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摄食训练食物温度的精准分级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342 浏览:85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的食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安全性、舒适度和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4月-12月入住某三甲医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后吞咽功能为2~4级,经签字同意后进行摄食训练。采用方便取样法共选取180例,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三组,根据食物温度分别为低温组(食物温度15-25°)、 常温组(食物温度35-45℃)和高温组(食物温度45-55℃)三个级别,每组60人。观察三组患者单位时间内进食量、呛咳次数、进食舒适度、留置胃管天数、腹泻发生率、胃潴留以及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入院第7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温组和高温组患者胃管留置天数均小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时间进食量方面,低温组患者进食量逐渐小于常温组和高温组,且高温组进食量最先达到目标进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次数方面,常温组呛咳次数高于低温组和高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食舒适度方面常温组得分最高,低温组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在入院第7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低温组和高温组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发生率和胃潴留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食物温度进行精准分级后进行吞咽摄食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低温及高温食物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减少呛咳次数方面均有明显优势,高温食物可增加患者摄食训练的舒适感。

盐酸托莫西汀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下载:22 浏览:205
摘要:

目的:深入探究盐酸托莫西汀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优化ADHD综合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70例ADHD患儿。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其中观察组实施盐酸托莫西汀联合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仅接受单纯盐酸托莫西汀药物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Conners家长量表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等维度改善更为显著;观察组Stroop测试反应时间显著缩短(P<0.05)、错误率明显降低(P<0.05),WCST完成类别数显著增加(P<0.05)、总错误率及持续性错误率显著减少(P<0.05),执行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托莫西汀联合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模式,在改善儿童ADHD核心症状、提升执行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同时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为ADHD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优选择。

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下载:22 浏览:253
摘要:

目的:探讨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患者高压氧联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观察组患者接受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92.00%vs76.00%),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SAA(24.18±3.75)分vs(29.27±3.67)分、KWST(1.02±0.31)分vs(1.73±0.36)分、吞咽时程(1.35±0.16)svs(1.73±0.18)s、MEP波幅(0.92±0.17)mVvs(0.68±0.13)mV。结论: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疗效确切,因此,该治疗方案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中的无障碍设施智能监测系统开发 下载:112 浏览:375
摘要: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中,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与管理尤为关键。开发无障碍设施智能监测系统,旨在利用先进技术提升设施管理水平,保障老年人生活安全与便利。该系统基于传感器、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原理构建,具备故障自动预警、设施使用状况监测及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然而,在开发过程中面临技术兼容性、成本控制及数据安全等挑战,需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整合、优化成本结构及建立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等策略应对。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将显著提升无障碍设施管理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为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提供有力支持。

