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早期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下载:84 浏览:311

麦静仪 饶晓林 《诊断医学》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游离胆红素、PCT、CysC、IL-6以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基础上实施间歇性蓝光照射,比持续蓝光照射更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46例临床观察 下载:31 浏览:320

檀满祥 江龙 陆薇薇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1例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采用基础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阳黄清解颗粒治疗,10 d后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PCT、CRP水平均下降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可改善患儿血清PCT、CRP、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缩短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还原

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46例临床观察 下载:26 浏览:258

檀满祥 江龙 陆薇薇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1例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采用基础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阳黄清解颗粒治疗,10 d后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PCT、CRP水平均下降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可改善患儿血清PCT、CRP、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缩短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还原

健康教育用于小儿黄疸护理过程中的价值研究 下载:14 浏览:277

郭萍萍 《中国教育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在治疗小儿黄疸的应用护理中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34例小儿黄疸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添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家属对整个研究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护理满意度,作为本研究数据的观察指标。结果:两组的结果有较大差异,研究组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3%,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黄疸的护理过程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后,患儿的住院时长明显缩短,即患儿的病情恢复较对照组常规护理迅速,且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黄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儿病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下载:39 浏览:354

张晓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早期抚触护理,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抚触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首次排便、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早期抚触护理可降低黄疸指数,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下载:12 浏览:426

陈萃1 孙波1 王书智1 王淑萍1 王坤可1 胡冰1 叶志霞2 2018年11期

摘要:
总结12例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所有患者均因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胆管引流失败而改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其中5例行经胃经肝内胆管穿刺造瘘术,7例行经十二指肠经肝外胆管穿刺造瘘术。护理要点:术前评估与合并疾病护理,心理支持,胃肠排空准备;术中心肺功能监护,手术操作配合;术后监护及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2例患者住院10~16 d,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6.67%),1例经胃经肝内胆管穿刺造瘘术患者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及气腹,予内镜下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腹腔穿刺引流术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经十二指肠经肝外胆管穿刺造瘘术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予腹腔血管造影、栓塞止血治疗后好转。

名老中医张瑞霞金虎退黄汤治疗残留黄疸的经验总结 下载:25 浏览:292

卢芬萍1 寇少杰2 白艳2 高改娅2 郝亚娟2 杨牟琴2 薛敬东2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残留黄疸多出现于急慢性肝病的治疗后期,病机复杂,常规的退黄治疗效果欠佳,张老认为湿邪阻滞、瘀血内结是导致该病最基本的中医病因病机,其病位可涉及肝、脾、肾、胆、胃等,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临床上表现为"湿—瘀—虚"的演变过程,但以湿邪、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当以清热利湿、活血退黄为基本原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中药方剂金虎退黄汤治疗急慢性肝病后期残留黄疸,取得了一定效果。

多元化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47 浏览:1579

严伟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进行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时,探讨分析选择多元化早期综合性护理应用于患儿中的护理效果,分析临床可用价值与护理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我院中数据资料,登记有效的82名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内纳入41名新生儿,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时,由医务人员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选择多元化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护理完成后,医务人员常规记录患儿的疗效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儿童的护理总有效率略高,但对两组儿童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后,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儿童在护理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但实验组儿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护理时,将综合性多元化护理方案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能够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

风险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52 浏览:1445

郭英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观察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实施风险护理模式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新生儿黄疸数为50例(2021.1-2022.7),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风险护理模式),各25例。结果: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黄疸指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实施风险护理模式,患儿疾病恢复效果突出。

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下载:196 浏览:1874

刘金兰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黄疸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联合方案下的改善效果,评估治疗安全性。方法 病例来源时间段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新生儿黄疸共计60例,以随机数表分组,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行蓝光照射治疗与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组间差异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在粪便排空、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更短,且该组大便次数较对照组多,P<0.05;TBIL、IBIL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为6.67%VS 26.67%,P<0.05。结论 益生菌与蓝光照射方案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症状的消退,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且有利于控制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鸟巢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210 浏览:1985

白璐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探讨在新生儿黄疸中使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4年1月内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8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加用鸟巢式护理)各140例,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胆红素变化。结果:新生儿体重、睡眠时间增加情况高于对照组,哭闹时间和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新生儿黄疸实施鸟巢式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胆红素水平,减少患儿哭闹和不适,促进睡眠时间和体重的增加。

