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生长抑素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77 浏览:425

何君 张成大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总结结直肠肿瘤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接受生长抑素治疗的具体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100例结直肠肿瘤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资料,接受禁食、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及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生长抑素静脉泵入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治愈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及腹胀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1周治疗后,研究组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可显著缓解肠壁水肿症状,加快肠功能恢复速度,效果理想。

肠梗阻患者营养支持护理对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120 浏览:1267

何晗月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肠梗阻引发肠道功能紊乱,使患者营养摄入与吸收遇阻,在此情形下,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对康复极为关键。为深入探究,以剖析营养支持护理关键要素为始,涵盖物质搭配、供给途径与阶段性规划,进而探究其作用于免疫功能恢复的生理生化机制,最终观测临床成效。通过整合临床病例资料与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对比,发现合理的营养支持护理成效显著,可优化免疫细胞活性与因子分泌,提升 T 细胞亚群数量与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感染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为优化术后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预后改善。

自闭保护性回肠插管造口患者并发堵管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研究 下载:8 浏览:430

王飞霞1 王群敏1 潘喆1 王琴1 盛勤松1 钟紫凤2 2020年12期

摘要:
分析自闭保护性回肠插管造口患者发生堵管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015年1月—2019年10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自闭保护性回肠插管造口术发生堵管性肠梗阻的4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从同一时期、同一科室、相同手术而未发生堵管性肠梗阻的324例中随机抽取180例(1∶4)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体重指数、合并疾病、实验室相关指标、手术情况、回肠插管造口维护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堵管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OR=2.123)、术后腹腔感染(OR=11.119)、拔管时间(OR=0.193)、每周随访插管维护(OR=24.121)是自闭保护性回肠插管造口患者并发堵管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预防堵管性肠梗阻的发生,临床需积极控制术后腹腔感染和尽早拔除插管,超重患者应重视回肠插管造口的冲洗,鼓励患者按计划随访。

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260 浏览:2152

宫凯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工作中,分析腹部CT检查的临床效果,并评估该措施的可行性、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指标入选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0月。选择我院100例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腹部CT检查、X线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上述措施实施后疾病诊断价值进行对比,评估腹部CT检查的有效性。结果:与X线检查相比,腹部CT检查的准确性较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可以帮助患者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措施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16 浏览:2478

顾哲凤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将50例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选择,观察组护理办法是优质护理,对照组护理办法是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统计,观察组术后各指标、并发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手术时机及疗效研究 下载:91 浏览:852

贾立伟 《肿瘤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进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共150例,分为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生存率。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手术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恢复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延期手术组,且生存率较高。结论 及时进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有助于提高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预后。

不同灌肠方法对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下载:239 浏览:2373

赵菲 《肿瘤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灌肠方法治疗恶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用改良方法灌肠, 对照组用传统方法灌肠。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05) 。结论改良灌肠法明显提高了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

不全性肠梗阻患儿护理中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效果研究 下载:63 浏览:621

赵闻闻 范淑芬 吴婷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总结对于不全性肠梗阻患儿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的情况,评估产生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外科在2022年-2023年中诊治的不全性肠梗阻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营养风险评估和肠外营养支持,最后评价两组的护理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不全性肠梗阻患儿在治疗与护理中提供个性化营养支持,配合基础护理操作,可以减轻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加速患儿恢复,效果比较显著。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研究 下载:105 浏览:1157

王丹丹 蒋静 戚妤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腹部手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然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探讨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宣教、术中操作规范、术后密切观察和早期活动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1. 实验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实验组住院时间(10.5±2.3天)较对照组(14.2±3.1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复杂,主要包括术后炎症反应、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患者活动减少等。因此,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在于术后的护理。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发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这可能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强调了术后的密切观察和早期活动,从而减少了术后粘连的形成有关。

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探究 下载:169 浏览:2558

赵立华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研究;方法:对2019年~2020年期间入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112名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为56名,其中将林场基础护理方法对常规组患者进行使用,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使用,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计算出恢复期间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经过对常规组患者恢复情况和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到常规组患者肠胃道功能的恢复速度要慢于综合性护理干预,常规组术后并发症更高为14.29%,实验组术后并发症为1.79%,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明显;结论:在胃肠道术后期间对患者进行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让患者能够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

集束化护理预防胃肠道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效果研究 下载:179 浏览:2562

王婷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胃肠道手术后使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炎性肠梗阻预防价值。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炎性肠梗阻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炎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大(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在炎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肠梗阻发生率,且缩短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下载:167 浏览:2039

