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采取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50,无痛胃镜检查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研究组(n=50,无痛胃镜检查中采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对比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HR、SpO2、MA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麻醉后HR、SpO2、MAP均有所降低,T0、T1时间点HR、SpO2、MAP无显著差异,P>0.05;T2、T3、T4时间点,研究组HR、SpO2、MAP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采取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稳定机体应激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可缩短苏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摘要: 目的:分析西地兰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及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及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西地兰和美托洛尔。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西地兰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及房颤,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荧光RT-PCR技术应用于乙型流感患者快速诊断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在该时段将我院中疑似乙型流感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本次研究共计录入患者192名。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获取后,分别采用革兰染色镜检、抗原检测以及PCR检测研究人员针对三种方式的检出准确度以及诊断时间进行记录,分析三种诊断方式的差异。结果在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诊断方式来说,PCR的检验时间明显更短,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RT-PCR技术在乙型流感的快速诊断中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检验时间上,相比于传统的革兰染色镜检和抗原检测方法,其速度更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这一特点对于流感病毒爆发期间的快速响应和疾病管理尤为重要。虽然三种诊断方法在准确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荧光RT-PCR在时间效率上的优势使其成为一种更适合应对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的诊断工具。因此,建议在乙型流感疫情期间,优先考虑使用荧光RT-PCR技术,以加快病例识别和隔离措施的实施,从而有效控制疾病传播。
摘要: 目的 此次课题主要分析了对本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并患者临床用药中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用药疗效观察。方法 精选2019年4月-2021年7月期间到本院接受住院系统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9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依据治疗意愿均分两组,设置单独多奈哌齐用药治疗的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常规组,设置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用药治疗的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从认知功能、ADL评分、氧化应激反应和临床效果4个维度为研究点,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对两组MMSE评分对比研究中,相比较于常规组,采取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用药的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分值更高,结果分值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ADL评分对比研究中,相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ADL评分分值明显更高,结果分值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氧化应激反各项指标对比研究中,与常规组相比较,研究组各项指标显著更优越,结果指标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中,与常规组(77.78%)总有效率相比较,研究组(95.56%)显著更高,数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本次研究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取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用药干预,对患者认知和日常生活功能改善和提高方面有显著的疗效,调节其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情况,同时具有较佳的临床治疗疗效,用药价值显著,值得推广用药。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定期随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名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定期随访且系统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1)。观察组气喘、咳嗽、咳痰及发热的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定期随访与系统治疗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推荐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分析女童性早熟诊断中采取性激素、超声及骨龄指数联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性早熟女童50例作为观察对象,据患者早熟类型分为两组,中枢性早熟组(n=25例)、外周性早熟组(n=25例),两组均通过超声及性激素、骨龄指数进行评估,观察不同指数诊断性早熟的指标差异。结果:中枢性性早熟组的FSH及LH、E2、卵巢容积、子宫体积、骨龄指数均比外周性性早熟组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GnRH激发试验结果作为金标准,两组均为25例。性激素、超声及骨龄指数诊断50例性早熟儿童中,准确率为96%,与激发试验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童性早熟诊断中采取性激素联合超声及骨龄指数的可行性高,根据检查指标差异,判断是否发生性早熟,为早期治疗提供支持。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神志病(情感性、认知性、混合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具体表现,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实的诊疗依据。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0例卒中后神志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时间跨越自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患者根据其神志病类型被分为情感性神志病(EP)、认知性神志病(CP)和混合型神志病(MP)三组。通过统计分析,我们测定了各组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平均抑郁评分及具体表现,同时控制了年龄、性别及卒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情感性神志病(EP)、认知性神志病(CP)和混合型神志病(MP)患者在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EP患者表现出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和评分,主要症状包括焦虑和自我贬低,而MP患者则表现出最高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尤其是易激惹和社交退缩方面。讨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类型神志病患者在卒中后的抑郁症状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情感性神志病患者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和自我贬低,而混合型神志病患者则更易出现易激惹和社交退缩等症状。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了本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00例患者我们采用随机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了两组,分别是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主要采用了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则主要采用了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健康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疾病,血液透析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手段,其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本文观察分析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及依从性。方法:针对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深入研究(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通过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依从率高达95.24%,对照组为80.95%,且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通过实施个体化护理,不仅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显著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应被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以实现医疗服务的最大化效益。
