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体育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探析 下载:39 浏览:280

张锡娟 《体育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体育课程本身是一项集体行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性集体教育,带有丰厚的德育属性。本文立足于教学实际,从体育德育运动教育与集体教育属性出发,结合思政教育的工作方式,探索二者相互契合的新型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通过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渠道来向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与思政体育相融合,全面推动体育课程内涵的革新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消解与提升 下载:52 浏览:464

梁海娜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意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大学生全面发展引导权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控制权,是话语权力、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三者的辩证统一。新媒体时代,话语传播呈现模式"双向化"、方式"解构化"、内容"叙事化"、手段"网络化"等新特征,导致思政课教师话语权面临从"权力"到"权利"再到"能力"的全方位消解。亟须采取学生为主、理论为先、内容为王、技术赋能等措施,创新话语模式、改革话语方式、充实话语内容、丰富话语手段,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问题意识”及其培育探究 下载:49 浏览:458

余思新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问题意识"是对棘手问题的敏感性、感知力,并积极探究解决路径的一种自觉意识和积极态度。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一定程度"问题意识"淡薄现象。"问题意识"的培育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长期探索、坚持和努力,自觉将其融入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和逻辑体系,融入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赣南苏区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下载:287 浏览:3006

温泉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将红色音乐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传承红色音乐文化,是践行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良好策略。教学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红色音乐文化对于培育学生红色精神,砥砺学生前行动力的重要意义,采取多元化策略推进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用红色歌曲为思政课堂注入高尚灵魂,让学生在红色歌曲传唱中坚定信仰,推动音乐与思政同向同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尚存缺憾,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尚需调动,为更好促进贛南苏区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达到双赢局面,双方应主动建立合作关系,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融媒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创新研究 下载:163 浏览:2733

梁琼丹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在融媒体时代中各种媒体均体现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作用,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使得融媒体功能逐步完善与升级。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专门针对融媒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下载:157 浏览:2691

易建平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大思政”主要是指在系统论的观念下,对学校教育内存在的多个要素进行结合,随后利用思政队伍、教学资源以及方式,优化、改革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以及育人观念。因此,高校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也需结合大思政构建育人模式,以此完善教学效率。

民办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融合路径研究 下载:169 浏览:1883

张永金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我国经济转型,在此环境中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为重视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传统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诉求,为了能够推进民办高校与时俱进,需要民办高校能够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全面融合。创新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民办高校育人水平,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途径的研究 下载:164 浏览:1505

张婧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自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以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在生态文明教育部分一直存在分离、忽视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未来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进程。因此,为了加快建设生态社会主义,早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肩负起把党的思想政策传达给下一代建设者的责任。基于这个方向,本文将分析和探究在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途径,如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贯彻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

地方师范高校思政课慕课的“挂课”现象及其启示——一个基于“毛概”课教学实践的分析 下载:35 浏览:287

李俊丰1 何婉文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基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毛概课"慕课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慕课学习中存在严重的"挂课"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学目的之达成,也消解了思政课本身所应具有的严肃性、正当性,甚至对意识形态教育及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也具有颠覆作用。对此问题的解决,是当前的"思政课慕课化"改革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在当前条件下,则可考虑改进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将慕课内容定性为辅助性质等具体方法。

马克思主义思维指导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究 下载:135 浏览:1366

周佳 董唯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课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有必要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对实践的一种科学解释。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教学属于人类实践活动范畴,在该教学中了实践是其最大的特色。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指导来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

浅议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思维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下载:116 浏览:1239

周佳 董唯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高校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起到了思政政治教育的作用,该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者形成了“全课程育人”的教育格局,通过高校思政课来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进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时将马克思主义思维融入进来,在各种课程中深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最大程度的体现出课程育人价值。制定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教学目标;从整体出发对思政教学进行设计,不断总结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规律。下面文章将会就马克思主义思维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相关内容展开相应探讨。

高校思政课教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逻辑理路 下载:118 浏览:1438

毛婷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发挥党史立德树人作用,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一以贯之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并持续推进,有利于深入开发地方党史资源,而且有利于启智润心、激扬学生斗志。从内在机理看,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建设具备自身优势,在师资队伍、专业背景、教授课程等方面为其提供可行性保障。反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建设亦对高校教师提出高要求,教师需从理想信念、教学供给、形式载体等方面入手,提高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建设的实效性。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下载:165 浏览:1772

齐航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5期

摘要:
意识形态斗争的激烈加剧导致在思政教育中是否要选择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出现了动摇。在思政教学中如果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就无法有目的、有步骤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且社会当中存在的一些糟粕文化会对学生的三观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以及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浅析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 下载:158 浏览:1953

李旋飞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高对于高校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合理运用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校思政课进行探讨,先简单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地位,再分析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的方法,通过改变大学生思想观念、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学网络平台的利用等,达到预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水平。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优势 下载:475 浏览:2053

袁松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1年7期

摘要: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虚拟仿真技术是新时代发展必要趋势,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打破传统教室的限制,模拟真实的情境和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个性化学习和评价,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践优势,可以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素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创新与发展——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为例 下载:150 浏览:1774

李益顺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高校校园泛滥。为了抵制这些思潮对学生们的消极影响,必须在思政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并加以创新与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红色传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融入艺术类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研究 下载:184 浏览:2353

李蔓莉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伴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国家对于艺术类高校的教学工作开展质量再一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教育趋势引导下,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创新问题越来越引起了教师群体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针对导致这一教学阶段就如何能够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融入在思政理论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帮助相关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内容扩充和丰富过程中引发更多的思考,从而在整体上为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质量提升起到深远的铺垫作用。

论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下载:171 浏览:2064

贾晶晶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思政教学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意义,包括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如树立正确世界观、培养正确人生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及有助于和谐稳定社会建设。同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如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思政教学内容、采用互动教学模式、鼓励生活实践等,以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的实践样态 下载:58 浏览:625

张景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机遇。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70%以上的高校已对人工智能进行了探索和实施,而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已经成为融合创新的热门话题。这一趋势不仅表现为智能化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也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系统等方面的全面革新。

国家政治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路径分析 下载:276 浏览:1857

​郝景磊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高校开展国家政治安全教育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途径,事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的安全稳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稳致远。当前高校国家政治安全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与思政课程体系脱节、开展方式难以把控、受网上不良信息误导等诸多挑战,加强高校国家政治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和课程改革,发挥主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作用,探索相应教育基地和平台的建设,推动高校国家政治安全教育走向规范、深入,对于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