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经康复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后对其功能锻炼依从性与自理能力的影响 下载:124 浏览:1560

刘茵茵 《国际护理学》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经康复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后对其功能锻炼依从性与自理能力的影响实施探究。方法:病例资料为6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均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区间段中我院诊治的,分组执行不同治疗方案,以对照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出院时,对照组、观察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自理能力等的差异性不鲜明,于统计学来说未见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自理能力等的差异性较为鲜明,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经康复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后对其功能锻炼依从性与自理能力的影响良好。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下载:125 浏览:1560

孔丽珍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集束化护理对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老年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将纳入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预防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且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术后3、6个月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而言,实施集束化护理具有较为显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周围性骨折围术期的护理效果 下载:176 浏览:2536

周义琴 《国际护理学》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髋关节周围性骨折手术围术期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遴选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78髋关节周围性骨折患者为探究主体,研究分组方式为数字双盲法,组名称分别是对照组、治疗组,各组纳入39例实施研究。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治疗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分析两组康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治疗组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髋关节周围性骨折手术围术期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恢复,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施和推广。

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及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179 浏览:2181

胡夏艳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100例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髋关节骨折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满意度。

基于营养指标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功能恢复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87 浏览:1129

于洋洋 吕茵茵 李彩宏 许平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调查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功能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市某三级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145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一般资料与术前营养资料的收集、MNA营养评估和术后3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按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将患者分为功能良好(≥70分)和功能低下(<70分)组,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拟合优劣。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74.13±11.83)分,功能低下(<70分)者占42.07%。两组患者BMI、术前CCI合并症指数、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NA营养异常和术前白蛋白<40g/L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个月时功能低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回归模型对数据拟合度好。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存在功能低下的问题,应在术前充分评估营养状况并针对性制定改善营养的策略,多元化实施提高营养水平的方案,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81 浏览:825

周业奇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到202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对照组纳入50例采取牵引治疗,研究组纳入50例采取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比治疗优良率、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x²=6.061)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Harris评分(t=13.765)较对照组高,骨折愈合时间(t=7.005)及住院时间(t=56.164)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治疗可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椎管内麻醉的临床研究 下载:99 浏览:1081

李琼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期间应用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对比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康复用时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期间,应用椎管内麻醉可以有效提升患者麻醉质量,该方法值得推广。

骨折患者予以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下载:151 浏览:1780

符雪梅 《当代中医药》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6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8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为77.78%,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够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手术室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身心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111 浏览:887

郭健康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分析研究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应激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某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0名病人,将其分成两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对两组病人身心应激、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后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皮质醇水平、焦虑症状自评量表及 SDS得分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应激以及并发症还有满意度方面的改善良多,值得推广应用。

中医骨伤康复疗法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应用观察 下载:208 浏览:2068

张晓航 《当代中医药》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骨伤康复疗法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结果:术前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中医骨伤康复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下载:321 浏览:2401

郝兴东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段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以本院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n=3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n=3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步行自行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确切,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不会对患者带来较大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按摩疗法在预防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 下载:286 浏览:2440

王维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按摩疗法在预防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开始前,于我院骨科中选取28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需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据调查分析,其均符合实验入组条件,并采用摸球法将28例患者按照每组14例的标准分配为了对照组、观察组,并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按摩疗法,对比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应用按摩疗法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反观对照组出现1例。同时,在术后7d,观察组患者的股深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胫后静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按摩疗法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协同护理疗效及满意率 下载:314 浏览:3045

宋舒萍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情况,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观察组感染率、脱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脱位率,促进肢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护理干预在髋关节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344 浏览:3259

熊君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9期

摘要: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护理干预在髋关节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03月~2021年03月收治的66例髋关节外科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手段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态度、业务水平、健康宣教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5.56±0.52)、(93.36±0.79)、(92.36±0.69);观察组拔管时间、床上活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93±0.66)、(8.59±1.21)、(1.36±0.45);观察组功能评分(43.26±3.71)、活动度评分(4.82±0.57);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护理干预在髋关节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复位形成,能够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风险评估的个体化手术室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608

王玲 陈佩佩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分析在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对其实施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个体化手术室护理,探讨这类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2024年期间选取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实验室应激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恢复用时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SS评分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时,首先进行风险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个体化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也显著提升,加速康复,取得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下肢骨牵引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观察 下载:56 浏览:652

符浩1 朱明雨1 程超1 张娜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观察和评价下肢骨牵引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均自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下肢骨牵引治疗,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49)患儿应用传统垂直悬吊牵引,观察组(n=49)患儿应用弧形外展牵引床治疗,比较两组牵引时间、牵引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牵引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牵引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患儿理想,两组患儿牵引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股骨前倾角及髋臼指数均低于对照组,CE角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股骨前倾角、CE角与髋臼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下肢骨牵引治疗可促进病情缓解,其中弧形外展牵引床的牵引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更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