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脑出血并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136 浏览:1373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脑出血并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1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1d后是否发生抑郁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42),比较两组MMSE评分、Hcy水平和高Hcy血症发生率的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y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cy水平、高Hcy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脑出血并发抑郁患者Hcy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脑出血并发抑郁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Hcy水平、高Hcy血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且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着直接的关系。
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载:260 浏览:2898
摘要: 目的研究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41例)和依达拉奉组(42例)。综合治疗组进行常规急诊内科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依达拉奉组基本痊愈 2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 ;综合治疗组基本痊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61% ;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综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脑血肿大小均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神经功能损害,缩小血肿,值得推广。
老年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肠外营养介入研究 下载:341 浏览:3457
王俊义 孙利娜 张保丰 祁锐 史立洋 晋景超 张杰 2022年1期
摘要: 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总数(TLC)、血清Alb和TP变化及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营养支持后,观察组TLC、Alb及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功能,利于患者预后。
凝血功能检测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下载:289 浏览:3216
摘要: 目的:探究凝血功能检测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入组成员在时间范围抽选上主要以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做出调查,依据数字随机形式分成两组,其中100例患者的指标检查结果中≥正常水平的30%,并超过3个指标的设为常规组,余下100例患者的指标检查结果中对比正常值增加或降低小于30%的,同时小于三个指标的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出血后48小时及72小时,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在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下载:304 浏览:3005
摘要: 对脑出血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实践效果及其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护理的脑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资料,计算机分组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后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内容。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能效与生活能力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6.00%大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76.00%,实验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2.00%大于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72.00%,上述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在脑出血患者自我效能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影响作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生活能力和恢复效果都达到优良状态,值得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广泛应用。
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 下载:243 浏览:2149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实施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80例患者进入研究范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设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入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步行能力、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erg量表)、生活能力评分(BI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进行对照。结果 干预前,两组步幅和步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幅大于对照组,步速较对照组快(p<0.05)。干预前,两组FMA、Berg、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Berg、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73 浏览:2975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和中医护理联合用于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10月-2023年9月本科接诊脑出血病人(n=68)。试验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和中医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NIHSS和FMA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依次是(8.15±2.31)分、(83.35±2.57)分,而对照组的数据则是(11.78±2.95)分、(71.64±3.14)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7.06%,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79.41%,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脑出血联用早期康复护理和中医护理,病人的满意度更高,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更为迅速。
PDCA护理模式用于重症脑出血病人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209 浏览:2765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脑出血应用循环管理(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干预作用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性。方法: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收入重症脑出血病人72例,抽签,常规组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进行PDCA护理,干预作用分析。结果:观察组经由PDCA护理,肢体功能、心理状态、营养指标等比对常规组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诊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病情况等在两组间良好(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病人护理,PDCA护理模式对其实施干预,可使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有效调整,保障其就诊安全,效果良好。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的影响 下载:263 浏览:2779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5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结果:实验组总遵医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相对于普通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有更多正面的影响,因此是值得提倡的。
中医护理应用于保守治疗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作用 下载:220 浏览:2210
摘要: 探讨急诊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保守治疗中应用中医护理的作用。方法:试验病例数共60例,疾病名称均为急诊HICH,均在2021.04~2022.02内完成治疗,试验前按排号均分为2组(30例/组),分别对应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2组均为保守治疗,甲组配合基础护理,乙组配合中医护理。对比项目涉及美国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疗效结局、生活质量(QOL)及满意率。结果:试验后对NIHSS评分、血肿体积予以对照处理,结论中乙组两项数值均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总有效率予以对照处理,结论中乙组数值高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QOL评分予以对照处理,结论中乙组各项数值均高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总满意率予以对照处理,结论中乙组数值高于甲组(P<0.05)。结论:急诊HICH患者保守治疗中应用中医护理的作用优良,可对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予以显著改善,且利于消除血肿,患者满意率高,可持续应用和推广。
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196 浏览:2874
摘要: 目的:探讨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根据不同干预方案将入组的患者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联合开展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苏醒与谵妄发生情况、各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谵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短,1周内苏醒占比较对照组更高,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GCS与ADL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共计3例,占7.50%,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共计10例,占25.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与HAMA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苏醒,减少谵妄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情绪释放疗法配合集束化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158 浏览:2823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高血脑出血(HICH)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配合情绪释放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HICH患者在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就诊期间护理方案的不同将43例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给予集束化护理配合情绪释放疗法(EFT)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6个月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护理前HAMA和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较护理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配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研究 下载:51 浏览:508
摘要: 目的: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2020年到2022年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措施)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较高,并发症发生率(7.5%)较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用Fugl-Meyer评分、Barhtel指数、CS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强化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能够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783
摘要: 目的: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急性期护理措施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急性期护理措施,具体包括:(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2)控制血压:根据医嘱调整降压药物剂量,保持血压在稳定水平,以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3)降低颅内压:采用利尿剂、脱水剂等药物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组织受压。(4)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消化道出血等。(5)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解除其恐惧、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病房清洁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综合急性期护理措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这表明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采取综合措施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注重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细节管理,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本研究仅为回顾性分析,未来还需开展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下载:80 浏览:804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对照组32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32例应用神经内镜下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入住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神经内镜下微创治可提高手术相关指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神经内镜和开颅经显微镜清除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下载:91 浏览:922
摘要: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对基底节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份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64例,根据神经内镜或者显微镜手术治疗分为两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相关疗效。结果:神经内镜手术组与开颅组相比较: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后血肿残余量少、血肿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术后14dNISS评分高,90d 存活的患者MRS评分更低(P<0.05),两组间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清除基底节脑出血,相较于开颅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预后更好,值得推广。
延续性护理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 下载:95 浏览:942
摘要: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价值。方法:抽选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我院就诊且接受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以区组随机法分3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外30例为观察组则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前,患者NHISS神经受损、ADL自理能力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NHISS神经受损评分更低、ADL自理能力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有较高的价值,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增加患者的自理能力,利于患者康复以及家庭和医院照护压力减轻。
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01 浏览:1003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接受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手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接受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采用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SS-FD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SS-FDS评分以及ADL评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提示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可帮助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结论 术后早期开展神经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高血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早期促醒治疗的研究 下载:102 浏览:1010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治疗中,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筛选2020~2022就诊的60位患者,观察组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DRS评分等指标。结果:对照组CRS-R评分、EEG评分、GCS评分 等数据指标与观察组相差较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患者采取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可以尽快让患者苏醒,让患者能够尽快出院,而且预后改善效果优异,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的经济性较强,操作便捷,可以在早期尽快应用,让患者快速苏醒,临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开颅及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104 浏览:1158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特别关注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住院时间的比较。方法:从2020年至2022年期间,我们纳入了42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我们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相关信息以及治疗效果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和术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 > 0.05)。然而,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04)。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在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方面表现相似。但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示出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的优势。这一结果提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能成为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治疗选择,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