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脱落细胞学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50 浏览:1605

王晓梅 张慧智 《肿瘤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脱落细胞学(exfoliated cytology EC)细胞蜡块(cell block CB)联合免疫组织化学(IHC)在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1月4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与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检测,结合细胞形态及抗体的表达情况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来源进行分类,最后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浆膜腔积液(胸水23例,腹水17例)细胞蜡块经免疫组化证实肺腺癌15例,肺鳞状细胞癌3例,肺小细胞癌1例,肝细胞癌1例,肝胆管细胞癌2例,胰腺导管腺癌2例,乳腺癌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例,胃肠腺癌7例,卵巢浆液性癌7例。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9%,上述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细胞蜡块(EC CB)免疫组化可应用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明确组织类型及原发部位、生物学行为等,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病理依据。

口服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下载:274 浏览:2345

孙娜 章勇(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口服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接诊的9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分组,常规组46例患儿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实验组46例患儿于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均持续口服1周,对比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周末,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CD3+、IgG水平与常规组无显著差异(P>0.05);IgM、CD4+、CD4+/CD8+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患儿腹泻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其它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菌口服可有效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轻。

儿童计划免疫护理管理及认知程度影响 下载:296 浏览:2435

忻文君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儿童计划免疫护理管理及认知程度影响。方法:本文中研究对象具体构成为:需要接受计划免疫的儿童,根据需要分组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接受计划免疫的儿童总例数为110;其中,55例在对照组中收入,55例在实验组中收入,2组入院时间开始于2022年01月,结束于2022年12月,在治疗阶段,将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综合护理管理为实验组提供,就2组接受计划免疫的儿童最终计划免疫执行程度比较。结果:护理前后儿童家长认知程度评分比较,护理前,各项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儿童家长计划免疫接种作用知识认知度、接种注意事项知识认知度、接种程序认知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疫苗接种合格率,实验组疫苗接种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儿童家长计划免疫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开展护理指导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儿童家长健康认知程度,保障儿童计划免疫安全顺利开展。

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256 浏览:2562

胡云 简清勇 刘云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探究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治疗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05例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患儿SCIT治疗过程中有无全身不良反应(SR)的发生将其分为SR阳性组和SR阴性组,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总IgE 6级、尘螨sIgE 6级以及同时合并吸入及食物过敏原均为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S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86例患儿(86/105,81.90%)发生了局部不良反应(LR),14例(14/105,13.33)患儿共发生了24次SR,有9例(9/14,64.29%)仅发生1次SR,3例(3/14,21.43%)发生2次SR,2例(2/14,14.28%)发生3次及以上SR。12例(12/14,85.71%)SR发生在注射后30min的观察期内,最短的为注射后10min,仅有2例(2/14,14.29%)为迟发反应。SR分级0级、Ⅰ级、Ⅱ级SR分别有3例(3/14,21.43%)、9例(9/14,64.29%)、2例(2/14,14.28%),Ⅰ级SR最多。SR中,有12例次(12/24,50.00%)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12例(12/24,50.00%)发生在维持治疗阶段。Logistic回归发现总IgE 6级、尘螨sIgE 6级以及同时合并吸入及食物过敏原均为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S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加美罗培南应用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138 浏览:1389

蒋婷婷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研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过程中为患儿实施美罗培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败血症新生儿纳入小组实施研究,从2018.6-2021.6期间进行病例选择,共计抽取90例,通过抽签模式为患儿进行分组,两组均纳入45例,联合组实施美罗培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一般组应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症状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联合组神经症状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对比一般组,指标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一般组比较相对较低(P<0.05)。

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54 浏览:622

冯祥汝 姜雪 赵丽辉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近些年,课题组在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总结经验,包括教学内容与生物技术专业紧密相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免疫学研究进展、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以及引入思政元素等,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 下载:48 浏览:542

李冠宇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成果决定着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由于微生物检验工作内容比较多,工作时需要使用的检测技术种类有很多,为避免影响检验效果,应及时结合受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合理调整工作重心和方向,并主动学习各种检测技术的操作原理,分析技术的应用优缺点,探究如何最大化发挥技术的使用价值,以便于精准确定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解决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难题。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 下载:225 浏览:2312

崔丽丽 宋婷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检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8年2 月至2020年2 月我院对38 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了健康体检者38 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进行检测,对各指标和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各指标阳性率分别是CEA(0)、CA125 (2.63%)、GGT(0)、AFP(2.63%),对照组是89.47%、73.68%、55.26%、52.63%,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CEA(246.93±123.64ng/mL)、CA125 (308.67±117.69U/mL)、GGT(417.34±181.36U/L)、AFP(401.38±150.34ng/mL),对照组为2.13±0.98 ng/mL、50.36±8.21U/L、20.31±1.65 U/mL、13.25±1.85 ng/mL,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化学发光免疫疗法老标记肿瘤标志物,可以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COX-2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225 浏览:2229