摘要: 目的:探究复方异丙托溴铵结合布地奈德应用于急诊重症哮喘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诊重症哮喘患者,给予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需进行吸氧、止咳等常规干预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单一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90.32%),观察组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中,可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结合布地奈德进行雾化吸入用药,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咳嗽、咳喘、气促等诸多症状,用药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药物作用迅速,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临床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诊且提供常规护理管理的50例大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接诊且提供护理风险管理的50例大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组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展开分析。结果:(1)对照组仅发生10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发生3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00%),P<0.05;(2)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更低,而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用于临床大内科护理,既能减少风险事件与并发症,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风险,值得护理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讨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婴幼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2年10月-2024年2月选取本院收治行CT或MRI检查的1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而后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将镇静效果、镇静起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数作为评价两组护理效果与价值的主要依据。结果:两组镇静效果4级机率差异不大,P>0.05;研究组镇静1级、2级与3级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级与6级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6-30min镇静起效时间差异不大,P>0.05;研究组5-15minn镇静起效时间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min镇静起效时间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二次给药发生率、药液外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婴幼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有助于防控风险,提升家属满意度。
摘要: 目的:对全科医学治疗模式下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用对照研究,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间收治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观察对象,将两组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用全科医学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全科医学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优势明显(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在应用全科医学治疗的模式下,患者糖尿病足治疗效果好,局部炎症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传统CT与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术前诊断效果,以明确锥形束CT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80例待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分别行传统CT与锥形束CT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根尖周炎及根管再治疗判断方面的准确性。结果 对照根尖周炎的诊断,传统CT检测准确率为62.5%,锥形束CT检测的准确率为92.5%;在对根管再治疗的诊断中,传统CT检测的准确率为12.5%,而锥形束CT检测的准确率为95%。结论 对比传统CT,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术前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判断准确率,特别是在根尖周炎及根管再治疗的诊断方面,其优势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更广泛使用。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抑郁症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心理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负性心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抑郁症临床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且助益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摘要: 全科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提供连续性关怀、个性化服务、患者教育、心理支持和多学科团队协作,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全科护理在生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支持、社会功能促进及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等方面对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全面影响。强调了全科护理在医疗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包括优化资源利用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进一步证实了全科护理的有效性,为慢性病综合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策略。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精神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应对策略,以期提升护理质量。分析指出,患者个体差异、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医疗环境及制度因素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建议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优化护理流程、改善医疗环境。在应对措施方面,强调了快速反应机制、有效沟通协调、心理支持和法律伦理处理的重要性。提出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促进护理服务的持续优化。通过这些综合性策略,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互联网随访管理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接收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n=35,常规延续护理)与观察组(n=35,互联网随访管理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实施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随访管理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效果较佳,值得推广积极采纳。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CCU(冠状动脉监护病房)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后接受心肺复苏(CPR)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对比实施专门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的效果,探讨优化CCU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CCU接受CPR的180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患者分为干预组(90名)和对照组(90名)。干预组接受个性化的CCU护理方案,包括实时生理监测、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CCU护理。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通过6个月的跟踪评估。结果:干预组的30天内生存率为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P<0.05)。此外,干预组在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个月的跟踪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总体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CCU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心脏骤停后进行CPR的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和长期生活质量。本研究强调在CCU中实施综合护理策略的重要性,为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有力证据。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至2023年在某院急诊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套标准化的术后护理方案,包括心脏监测、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采集数据包括患者的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对比30%,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较短(平均7天对比10天,P<0.01)。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的介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分从70提高到85,P<0.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后实施标准化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将此护理方案推广应用于类似患者群体,以优化治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