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进展
哲学研究进展
《哲学研究进展》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哲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对重要的哲学问题展开讨论,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探讨,反映国内外哲学动态。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哲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86

《哲学研究进展》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思政教育对“0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路径分析 下载:164 浏览:1891
  • 孙茜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 摘要:
    当今”00后”的大学生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这个群体的主要特征就是价值观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多样化趋势,所以这就对我们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将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所以本篇文章将对”0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征作出一些简要的概括与论述,并且用积极的方法探索培养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途径,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大学生们起到良好的作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用他们自身的力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出一己之力。
  • 习总书记青年价值观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启示 下载:146 浏览:1669
  • 叶春霞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以党、国家和民族发展大业为立足点,以新时代下青年理想信念、素质本领、使命担当为主体框架,构建了体系完善、内涵丰富的青年价值观思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承担着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使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载体,是落实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媒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青年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将“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将“基本原理”与“所习专业”相结合,将“周期培养”与“终身培养”相结合。
  • 高中哲学导图式议题教学初探 下载:169 浏览:1899
  • 赵慧焰1 宋柘杉2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 摘要: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是借助发散思维来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化、形象化,以此来有效的开发高中学生们的智力,增强高中学生们的知识记忆,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议题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高中政治学科《哲学与文化》模块教学中,思维导图与议题式教学融合,将使学生有效的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 浅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 下载:171 浏览:1977
  • 张娜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 摘要: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所在。它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当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通过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引领,启示大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
  •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下载:148 浏览:1759
  • 禹屹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远的事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近年来,虽然我国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但也存在部分问题,本课题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从内涵扩展到外延,发掘核心价值观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并认真思考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如何贯彻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探究 下载:176 浏览:2138
  • 黄旭旭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 摘要:
    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发展,人才需求有所改变,职业院校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了解企业、社会及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定义。以此为目标,优化调整思政教学,使之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技能型人才是时代需求,那么职业院校需要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让学生在持续的学习中不断深化思想,真正理解核心价值观,逐渐强化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以往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思政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课堂中的议题式教学初探 下载:169 浏览:2100
  • 叶世健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 摘要:
    当前“核心素养”教育观念备受热议,其核心宗旨是培养自主、全面、综合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而为了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发展,本文立足于“议题式”教学的概念,探索了高中政治学科的议题式教学策略与方法,希望可以促使新时代青少年学会自主思考、合作分析,以及共同探究,发挥议题式学习的重要价值,促进高中生获得政治课程学习新突破。
  •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发展动力观 下载:175 浏览:2209
  • 李雨琪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 摘要: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将世界历史发展的构成因素归结为观念和人类的热情交织所形成世界历史的经纬线,本文从《历史哲学》文本出发将“观念”理解为“绝对理念”也就是绝对精神,是历史发展的“经线”;“人类的热情”是历史发展的“纬线”。再结合黑格尔理论体系中以“绝对精神”取代上帝来表达他统摄一切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观;以人类的私欲而产生的“热情”作为达到世界理性的目的得以实现的工具和手段;以“理性”利用人的私欲而隐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就形成了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所表现出的以“绝对精神”为根本动力,以“人类的热情”为直接动力,以“理性的狡计”为隐藏动力的历史发展动力观。
  •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性探析 下载:180 浏览:2102
  • 王横威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 摘要:
    一粒思想的种子要想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就要与土壤有一定的契合性、融通性,否则,无论这粒种子看着多么光鲜亮丽,对于这片土壤而言也是无用的,这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这片土壤的真实写照。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尝试过多种思想,但最终都失败了,直到引入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迎来了新局面。这其中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融通性。基于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两者的融通性。
  • 探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 下载:179 浏览:2172
  • 钟子辰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 摘要:
    马克思先生对于人类思想,政治以及哲学领域的贡献是极为巨大的,尤其是其穷尽一生所形成的思想理论从诞生开始就影响着无数的国家及地区,在马克思思想的引领下,无数优秀的政治思想家在人类政治的进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在马克思的众多思想主张中,占据最为主要地位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中包含了马克思先生对于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见解。在发展中国经济与政治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有相关的实践事物等结合在一起是极为必要的,对于推进我国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基于此,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进行了研究探析。
  •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之“相结合”的重要性 下载:181 浏览:2291
  • 杨喜英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 摘要:
    近代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各阶级一次次奋起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两个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下载:189 浏览:2312
  • 周浩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 摘要:
    分工,是所有动物都具备的活动形式。而只有人,在有意识地操纵、优化、发展这样的活动形式。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分工形式中超脱出来,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改造着自己周围的世界,分析抽象着我们的生产过程,以指导我们在接下来的生产中效率更高,产量更大。这样一个古老而深奥的概念,绵延千年,横亘在今天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哲学等一系列学科之中。有趣的是,我们之所以要区分出这些学科,也是分工本身的杰作。甚至可以说,是分工缔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分工理论发展到十九世纪,正是最为灰暗的年代,以至于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分工”的观点。我们在需求的推动下,不断提高生产力,微观上奴役他人,宏观上奴役自己,看似是我们决定着分工的形式,但终究始终是每一个个体被社会决定着应该被给予哪一种分工。在这样支配与被支配的矛盾中,马克思提出了一定要消灭分工,他要消灭的不是分工提高生产力的方面,而是在生产力极大丰富后,人的本质可以复归,每个人可以活动自由选择分工的权力,而不是与生俱来被迫获得分工。本文将从两个维度,简述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并结合当代的分工现状浅谈其当代价值。
  • “精准扶贫”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因密码探析 下载:177 浏览:2294
  • 仉慧卿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一套哲学意蕴丰富、逻辑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精准扶贫”理论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实践升华,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本文旨在探析“精准扶贫”方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因密码,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理论意义。
  • 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依据思考 下载:179 浏览:2333
  • 曲晓云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是要树立起很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创新的主体意识,同时每一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都应具有确定的主题,而这个主题的来源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实践。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这既是社会主义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一定要有理可依,有据可循,要时刻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主题,才能够很好的实现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建立优秀的国内马克思主义队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任务。
  • 论"两个伟大革命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 下载:185 浏览:2037
  • 刘华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 摘要:
    “两个伟大革命论”主要是展现出来了社会的伟大革命以及党在进行自我革命过程中,二者之间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它包含了全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社会革命的进行必须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党,这个理论的提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展现。
  • 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准,比较、分析、评价“百家争鸣”诸子相关思想 下载:174 浏览:2102
  • 余一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 摘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1.2要求:“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3.1要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什么样的思想是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值得我们认同的?我们应该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理论基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预识意义,必解思想;预解思想,必正三观)。学生以此为标准比较、分析和评价诸子相关思想,得出科学的结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国家意志。
  • “懒政怠政”现象本质及成因的哲学式微探 下载:171 浏览:2125
  • 辛晓宁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 摘要:
    “懒政怠政”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罔顾党的性质宗旨、淡化职业意识、为官不为的软腐败行为,如果说贪腐现象是一种政治“毒瘤”的话,那么“懒政怠政”、不作为就是一种“慢性病”,是一种比较隐性的腐败现象。在当前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的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决杜绝这类行为的发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哲学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1
访问量 126587
下载量 29862
总被引次数 365
影响因子 0.86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