较下,试验组发生率更低(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6.77%,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0.65%,相比较下,试验组护理效果更好(P<0.05)。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0.65%。相比较下,试验组满意度更高(P<0.05)。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8.12±1.06)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90.46±1.84)分,相比较下,试验组护理质量更好(P<0.05)。结论:重症产妇剖宫产术用临床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护理效果更好,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提升更为迅速。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下载:125 浏览:1561

孔丽珍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集束化护理对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老年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将纳入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预防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且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术后3、6个月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而言,实施集束化护理具有较为显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 下载:149 浏览:1949

郑蓉 杜红英 林潇潇 《国际护理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其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下肢骨折患者中选择86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其中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其余试验组进行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试验组血栓形成状况明显好于参照组,而且下肢静脉血液流速明显比参照组快,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更优,对护理的满意度统计分析,试验组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下肢血流速,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研究 下载:173 浏览:2570

田盼盼 张丽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普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治疗有效率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现患者治疗有效性的明显提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 下载:181 浏览:2560

赵君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术患者术后护理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纳入阆中市人民医院的77例前列腺增生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始于2019-12并止于2020-12。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38例)和护理组(39例),前者在术后行常规护理,后者则给予人性化护理,统计并分析两组凝血功能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相似(P>0.05)。护理后,较参照组,护理组凝血功能指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等数据更优(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术患者术后护理中不仅对凝血功能有改善作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更理想,建议优先选择。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下载:324 浏览:3849

黄智华 《诊断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经上行性静脉造影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征的患者800例为研究资料,800例患者还接受了二维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800名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出率以及与二维超声检查诊出率的差异。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出率要明显地高于二维超声,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较二维超声更高,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中西医结合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的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156 浏览:1172

吴至锋1 张怡元2(通讯作者)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该手术的一种潜在且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1]。在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本综述将回顾目前的临床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风险因素、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

VTE评分的优质护理干预对高龄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 下载:91 浏览:802

胡丹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探讨高龄住院患者采取VTE评分的优质护理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名高龄住院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考察组采取VTE评分的优质护理干预,一般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考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一般组,有意义(P<0.05)。结论:VTE评分的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高龄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下载:142 浏览:1537

沈丰华 张丽燕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制定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别分析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心胸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要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这样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致残率。

标准化护理措施在预防颅脑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析 下载:139 浏览:1231

兰小燕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近年来,临床护理朝着专科方向发展,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是医院与专科护理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护理学会组织搭建的健康管理护理专委会学术平台,对从事健康体检工作的机构及护士进行规范化管理、培训,交流相关体检护理工作服务模式,全面提高其工作和管理效能,进一步预防颅脑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下面本文就标准化护理措施在预防颅脑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简要分析。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