常渊1 史茜雯1 陈晖2 《肿瘤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COX-2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A)及腮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组织、腮腺PA和腮腺恶性肿瘤中COX-2的阳性表达。结果:(1)COX-2在腮腺PA和腮腺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100%,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的10%。(2)COX-2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COX-2与腮腺PA、腮腺恶性肿瘤的过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诊疗的重要参考标准。

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期抑郁、焦虑及细胞免疫的改善探究 下载:191 浏览:2918

李玲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期抑郁、焦虑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36例宫颈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未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与实验组(18例: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CD3+、CD4+、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期抑郁、焦虑以及细胞免疫功能。

探讨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对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价值 下载:235 浏览:2498

倪春燕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研究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和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针对160例符合纳选标准的乙肝疫苗接种儿童予以选取,就诊区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依据年龄大小予之以组别划分:对照组(80例,6岁及以上)、观察组(80例,5岁及以下),两组儿童同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1个月后,就二者的免疫应答率展开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儿童的高、低免疫应答以及无免疫应答无较大差异(P>0.05);此外,乙肝疫苗接种后,各年龄段的儿童的免疫应答率有所不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免疫应答率会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结论:临床予以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乙肝,应用价值显著。

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对毛细支气管炎儿童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 下载:214 浏览:2875

杨艳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分析将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50例于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毛细支气管炎治疗的患儿,按照奇偶法将样本均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数据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加速患儿康复,值得推广。

放射性碘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下载:352 浏览:2487

李艳平 《核工业与技术》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经导管动化疗(TACE)联合CT导下与TACE联合子人联合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一次或多次TACE治疗术后肝癌患者,术后行肿体积 AFP 值T巴亚群 CD3CD4、CD8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种植性转移随访生存期对比。结果 所有者均后12612个后复对照 0 例肿体积平均缩小27.4%,治疗组肿瘤体积平均缩小38.6%;两组血AFP值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对照组发现7 例远处转移,治疗组3 例远处转:肝肾功能及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照组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术后一年死于远处转移者,对照组8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 粒子人+顺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证明,TACE联合粒子植人及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较 TACE 联合粒子植入方法治疗更为有效。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325 浏览:3729

刘娜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对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8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剂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以及T 淋巴细胞及亚群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在肺功能指标以及T 淋巴细胞及亚群水平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十分突出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提升T淋巴细胞及亚群水平,临床价值较高,可予以推广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280 浏览:2987

胡青1 张雯2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20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标本c-kit蛋白(CD117)、CD34、肌间线蛋白(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S-100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根据检测借故可知,20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CD34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为5/15,S-100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0/20,肌间线蛋白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13/7。C-kit蛋白中有8例呈阳性,包括3例局部胞膜阳性细胞和5例梭形细胞胞质阳性,其余12例为阴性。平滑肌肌动蛋白中19例细胞呈程度不一的弥漫阳性。20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平滑肌瘤和间质瘤的例数分别为13例和7例。结论:免疫组织学化学染色能够有效判断食管梭形细胞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能够为临床医生在患者手术后制定合理的靶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探讨 下载:401 浏览:4053

江玉宇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观察计划免疫对儿童预防保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该社区进行计划免疫的300例儿童的接种项目、接种方法,观察接种后儿童的传染病发生情况。结果:300例儿童均顺利完成计划免疫,接种率100.00%。随访1-2年,所有儿童未见流脑、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乙肝等传染病发病。结论:计划免疫是儿童预防保健的重要措施,可减少、预防儿童传染病爆发、流行。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计划免疫及预防保健的工作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接种对象的管理,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将其纳入常驻儿童管理模式中。要加大对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从而促使家长理解、重视预防接种,从而提高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率。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289 浏览:2973

范现英1 刘晓晴2 《肿瘤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以及全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后,病人恢复的情况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治疗的80位病人进行研究,并按照入院单双号的随机分配方式,为所有病人进行划分,并利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划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手术后的血免疫指标和住院的时间、费用等进行数据的采集,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前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手术后第一天,两组病人的ALB、ALT、AST等指标比手术前要高,PA、TP指标比手术前低,HB变化不大。手术后第天,肠内营养指标情况回复正常,肠内营养组病人的血清比场外营养组高,术后的不良反应也较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病人血清功能以及免疫力的恢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价值 下载:293 浏览:2984

王志银 《肿瘤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肿瘤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查肿瘤标志物AFP、CA125、CEA、CA153、CA199,观察两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AFP(9869.0±69.0)ng/mL、CEA(82.5±1.6)ng/mL、CA125(526.9±31.9)kU/L、CA153(521.5±23.8)kU/L、CA199(425.8±5.9)k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有助于准确检出肿瘤生物标志物,从而辅助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猪流感的危害、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及免疫预防 下载:136 浏览:1373

莫太璋 《当代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摘要:
流感病毒传播快,感染率高,是生猪养殖业的一个主要威胁。因此,在生猪养殖中,有必要对流感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控,以维护生猪的健康和正常繁殖。

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96 浏览:1042

张莹 《国际护理学》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肺癌患者采取免疫治疗措施的同时予以预见性护理所呈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所接收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随机展开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各30例,对比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偏低,护理满意度偏高(P<0.05)。结论:经过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行免疫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总体护理较为满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