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与作用 下载:49 浏览:501
摘要: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由分再合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艰难曲折的发展历史。综合性大学对推进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提升教育学科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扩大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增强教育学科论著的规范性、拓宽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是学科命运共同体,都有提高教育学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使命,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共同的学科利益和前途命运,二者要携手同行,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提高教育学科的水平和影响。
北极安全合作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下载:26 浏览:348
摘要: 随着北极地区的态势变迁和地缘政治重要性的提升,北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及其治理的必要性也日益凸显。北极安全问题具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安全参与的行为体多元化、安全治理的机制复合化等特点。北极安全从本质上看具有全球属性,多元行为体在北极安全上的相互依赖和紧密牵引正在增强,“北极安全共同体”的表征愈发凸显,北极安全的维护从根本上需要国际社会多层面、多领域的合作。北极安全合作面临着传统安全理念阻碍深度安全合作、多重利益博弈增加北极安全治理机制构建的困难、北极治理体系的碎片化不利于北极安全协作的增强等现实困境。北极多元安全行为体需要在新的北极安全观指导下,塑造共同安全愿景,凝聚北极安全共识,深化多元和多边合作,推动“北极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构建。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助推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下载:33 浏览:329
摘要: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各国在参与多边合作中塑造国际海洋治理秩序,虽然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在许多新兴和空白领域仍难以达成国际共识。本文回顾了世界海洋秩序和全球海洋治理理念的变化历程,阐释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意义,认为该理念可能会主导未来国际海洋秩序。本文总结了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即不断提升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战略定力;深度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强国建设法制保障体系。
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交互影响 下载:44 浏览:354
摘要: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丰富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价值引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则是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平台。应对非传统海洋危机问题,既是"海洋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推广的试验场,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虽然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价值引领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通过立法和司法等方式进一步传播"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此外,增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文件的硬法因素,也有利于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BBNJ协定谈判的焦点与中国的路径选择 下载:32 浏览:361
摘要: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遇到新的挑战时,以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国际协定(即BBNJ)成为全球海洋秩序调整和利益整合的新方案,其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海洋遗传资源、海洋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估与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四个实质性领域。对此,欧盟、美俄和77国集团均根据各自的目标和利益诉求展开博弈。中国作为负责任的海洋大国,在美国不愿继续承担全球海洋治理大国责任的情况下,需积极参与、主动引领BBNJ国际协定谈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全球海洋治理秩序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需抓住机遇,以联合国为核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理念指导,积极推进国际软法新秩序的建设,掌握国际规则创制、议程设置及话语主动权,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海洋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研究 下载:46 浏览:361
摘要: 既往海洋治理体系是资本逻辑推动的结果,对物质利益的疯狂攫取使资本驱动的海洋治理体系难以为继。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时,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一理念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安全稳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进当代海洋治理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既有必要,又具备现实基础。公有制内蕴的公共性原则使海洋命运共同体成为可能,发展中国家的觉醒使海洋命运共同体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中国力量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有力保障。
海洋治理体系与海洋治理效能的双向互动机制探讨 下载:38 浏览:348
摘要: 建设海洋强国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强国历程,吸收中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着眼未来世界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抉择。海洋强国包含着海洋治理体系与海洋治理能力之间的双向互动。只有从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和制度维度,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海洋治理体系的内部架构。推进海洋治理体系进一步转化为海洋治理效能,应从坚持党对海洋强国事业的领导、建设国民海洋文化、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展开。
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 下载:33 浏览:344
摘要: 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法理基础是共同体原理。它不仅是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两大原理(传统自由原理和主权原理)的补充,并已在以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内得到固化和发展。和谐海洋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蕴含的原则和精神,与海洋命运共同体倡导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愿景一致。因为它们不仅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符合维系海洋秩序规则的本质和特征,所以,应完整地用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要实现这些价值和目标,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一样,需要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才能实现海洋命运共同体目标愿景,特别需要合理处理影响海洋命运共同体进程的重大问题,为此,既要遵守已经达成的共识和协议,并应创造条件为最终解决海洋权益争议做出努力,也要运用已有的多种平台和新设的平台,共同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完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区域性海洋渔业秩序价值追求及中国话语权研究 下载:52 浏览:365