无缝隙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210 浏览:2031

汪影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深入探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采取无缝隙护理的意义。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聚焦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50名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通过随机分组法,均衡地配置成两个样本组,即观察组(包含25名婴儿)与对照组(同样为25名婴儿)。在治疗干预上,对照组遵循传统的常规护理路径,而观察组则实施了创新的无缝隙护理模式。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详尽分析并比较这两组患者在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效果上的异同,以此来探究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潜在效益与应用价值。结果:在实验结果中,观察组展示出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成效:黄疸消退所需的平均时间在观察组为6.28±1.15天,而对照组为8.76±1.39天;胎粪转黄的平均时间在观察组缩短至5.13±1.24天,对照组则为7.82±1.35天;并且,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达到正常指标的平均时间为7.04±1.17天,明显快于对照组的8.91±1.42天。此外,关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仅有1例体温升高记录,而对照组累计出现了7例包括腹泻、皮疹及体温升高等多种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显著。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有24位家长表示满意,仅1位不满意,满意率达到96%,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满意度为17/25,即68%。以上所有结果的组间比较,P值均<0.05,凸显了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为患者量身定制一体化的治疗路径,有助于精准干预,加速康复过程,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实时监控患者的健康状况与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或过量使用,有效控制并减轻可能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增强患者家庭满意度。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症状改善及黄疸指数的影响 下载:251 浏览:2622

刘丽娟 刘小燕(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探讨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症状改善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7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进行抚触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方面,观察组更少,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黄疸指数方面,第3日、第5日及第7日,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新生儿黄疸患儿抚触护理方法,能够及早减轻患儿黄疸症状,降低黄疸指数,值得采纳、推广。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253 浏览:2569

张瑜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随机将2020年8月-2021年9月中,收治的6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的胆红素水平、护理效果、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胎便时间与排便次数。结果 上述指标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采取综合性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干预,可以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黄疸的恢复,进而改善预后。

益生菌制剂分别联合间歇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下载:258 浏览:3271

毛雪 周波(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关于益生菌制剂分别联合间歇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的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102例黄疸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名患儿。对照组做持续蓝光治疗,观察组做间歇蓝光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TBIL、IBIL、DBIL的胆红素的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在发热、皮疹、腹泻、脱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上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通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胆红素的情况,观察组的TBIL、IBIL、DBIL的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发热、皮疹、腹泻、脱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中,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只有3.92%,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则达到了19.61%,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上,观察组只有1人显示无效,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则有13人显示无效,有效率只有74.5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配合间歇蓝光照射在改善患儿胆红素上情况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更低,整体的治疗效果也更强,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新生儿黄疸的精细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估研究 下载:236 浏览:2390

王静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探讨精细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以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新生儿黄疸治疗的56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列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精细组28例患儿开展精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发育、机体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后,精细组患儿头围、体重数、身高等数据均高于对照组,精细组整体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精细组胎便初排、胎便转黄及黄疸消退均早于对照组,日均排便次数、日均进奶量多于对照组(P<0.05);精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开展精细护理,可促进患儿正常发育,加速黄疸消退,平稳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该护理方法临床意义显著,可在后续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

双歧杆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 下载:254 浏览:2377

崔少强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采用双歧杆菌联合蓝光照射方法的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当中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率、肠道菌群数量、经皮黄疸指数和血清水平、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肠道菌群数量情况、经皮黄疸指数和血清水平、经皮胆红素水平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运用双歧杆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可以帮助患儿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优化患儿黄疸情况,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出现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241 浏览:2563

王均凤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大多数新生儿黄疸在出现之后都会自行消退,然而由于受到胆红素毒性所造成的影响,病情程度严重者,会使中枢神经受到一定的损伤,进而对智力和运动的发育造成影响,所以对该类新生儿在治疗期间实施积极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研究黄疸新生儿在治疗期间接受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63 浏览:2160

何薇羽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探究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行蓝光照射治疗的86例新生黄疸患儿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等分为4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43例实验组(常规护理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结论 黄疸新生儿在蓝光照射治疗期间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各类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更加满意护理人员带来的服务。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喂养方式的观察 下载:263 浏览:2432

徐菲 谢小群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护理组和观察护理组,各40例。对照护理组给予常规化护理,观察护理组开展综合性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接近,P>0.05;护理后观察护理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优于对照护理组,P<0.05。观察护理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对照护理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加速黄疸消失,减少并发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