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加速康复理念的治疗与临床指导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84 浏览:913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的诸多优势
下载:36 浏览:1754
CT平扫与增强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的效果分析与探讨
下载:74 浏览:835
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下载:81 浏览:875
ICU精细化护理干预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研究
下载:104 浏览:1195
摘要:
目的:研究ICU精细化护理干预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以50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均在2022年01月-2024年03月入我院治疗。遵循随机抽签分组法分组,参比组25例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实践组25例施行ICU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二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愈合时间与护理服务水平,护理后前者实践组短于参比组,后者实践组高于参比组(P<0.05)。对比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实践组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施行ICU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使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愈合时间缩短,同时,还可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减少术后吻合口瘘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90 浏览:922
加速康复外科精准护理在结直肠癌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下载:89 浏览:1088
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下载:90 浏览:990
基于FTS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994
直肠癌病人的NOSE模式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下载:98 浏览:1002
摘要:
目的:分析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OSE)模式膜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用于治疗直肠癌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的直肠癌患者样本量为92例,样本纳入起止时间在2021年2月~2023年10月,根据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46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实施NOSE模式下完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设置如下观察指标: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整体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整体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炎性因子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病人开展NOSE模式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其肠道屏障功能,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SFRP2和Wnt/β-cateni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下载:89 浏览:970
摘要:
目的:探究SFRP2和wnt/β-catenin通路对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群体以及结直肠癌患者,对结直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FRP2和wnt/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以及阳性率。结果:正常黏膜组织中 SFRP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P<0.05),结直肠癌组中 β-catenin 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癌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P<0.05);SFRP2阳性表达以及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和异位表达例数,与肿瘤组织分化情况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SFRP2表达分别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β-catenin异位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β-catenin异位表达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FRP2对于结直肠癌来说是一种抑癌基因,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发挥作用。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优质护理配合效果分研究
下载:82 浏览:987
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158 浏览:1699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次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于到我院接受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34例并作为疾病组,之后选出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设为健康组,样本量同样为34例;分组完成之后便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A19-9(糖蛋白抗原19-9)、CEA(癌胚抗原)、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及IL-8(白介素-8)水平,分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意义。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检测后,组间炎性因子水平对比,疾病组炎性因子水平更高(P<0.05);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对比,疾病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更多(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对直肠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有利的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血清CEA、CA199与CA125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177 浏览:1951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CA125、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于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贵州省某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与此同时,另外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将健康组与研究组进行血清CEA、CA125、CA199检测,先对其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再依据检测结果对比两组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及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符合率。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健康组;Ⅱ、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CEA、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Ⅰ期,且Ⅲ、Ⅳ期均高于Ⅱ期,Ⅳ期高于Ⅲ期(P<0.05);血清CEA、CA125、CA199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符合率均高于CEA、CA125、CA199单一诊断(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EA、CA199三者联合检测对于结直肠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三项联合检测具有比单项检测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对结直肠癌的高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做法值得临床推广。
围手术期循证护理策略对中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康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下载:169 浏览:1837
维持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后达稳定患者中的价值及预后分析
下载:103 浏览:1137
摘要:
目的:分析维持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后达稳定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预后效果。方法:在研究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择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实施化疗后达稳定状态,且资料完备的64例进行试验。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2组,每组各有32例。在化疗后未予以其他措施的为对照组;在化疗后实施维持治疗的为观察组。就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变化进行监测,并且就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是否存在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K细胞占比、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免疫指标的状况相较于对照组占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相较于对照组更长,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后稳定患者实施维持治疗,可改善其免疫指标,使之无进展生存期延长,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下载:296 浏览:3215
摘要:
目的:探究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选取晚期结直肠癌114例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用药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用药有效率61.40%、临床获益率89.47%,对照组临床用药有效率36.84%、临床获益率73.68%,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胃肠道反应、脱发、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5.26%小于对照组21.05%(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联合应用贝伐珠单抗、化疗,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性。
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285 浏览:3034
摘要:
目的:探究将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65名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被确诊为结直肠癌,并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按照患者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n=32)与实验组(n=33),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将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其中,在护理完成后对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恢复饮食时间、下床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各项数据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直肠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下载:813 浏览:199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25、CA242、CA50、CA19-9及CEA单项和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我院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选取 100 例。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 CA125、CA242、CA50、CA19-9 和 CEA的水平。结果 Ⅲ期~Ⅳ期 CRC 患者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 CRC 患者相应指标的水平 (P < 0.05),淋巴结无转移组 CRC 患者血清中 5 种肿瘤标志物的平均水平均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相应指标的平均水平(P < 0.05)。结论 血清中 CA125、CA242、CA50、CA19-9 和 CEA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无论对结直肠癌的诊断鉴别,还是对其 TNM 分期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方法可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