摘要: 东海、黄海以及南海都有建立区域性海洋渔业秩序的必要性,构建中需要解决两对矛盾,一是海域内渔业捕捞活动的增加和海域渔业治理机制相对滞后的矛盾;二是国家的个别利益和海域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第一对矛盾是表象,第二对矛盾是实质;第一对矛盾是果,第二对矛盾是因。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核心伦理,以可持续发展、和平、正义为价值追求。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应积极参与海洋新秩序的构建,努力提升区域性海洋渔业秩序中的话语权。
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52 浏览:370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此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世界各国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关乎人类命运,然而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状依然严峻,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应提高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技术水平、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在获取北极资源的同时应该关注到北极海洋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积极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治理。治理的技术和经验比较欠缺,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规则制度来引导治理活动,且缺乏良好的国际合作。这就要求加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研究与实践,丰富治理经验,完善北极治理机制。
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探讨 下载:34 浏览:331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此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世界各国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关乎人类命运,然而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状依然严峻,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应提高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技术水平、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在获取北极资源的同时应该关注到北极海洋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积极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治理。治理的技术和经验比较欠缺,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规则制度来引导治理活动,且缺乏良好的国际合作。这就要求加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研究与实践,丰富治理经验,完善北极治理机制。
“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中日海洋争端解决 下载:37 浏览:346
摘要: 中日之间在东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划界及钓鱼岛主权归属上有难以调和的矛盾。由于现有国际法规则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难以通过国际法来解决复杂的领土争端。中日之间客观上存在以“搁置争议”为基石的合作环境,能够有效呼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倡导平等协商的“海洋命运共同体”。为达成合作,双方应建立信任机制,对东海进行合作开发,并且中国自身也需要加强海洋力量建设,在此基础上达成“共同开发”。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儒家“和”宇宙观的承续 下载:152 浏览:1437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管的重要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秉承了儒家“和”理念的基因,彰显了儒家“和”理念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美好发展前景。
柳州螺蛳粉企业构建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哲学思考 下载:168 浏览:1798
摘要: 认为柳州螺蛳粉要做强做大做久光是从产业、技术、营销、标准等层面发力是必要的但还是不够,必须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哲学元素。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流传物和效果历史原则视角尝试去培育和构建柳州螺蛳粉民营企业命运共同体意识,为这一产业高质量长久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内生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下载:146 浏览:1704
摘要: 伴随社会经济的深化改革,世界各国的发展更加密切。在全球化建设实际中,存在很多世界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息息相关,本质是共生共赢,包容互信和平等互利。本文主要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下载:172 浏览:2080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各国利益诉求所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将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下载:184 浏览:2291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各国利益诉求所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将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观的现实意义 下载:150 浏览:1463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丰富和拓展,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学预判全球化走势,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中贯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理论,用中国方案积极应对全球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新型全球化,实现共赢共享,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战“疫”大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下载:239 浏览:2877
摘要: 2020年初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共战疫情。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我国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地展现了中国精神;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极大地凸显了中国效率;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被新冠病毒所侵害的众多国家及地区提供积极地援助,在全球战“疫”中彰显中国担当。面对这次战“疫”大考,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研究 下载:55 浏览:1538
摘要: 世界各国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随之带来的改变鞭策21世纪外语教学由传播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为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同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加深对国际形势的了解和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互动性和联系性。与此同时,语言学习者既要掌握语言知识,同时也要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达到友好地交流与学习。所以,身为大学生十分有必要在英语学习中渗透文化学习,提高文化辨识度,坚定文化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