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285 浏览:3231

陈霞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分析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优势。方法:抽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案例作为对象,结合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的44例案例进行的是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对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和分析分析两组案例的NBNA评分,治疗前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低。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各项时间值,治疗组的各项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4%和72.7%,高于对照组将近20%,治疗组的优势明显。结论: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案例实施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行性高,符合当前临床具体治疗要求,值得实施推广。

分析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 下载:287 浏览:3230

梁素响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分析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9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试验组与常规组(n=48)。常规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身体指标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出生时两组新生儿的身体指标对比无显著区别,护理后试验组新生儿的体重、头围指标均明显提高,与常规组身体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的第5d摄入奶量、排胎便时间、粪便转黄时间及睡眠时间均优于常规组新生儿,各项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身体发育,缩短新生儿胎便转黄时间,提升其摄入奶量,护理价值较高。

足底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应用 下载:314 浏览:3305

黄丽环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研究足底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10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运用直刺法采血,实验组运用足底定位斜刺法采血,观察两组运用价值。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与滤纸血斑质量合格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时,运用足底定位斜刺法,能够保证血标本质量,提升检测结果准确率,此法值得于临床中推广。

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56 浏览:2428

王春霞 唐艳(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探究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儿科收入并治疗的88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护理干预组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6.8%)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31.8%);比较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护理干预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康复,进而保护新生儿生命健康。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69 浏览:3280

王春霞 唐艳(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研究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出生的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后,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依从性的高低、新生儿风险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优质护理组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良好,依从性较高;优质护理组出现1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2%,常规对照组出现5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11%;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细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 下载:362 浏览:3673

赵昀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母婴血型不合、婴儿患有地中海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会引起溶血性黄疸;如伴随着肝功能低下、肝细胞破坏等问题,会出现肝细胞性黄疸;患有胆汁淤积、胆结石、胆道堵塞等疾病,容易出现堵塞性黄疸;感染细菌、病毒后还容易引起感染性黄疸。如果新生儿全身皮肤和巩膜都有发黄症状,尤其是手心、脚心黄染表现特别严重,还伴随着精神萎靡、吮吸反射减弱、拒吃奶等症状时,可能是出现了病理性黄疸。这类黄疸要比生理性黄疸严重,需要及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免让过高的胆红素穿透血脑屏障,损伤脑细胞,那么,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

新生儿发热,正确护理往这看 下载:296 浏览:3543

张中翠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新生儿出生后就是一家人的重点关注对象,身体出现一点不适就会让全家人都提心吊胆,新手爸妈也会出现手忙脚乱,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处理,折腾一番后才发现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当宝宝体温异常偏高时,新手爸妈因为没有经验的原因又会处于慌张的状态,其实新生儿身上一些“异常”反应都属于正常的。那今天就新生儿发热,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怎样对宝宝进行科学降温?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到一些新手父母。

iNO联合HFOV在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63 浏览:3247

刘斌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探讨iNO(一氧化氮)联合HFOV(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医院接受的患有严重呼吸衰竭的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25例)和对照组(n=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NO(一氧化氮)联合HFOV(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临床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临床呼吸功能指标相比较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呼吸观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变化相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H,PaO2的值高于对照组(P<0.05),PaCO2的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严重的呼吸衰竭症状中,使用iNO(一氧化氮)联合HFOV(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相关血气指标,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改善氧合,值得推广使用。

早期干预型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体格发育的影响分析 下载:247 浏览:2609

黄容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实施早期干预型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共40例,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各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型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护理12个月后,护理组体格发育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型护理可显著促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体格发育,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指导。

妊娠高血压疾病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研究 下载:296 浏览:2898

陈丽静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影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因素较多,如母亲高血压疾病、宫内窘迫、胎盘因素、分娩因素、巨大儿等,均是该病目前妇产科和新生儿科临床上公认的危险因素。由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危害较大,死亡风险较高,临床上多主张在发病前实施具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发病时及时给予高效治疗方案,以保障妇幼安全。基于此,本研究特采用对照方法对比疾病组和健康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及血压数据,并明确不同亚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及血压数据差异,旨在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分析 下载:278 浏览:2924

符静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促康复作用。方法:抽取我院新生儿科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40例为研究对象,70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70例行人性化护理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康复时间。结果:实验组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促进疾病转归,加快患儿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危重症专职护理措施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96 浏览:3286

邓春燕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措施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施以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情况、家长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措施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有效性 下载:289 浏览:3010

许红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疗法,分析有效性。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抽取60例入组研究,随机数表法分常规和实验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常规组高压氧治疗,基于此,联合神经节苷脂干预实验组。分析治疗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时间短(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下,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确切。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 下载:296 浏览:2993

胡晓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常见危险因素,开展循证医学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我院儿科住院部留置PICC到导管治疗的新生儿为分析对象,研究病例收集时间于2019年2月6日至2020年4月6日,共计20例,采用循证医学对PICC导管相关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开展预见性护理指导,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所选患儿经由预见性护理对策,均无PICC导管相关感染病例出现,患儿监护人对临床护理服务持非常满意18例,持基本满意态度2例,总满意度100%。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留置期间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开展有效的应对护理措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体会 下载:298 浏览:3033

何思如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康复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行循证护理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5例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予以循证护理,可消除治疗期间安全隐患,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新生儿黄疸真的令你“谈黄色变”吗? 下载:321 浏览:3245

高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问题,具体是指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异常而造成堆积,从而使得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此时则会有黏膜、皮肤及巩膜黄染的表现,情况严重的患儿则会造成神经受损。对于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患儿是能够自行消退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影像学图像及诊断价值 下载:328 浏览:3264

高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影像学图像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4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研究。观察患儿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的影像学图像特征,结合患儿其他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等。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胸部X线平片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儿胸部X线平片检查表现多样化,多层螺旋CT检查表现具有针对性。结论: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对患儿进行检查,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肺炎诊断率,其中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MRI特点及临床价值 下载:298 浏览:3055

高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MRI的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将2020年3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41例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患儿作为研究,设为观察组,43例新生儿低血糖无脑损伤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MRI的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最低血糖、低血糖持续时间、24h后血糖水平及48h后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MRI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灵敏度为92.7%,特异性为90.6%,准确度为91.7%。结论:MRI对新生儿低血糖脑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对其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基础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 下载:301 浏览:3341

李婷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联合应用基础护理、循证护理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77例为研究对象,32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5例行基础护理+循证护理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智力发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基础护理的同时,予以缺血缺氧性新生儿循证护理,可刺激患儿感官,促进大脑神经生长,激发智力发育,值得推广。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401 浏览:3690

王爱菊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18年1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1月,共选择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分析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结果:研究组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初产妇脐部护理掌握率、抚触掌握率、沐浴掌握率等新生儿护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开展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