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OBE理念的服装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下载:26 浏览:349

裘玉英 王以华 《设计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促进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快服务地方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服装专业多途径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地方服装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打造了以"一个核心、两个创新、三个一体化、四个融合、五个能力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大大提升了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为相关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校企协同育人的开展提供参考。

体育人文价值观在学校教学中形成路径的研究 下载:41 浏览:247

赵春雨 耿法明 朱嘉诚 《体育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体育教学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但收效甚微。基于体育人文价值观角度而言,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当予以正确定位,以此推动高校体育顺利开展教学。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教学过程中,体育人文价值观形成路径相关知识,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帮助。

艺术植入医疗的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基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案例的实证研究 下载:36 浏览:264

王红江1 张同2 《中国设计》 2019年6期

摘要:
探索艺术植入医疗领域的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基于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案例,通过深度剖析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的"艺术植入医疗,设计抚慰心灵"系列育人实践,从平台建设、课程管理、育人效果评估几个方面,结合文献研究探索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专业实践育人"3J模式";专业能力培养"4D模式";育人效果5个量化指标。专业实践育人机制"3J模式",即:精选基地—寻找专业育人好搭档;精准选题—落实专业育人好课题;精细管理—完成教学培养新目标;专业知识学习"4D模式",即:Discover发现--Define定义--Design设计--Deliver发布。在育人效果评估上,借助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指标可量化。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下载:56 浏览:360

张修良1 陈益飞2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2期

摘要:
无论是从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角度出发,还是从高等教育的效率角度出发,高校的资助育人都十分必要。高职院校教育资助应当完善资助育人结构性升级、丰富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形式、开拓资助育人实施领域、加强资助育人理念学习培训等对策,优化资助育人工作,从而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成为工匠型人才。

“新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探析 下载:30 浏览:308

孟庆永 姚文斌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摘要: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升级及跨界融合正推动物流业快速变革,催生了"新物流"革命。针对"新物流"对物流人才在职业能力及思维方式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当前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不足,从培养目标、培养主体、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与考核四方面重构培养体系以适应"新物流"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并提出了具体的重构思路。

基于学长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92 浏览:494

宋小安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5期

摘要:
职业教育实施学长制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文关怀式的学长制提升为参与课堂组织管理的学长制,从而改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职教学长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效果,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阐述职教学长制人才培养的方法与路径及职教学长制的核心要素,旨在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

基于CSC模式的高职学生课外专业活动实践研究 下载:91 浏览:503

李向阳 刘斯漾 张鹏飞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摘要:
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专业活动是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载体。首先介绍了动漫专业"学生创意工作室"先行先试取得的经验与成果,进而提出了构建学系级"专业社团—学生工作室—创业公司"(CSC)育人平台的基本构想,依托CSC育人平台和ITeam基地,各专业开展的CSC育人模式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CSC模式可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课外专业活动提供借鉴。

基于复合蜂窝结构的宽带周期与非周期声拓扑绝缘体 下载:69 浏览:380

裴东亮1,2 杨洮1,2 陈猛1,2 刘宇1,2 徐文帅1,2 张满弓3 姜恒1,2 王育人1,2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具有良好可重构性、良好缺陷兼容性及紧凑型的声学拓扑结构可能成为声学发展中一个有前景的方向.本文设计了一种可调谐、应用于空气声的二维宽带复合蜂窝形晶格结构,其元胞拥有两个变量:一个是中心圆的缩放参数s,另一个是"花瓣"图案围绕其质心的旋转角度q.研究发现当s为1.2, q为±33°时,在结构的布里渊区中心点出现四重简并态.在±33°两侧,能带会发生反转,体系经历拓扑相变;同时,结构的相对带隙宽带逐渐增加,其中q为0°和60°时,相对带宽分别为0.39和0.33.本研究还计算了由这两种转角的声子晶体组成的拼合结构的投影能带,发现在其体带隙中存在着边界态并验证了此拓扑边界的缺陷免疫特性.最后通过变化s,构建了一种非周期性双狄拉克锥型的声拓扑绝缘体并验证了其缺陷免疫性.本研究的体系相对带宽显著超过已知体系,将为利用声拓扑边界的声波器件微型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 下载:35 浏览:306

