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护理中的干预体会 下载:104 浏览:1056

袁琦 方娟 解伟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0例,随机性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组3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而观察组则根据对照组的护理工作计划,并结合住院治疗转诊转院,之后再对比两列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病发症发病率。结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人住院天数和卧床时间,还能减少并发症,改善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疗效对比分析 下载:287 浏览:3001

​倪烨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对采用心脏康复疗法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92名急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各46人,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心脏康复疗法,实验组手术后采用优化路径心脏康复疗法,针对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评分、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心脏康复治疗的实验组左室射血评分、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均比对照组高,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5),且实验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心脏康复疗法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恢复,临床推广应用可行性较高。

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术中护理与配合研究 下载:120 浏览:1538

马瑜 毛永飞 《国际护理学》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与配合。方法:选取88例在介入治疗中伴有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4例。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传统治疗方式(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 O.05),介入手术的操作时间及术后的康复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和全面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配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180 浏览:2496

鲁奉玲 《国际护理学》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照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并发症情况,分析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并发症情况及总发生率调查结果分别为1(2.50)、0(0.00)、0(0.00)、1(2.50),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并发症情况及总发生率调查结果分别为2(5.00)、4(10.00)、4(10.00)、10(25.00),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预防具有积极影响,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方法下患者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降低,因此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方法适合在院前急救护理中进行大范围临床推广。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181 浏览:2149

何敬 赵欣宇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行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如对比LVEF、LVEDD、cTnI等指标)、患者满意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关于LVEF、LVEDD、cTnI,干预结束时: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指标数据比对照组好(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关于不良事件,观察组发生率2.78%,和对照组数据11.11%相比更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经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心使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缩短住院的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研究 下载:174 浏览:2023

倪周 秦燕 赵玲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桡动脉实施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程介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急诊经桡动脉进行PCI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按照红蓝双色球法,将之随机设为参照组(n=43)、实验组(n=43)。其中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全程介入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优良率为93.02%,高于参照组74.42%(P<0.05);实验组局部血肿、心跳异常、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低于参照组34.88%(P<0.05)。结论:经桡动脉实施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配合介入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分析 下载:285 浏览:2813

黄文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全部病例均予以心脏MRI检查,分析和评价诊断效果。结果:心脏MRI检查结果显示:67例病例均为心肌梗死的情况,其中40例(59.7%)为前壁心肌梗死,15例为下壁心肌梗死(22.4%),2例(2.9%)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6例(8.9%)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壁,,6例(8.9%)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后壁。梗死百分比、梗死质量分别为(9.36±6.76)%、(11.20±8.46)g。53例(79.1%)透壁心肌梗死,14例(20.9%)为非透壁心肌梗死。结论:心脏MRI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效果确切,可对患者的病症程度、涉及范围等进行明确,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评价 下载:285 浏览:2896

李玉红 《诊断医学》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均给予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分析观察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Mb、CK-MB、cTnT以及对照组入院时的Mb、CK-MB、cTnT。结果:观察组入院时、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Mb、cTnT均高于对照组,入院时的CK-MB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CK-MB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291 浏览:3136

张雨蓉 《诊断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 抽调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治疗的AMI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并抽调同期我院收入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cTnI、AST、CK-MB水平与诊断情况。 结果 研究组在cTnI、AST、CK-MB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0例患者中,其中cTnI阳性率为51例(85.00%),AST阳性率为50例(83.33%),CK-MB阳性率为52例(86.67%);而联合检测后,阳性率达到59例(98.33%)。 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实施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有利于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获得有效诊断,并积极开展治疗,值得应用。

超敏肌钙蛋白Ⅰ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鉴别诊断意义探讨 下载:415 浏览:3239

唐惠 《诊断医学》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讨论超敏肌钙蛋白Ⅰ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鉴别诊断意义探讨。方法:实验组中选取40例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照组中选取40例同期的健康志愿者。两组均进行超敏肌钙蛋白Ⅰ检测。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个时间点的血清超敏肌钙蛋白Ⅰ(hs-cTnl)以及肌钙蛋白Ⅰ(cTnl)水平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1个小时,4个小时,6个小时,8个小时以及12个小时中血清超敏肌钙蛋白Ⅰ(hs-cTnl)阳性率以及肌钙蛋白Ⅰ(cTnl)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使用超敏肌钙蛋白Ⅰ进行检测,可以将急性心肌梗死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142 浏览:1472

陈琦琦 宋秀萍 马翠萍 王婷婷 赵亚楠 许红梅 2024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的概念、相关理论模型、干预模式、评价指标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改善患者护理结局。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下载:32 浏览:836

王霞容 朱亚 李玉 王卉红 罗惠 叶国玲 蒋春燕(通讯作者)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2期

摘要:
研究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远,在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上对比显示,实验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运动耐力,继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应用进展研究 下载:114 浏览:1379

苏颖 《医学研究前沿》 2023年10期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的特征,完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基本应用要点,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舒护理的效果研究 下载:138 浏览:1435

万艳艳 莫广宁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并将护理前、后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AMI复发率和手术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在整体治疗效果上有显著提高,对整个临床上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下载:169 浏览:1436

卢硕颖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选取10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研究,通过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观察组LVEF更高,观察组LVESV、LVEDV、LVEDD更低,有差异(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可有效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显著。

分析整体性护理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 下载:146 浏览:1222

肖晨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探究整体性护理针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对其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按照患者情况随机抽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急诊科就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医疗措施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人数、病史、并发症、类型、人数等指标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渡过危险阶段后异常风险发生概率、基本生命体征、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该阶段异常风险发生状况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该阶段护理效果整体上较之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优势,其基本整体上生命体征更加正常,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针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可有效改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在基本生命体征、并发症、不良反应上发生风险,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46 浏览:1308

姚源顺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9期

摘要:
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我院的84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方式,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式。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用时与抢救成功概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用时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式,能够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用时,提升抢救成功概率。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138 浏览:1483

郝齐婷 尹丽杰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以超声心动图治疗心肌梗死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某院治疗的心肌梗死病人400例,均开展了超声心动图检测、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的黄金尺度对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的检测效果做出了评估。研究结论:以冠状动脉造影检出了400例,检出率为100.0%;超声心动图检测出346例,检测准确性86.5%;心电图检出280例,检出准确性70.0%。超声心动图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心电图差异的统计价值(p<0.05)。对比上述三项主要检测方法的并发症检测准确率,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准确性最高,而超声心动图的检测准确性明显超过传统心肌电描记术,差别均具有统计含义(p<0.05)。结果:在对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检查中,使用超声心动图虽检查精确度远低于普通冠状动脉造影但其操作仍较为简易便捷,其检查准确性也优于普通心电图,对于心肌梗死的早期筛查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但亟待进一步推进。

中医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和疗效的影响 下载:131 浏览:1602

刘先芬 《当代中医药》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诊于心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统计筛选共计50名调查救护情况。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记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5名。将接受常规护理者纳入常规组,将接受中医护理者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SAS、SD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相近,对比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中医护理干预,心理状况得以改善,能保证临床疗效,建议普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下载:218 浏览:2214

张涛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结合某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资料,研究了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和措施。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临床治疗为例,通过实验对比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所;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卢比格雷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无论是LVEDD、LVESD、LVPWT还是心功能指标,观察组的效果都非常明显,且总体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采用联合运用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康复效率,值得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