音乐教学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下载:167 浏览:772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音乐教学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了智力障碍儿童的概念、分类及其教育现状,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音乐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音乐能力、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同时,本文也对音乐教学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水平,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影响研究 下载:60 浏览:403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中的护理效果及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自愿到医院接受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心理情况,心理状况通过焦虑直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SAS以及SD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SAS以及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明显,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病人心理波动,能有效加强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了解,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从而缓解病人不良情绪,有利于病人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肺康复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8 浏览:1196
摘要:
目的 探究肺康复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纳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之间,总人数为60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肺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护理前,两组SSA评分、FVC、FEV1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FVC、FEV1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具有确切的效果,其不但能缓解患者的肺功能,同时还能改善其吞咽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及其康复效果评估 下载:110 浏览:1364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及其康复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社交认知表现,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认知行为治疗(CBT)和社交技能训练(SST),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持续12周。采用面部表情识别测试、错误信念任务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工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在面部表情识别和错误信念任务中的准确率显著提高,PANSS评分显示其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此外,生活质量评估也显示出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结论:认知行为治疗结合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示系统化干预对改善社交认知具有潜在效果。
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强化关节训练联合家庭康复效果及对运动功能、下肢深静脉血的影响 下载:252 浏览:2499
摘要:
目的 围绕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化关节训练联合家庭康复护理的干预方法,评定其对运动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基于特定对象(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地点(本院)与时间(2021年8月-2022年8月),共选取50例,将其展开分组(2组,每组25例,所用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基于此,开展强化关节训练+家庭康复护理,就两组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与峰速。结果 B组干预3个月时的Fugl-Meyer评分及静脉血流速度、峰速均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经检查确诊的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强化关节训练与家庭康复护理相联合的方案来干预,能显著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率的提高。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与康复治疗方式及时机研究进展 下载:155 浏览:1560
摘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我国临床上女性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造成FPFD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分娩和妊娠、产后是对盆底功能改善及康复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对FPFD的预防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康复治疗方式、康复治疗时机等内容,对女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腹针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观察 下载:231 浏览:2524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针配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对脑中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间住院的56名中风后有吞咽障碍的病人,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腔针,两组病人都治疗4个疗程。然后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腹针结合传统的吞咽康复训练,可以提高吞咽功能的恢复。
浅谈唱游与律动教学对智障学生的康复作用 下载:124 浏览:1670
摘要:
唱游与律动教学在智障学生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智障学生在认知和社交方面常常面临困难,而唱游和律动教学正是通过音乐、节奏和动作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潜力,并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发展语言沟通能力、培养社交交往技能。因此,唱游与律动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智障学生的康复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言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125 浏览:1673
摘要:
目的:探究言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结合言语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满意度、生活质量、构音障碍评价。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构音障碍评价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实施言语康复训练,取得较好成效,值得应用。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 下载:249 浏览:2460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产妇80位,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的康复治疗),每天一次治疗,30min/次,3次/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核心稳定性训练,每天一次治疗,1min/节,每节间隔休息1min,10节/组,3组/天,4次/周,每隔一天休息一次。 所有患者进行24周康复训练。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MT肌力分级标准、拍CT或X光、身体姿势评定、vas疼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耻骨联合加压实验,骨盆分离测试,生活质量满意度作为评定进行疗效观察,采用统计学SPSS 20.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9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效率为65%。数据统计证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于产后康复的效果优于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使产妇核心稳定肌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康复训练相比,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明显改善产后问题,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体态,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的筛查方法与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125 浏览:1588
摘要: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术后以吞咽障碍的筛查、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1月我院接诊脑出血患者46例,以计算机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康复护理,配合使用吞咽障碍筛查,每组23例,分析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0%)比较对照组满意度(78.26%)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配合吞咽障碍筛查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价值显著,能提高疾病恢复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围术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下载:115 浏览:1250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脑梗塞围术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护理工作中运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收治的96例脑梗塞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分别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及围术期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NSE(16.68±2.15ng/ml<19.66±1.81ng/ml)、S100B(1.05±0.21ng/ml<1.66±0.28n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NIHSS评分(11.26±1.23分<15.33±1.7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评分(27.62±1.06分>25.17±1.12分)、ADL评分(85.29±4.59分>76.33±4.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予以脑梗塞围术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S100B、NSE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轻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 下载:155 浏览:1311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人。常规组接受标准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通过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和Lovett肌力级别。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Lovett肌力级别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在FMA评分、Barthel指数和Lovett肌力级别上的提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这种综合治疗方法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力,值得推广。
孕产妇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 下载:241 浏览:2581
摘要:
目的:对孕产妇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将当前孕产妇的盆底功能进行提升,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首先需要对孕产妇进行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研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的100例孕产妇,为100例孕产妇采取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方式,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治疗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孕产妇,采取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康复速度。
颅脑损伤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护理研究 下载:119 浏览:1604
摘要: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护理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护理的效果,分析此种干预方法对患者偏瘫肢体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诊治的60例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为探究主体,经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接受康复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相关功能。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LOTCA、MMSE、MB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予以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护理具有重要价值,可促进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改善,可为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创造理想条件,应用价值理想。
针对性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盆底肌力的作用评价 下载:166 浏览:1964
摘要: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11月于某县中医院住院出现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产妇6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产后常规护理,比较2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治疗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有效恢复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性生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