马香玲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18例,依照数字随机抽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粘粘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3.38%,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7.67±1.21)h;对照组粘粘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23.72%,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26.23±1.56)h,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根阻的发生。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效果观察 下载:283 浏览:2637

陈松木 《诊断医学》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效果。 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80例肠梗阻患者采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进行CT检查。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对比,分析两组的肠梗阻诊断准确率及肠梗阻类型检查情况。结果:根据两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得知,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误诊率及漏诊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机械型肠梗阻诊断准确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绞窄型肠梗阻及动力型肠梗阻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腹部X线平片相比,为肠梗阻患者应用CT检查进行疾病诊断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明显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同时可有效明确疾病类型,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效果及对诊断符合率影响分析 下载:305 浏览:3216

彭福忠 《诊断医学》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效果和对诊断符合率的影响。 方法:从2017年10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中选择56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依次进行多层螺旋CT和腹部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不同肠梗阻类型诊断准确率和病因诊断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不同肠梗阻类型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P<0.05),多层螺旋CT明确腹腔感染、肠粘连和肠道肿瘤引起的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P<0.05);多层螺旋CT和腹部X线检查对血供不足、疝气引起的肠梗阻的诊断病因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肠梗阻患者的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检查结果更为准确,而且还对判断病因有较大的帮助,能为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应用螺旋CT技术在诊断肠梗阻方面的准确性分析 下载:362 浏览:3108

辜淑霞 《诊断医学》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螺旋CT技术在诊断肠梗阻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分析。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肠梗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螺旋CT检查及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对比梗阻部位及梗阻类型的诊断检出率。结果:58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共检出54例,准确率为93.1%,同时螺旋CT检查梗阻类型、部位的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P<0.05。结论:针对肠梗阻患者应用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有效提升了诊断准确性,同时可以对患者梗阻类型、梗阻位置予以判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法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325 浏览:3235

李强 《诊断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升诊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也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肠梗阻治疗的50例患者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胃肠机经肠梗阻导管注入后,观察患者们的小肠梗阻情况。分析所有患者接受影像学诊断后病情判断的准确率,并统计肠梗阻治疗的有效率。结果:50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技术的应用,诊断出19例肠粘连、13例肠肿瘤、10例肠结石、7例肠内疝、1例肠套叠。初步统计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为(84.55%),肠梗阻治疗的有效率为(90.67%)。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技术,可以提高肠梗阻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能够保证患者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来说也有积极的影响。在今后的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在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技术的研究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最后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腹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对比 下载:389 浏览:3462

梁雯丽 《诊断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抽选我院在2016年11月-2019年11月间诊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开展研究,所有肠梗阻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和腹部X线平片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和相关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的肠梗阻符合率、肠梗阻部位符合率、肠梗阻原因符合率、患者舒适度、图像清晰度都高于腹部X线平片诊断(P<0.05)。结论:同腹部X线平片诊断相比,多层螺旋CT对于肠梗阻诊断的符合率更高,且图像更清晰、患者更舒适。

浅析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 下载:461 浏览:3631

李映美 《诊断医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支的40例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X光片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方法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肠梗阻类型以及引发肠梗阻因素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梗阻类型的检出诊断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引发肠梗阻因素的检出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测方式可对肠梗阻患者的肠梗阻类型以及引发肠梗阻的因素,进行更加准确地检查,利于患者的治疗与预后。

超声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 下载:416 浏览:3883

闫颖 《诊断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期间的26例粘黏性肠梗阻患者为对象,就患者的超声检查与临床诊断资料展开分析,另就超声检查的结果与手术所见实施对比,对超声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价值做出总结和评估。结果:26例患者的超声检查中,都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扩张肠管与萎缩肠管间存在“移行带”;有6例患者可以看出有腹腔积液表现;10例患者检查出有“悬吊征”表现,并且有明显的肠管成角状;16例患者可以看出肠管与系膜发生团装粘连,而且均表现为“滑动征”无法看见,其中3例患者卡压处肠壁增厚伴血流消失。1例患者为保守治疗以外,11例患者接受开腹肠粘连松解术,5例患者接受开腹肠粘连松解术联合肠切除吻合术。手术患者的术中所见与超声诊断表现基本吻合。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接受超声检查,能够对包括肠管“移行带”、“悬吊征”、“滑动征”等征象有很好的探查,具有较强的诊断价值。

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应用与价值评定 下载:465 浏览:3550

林达沛 韩秀娟 《诊断医学》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就诊的经病理确诊为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20例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均使用X线、CT进行检查,针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X线组检验结果相比,CT组检验精确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CT组检查病因为结肠癌的检出率明显远高于X线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CT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检查,其诊断精确率较高,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照,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