廖佚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6期

摘要:
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既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有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在调研了思想、认识、载体、师资等方面问题后,通过深入剖析,探寻出了强化顶层设计、组建合理师资、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校园活动、融入双创教育、加强社团建设的破解路径,为推进文化建设,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全过程育人视角下航天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培养案例研究 下载:57 浏览:286

肖婷1 张艳丽2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行业特色型院校,航天院校学生科研、创新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环境支持,研究航天院校科技创新培养模式,有积极的意义。基于对航天特色院校创新创业团队的案例研究,提出以全过程育人为视角,梳理全过程育人与高校创新教育的互动关系,分析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养的意义并基于此提出全过程育人视角下航天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培养的思路。

教师育人能力的价值及内涵辨析 下载:40 浏览:445

贺慧敏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教师育人能力对落实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育实践忽视了教师的育人职责,阻碍学生全面成长、不利于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本质、立德树人的任务提出及社会公平发展都要求教师的职责核心是育人。以实践性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指向,厘清教师育人能力的结构轮廓,抓住育人能力的主要结构要素,系统地分析、有针对性地选取特征要素解读,有助于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育人价值的彰显及发掘 下载:176 浏览:668

贾儒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把德育理念和德育元素融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音乐育人的角度,阐述了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以美育人"视域下技工学校《音乐鉴赏》课程建设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下载:172 浏览:649

唐舜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音乐鉴赏属于一门通识性课程,此课程学习门槛相对较低,且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与趣味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在技工学校中,由于院校招生特点,学生之间的音乐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过于形式化的音乐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最基本的音乐审美素养。而在以美育人视域下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我国美育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首先对以美育人视域下技工学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要意义加以明确;其次,提出以美育人视域下技工学校音乐鉴赏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依山就势 环境育人——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生事务中心实验楼概念方案设计 下载:44 浏览:462

刘典典 《中国建筑》 2020年12期

摘要:
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生事务中心实验楼项目作为学校新校区的重点工程,对校园环境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这个有着60m高差的不规则用地上创造出丰富、优美的校园环境,并满足功能使用的需求,成为了项目设计的难点,对此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与思考。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路径思考 下载:36 浏览:328

刘雨莲 岳文婷 李欣遥 陈雅奇 陈向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聚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形势,协同育人理念为高校更好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参考。鉴于协同育人所具有的协同性、开放性、实践性、针对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是社会实践育人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实践方式方法追求创新的内在需要。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对于高校社会实践路径的探索和创新应从三方面协同加强:政府聚力推动,构建实践育人大平台;高校着力落实,搭建人才培养大舞台;个人奋力进取,铸就成才成才大格局。

小议小学音乐的育人价值及教育路径 下载:391 浏览:1370

谢珍珍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我国自古就有文明规范的礼乐传统。《乐记》有云:“乐者,德之华也”这是先贤对音乐的认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是衡量优秀者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没有比没有音乐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了。孔子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熏陶可以培养学生全面、优秀的精神品质,实现人生审美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音乐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第三届全国教育大会提出,音乐教育不仅具有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促进智力开发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教育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如何落实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则成了一个问题。

以美为基,以乐育人——小学音乐课堂美育渗透路径分析 下载:341 浏览:1352

张宇薇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音乐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多数学生都能随着音乐放飞心情,沉浸在特殊的音乐旋律与节奏中,能根据音乐本身的旋律、节奏特点解读音乐符号,感受音乐本身的人文情感。这就有利于促使小学生实现音乐表达与音乐创作,如果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渗透美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鉴赏音乐作品,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渗透美育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信息安全专业为例 下载:53 浏览:190

丁有强 孟琦 高立丽 孙向群 《中国教育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新工科”要求各高校对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我单位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大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内容创新、特色明显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全方位育人机制,取得一定经验,为高校深入开展协同育人提供借鉴与参考。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小学音乐美育渗透路径 下载:316 浏览:3170

王善霞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音乐课程标准》贯穿“以美育 人”思想,强调音乐教育需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借助音乐教育渗透德育功能,实现对学生健康人格与审美素养的塑造与培养。因此,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育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课堂上宣扬美育理念,并将它融合到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对音乐的感知,感悟与实践来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感悟。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管理育人的内容和机制 下载:51 浏览:465

卓梅英1 范耀楚2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如何顺应新时代,在管理育人上实现创新,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关键。文章立足管理育人教育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实际,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育人的现状、难点和措施,探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育人的内容和机制,以顺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1/13]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