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加味八正散在尿路感染并发急性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并发急性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结合加味八正散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尿沉渣白细胞数、中段尿培养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加味八正散在改善尿路感染并发急性尿潴留患者病情症状中的作用显著,可推广。
摘要: 目的:重点分析中药调剂管理在降低中药房调剂差错率中的应用观察。方法:整个实验采用对照模式展开,根据实验需求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是2021年1--12月未在中药房实施新型中药调剂管理系统的资料(处方单数为1867),研究组:是2022年1--12月实施新型中药调剂管理系统于中药房的资料(处方单数为1436),而后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利用统计学方法予以比对,比较内容包括:两组药品调剂人员药房管理质量评分差异及处方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通过评估数据可知:研究组在各项数据指标的体现上,均显优另一组(P<0.05),具体呈现在以下几点上:有关中药房管理质量评分:具体包含药房环境、工作强度、药物分类、药物保管方面,研究组均得分更高;有关中药房调剂差错率方面:具体包含调配剂量错误、调配过程浪费、调配药品替换,研究组则明显更低,优劣差异显著,具备对比优势。结论:中药调剂管理模式的应用实施,可有效降低中药房调剂差错率、提高中药房管理质量,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管理策略,建议优先选择。
摘要: 目的:探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对比实验的方式,对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每组中30例。一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开展针灸治疗,为观察组。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组间差异,另外,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疗效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7%和7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面瘫症状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观察到,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占6.7%,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分别在治疗前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发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及时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困扰,提升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并且此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摘要: 目的:探究对中药药房管理过程当中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所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每40例作为一组,命名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给予不同的中药房服务,并对比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药物管理的总分数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值<0.05,此外观察组的药物质量各项评分也要显著优于参照组,p值<0.05;最后相比较于参照组来说,观察组患者对于药房的服务质量满意程度更高,p值<0.05。结论:对中药房管理过程当中采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自拟中药结合优质护理对胆囊术后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采用比较调查法,抽取2021年1月到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胆囊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0例观察组与20例对照组。对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后的常规治疗与日常护理,对20例观察组患者施以自拟中药并结合优质护理,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生活质量。归纳数据可得,只进行常规治疗与日常护理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劣于施以自拟中药并结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观察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由此可见,对胆囊术后患者进行自拟中药结合优质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研究在临床上治疗面瘫时选用中医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的治疗手段的疗效以及推荐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面瘫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47例,通过对其治疗过程的统计记录以及调查随访,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治疗时间以及面部神经功能指标进行数据对比。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的各项数据结果在判定标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数值(P<0.05)。结论:采取中药联合针灸推拿的中医治疗方法对面瘫患者的治愈率较高,症状改善较为明显,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调剂在汤剂临床疗效中起到的作用及相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来我院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中药调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调剂人员专业能力、组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调剂人员专业能力、组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汤剂使用中,通过中药调剂管理模式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汤剂使用的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且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针对临床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对其采取止咳散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按照慢性支气管炎为诊断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均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内收治入本院,将其按照住院号顺序,在计算机内予以随机选取的形式展开分组,每组各自按照40例患者选取,对照组所涉及的患者均采纳科室常规的药物予以治疗,观察组所涉及的患者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纳止咳散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炎性因子指标数据。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均经过治疗措施后显示其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经过治疗后得到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数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均在治疗前的各炎性因子指标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治疗后显示观察组患者的IL-2检测数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L-6、PCT检测数值显示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对其采取止咳散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手段后,可以得到较高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率,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值得应用于临床。
摘要: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与中医护理联合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实际效果与价值。方法:择取2021年12月至翌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行相关治疗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后续研究以双盲法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并对2组的生活质量、肺部功能与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肺部功能显著高于对比组,而组内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则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穴位贴敷与中医护理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减轻COPD患者临床症状,在改善其生活质量与肺部功能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在临床推广。
摘要: 目的: 明确固表防风法小儿推拿联合维生素AD防治小儿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到2022年6月来我院就诊,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共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采用固表防风法小儿推拿联合维生素AD口服进行防治。对照组服用玉屏风颗粒治疗1个月,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防治总显效率为68.8%,治疗组防治总显效率达到86.7%,两组患儿防治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固表防风法小儿推拿联合维生素AD口服防治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摘要: 目的: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以我院2022年2月到2023年4月收诊的92例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医治疗措施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无效、有效率86.86(40/46)、8.70(4/46)、4.35(2/46)、95.65(44/46)和65.22(30/46)、17.39(8/46)、17.39(8/46)、82.61(38/46),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恶心、上腹痛、皮疹、发生率2.17(1/46)、0.00(0/46)、2.17(1/46)、4.35(2/46)和4.35(2/46)、2.17(1/46)、0.00(0/46)、6.52(3/46),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天、治疗后5天22.57±3.35、20.58±1.45、18.31±2.26和22.61±3.37、15.46±1.78、11.96±1.74,有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在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比较高,中医症候评分明显改善,这种治疗措施有推广价值。
摘要: 目的:讨论及研究运用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80例患者,时间范围为2022年5月份至2023年3月份,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参照组提供西药治疗;实验提供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中医症状积分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中医症状积分更佳,P<0.05。结论:针对于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提供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摘要: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进行治疗的76例神经性颈椎病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8)、观察组(n=38)两组,对照组予以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以针灸、推拿并配合中医药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摘要: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患者中药饮片配伍规律,并探究药学监护服务策略。方法:选取350例中药饮片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药物处方,统计分析不同中药的使用频率、用量以及功效,并分析药物组合以及关联规则。结果:纳入350份处方包含中药190种,使用频率达到10%的中药40种,药物功效主要是以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等为主;常用中药组合有40种,关联规则16对,大多数关联规则属于临床常用药对。结论:带状疱疹治疗中根据中医证型使用合理处方治疗能够发挥显著效果,肝郁化火患者可使用柴胡清肝汤,肝经郁热患者可使用龙胆泻肝汤,血虚寒凝患者可使用当归四逆汤。
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化环境下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到我院实习的40名药学实习生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传统教学,观察组20例,予以微课+PBL教学法。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及教学效果各指标评分更高;教学满意度高达95.00%,较对照组的80.00%更高,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PBL教学法可有效激发药学实习生自主学习兴趣,促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对提高教学满意度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行运用。
摘要: 目的:探究我院院内协定膏方的复原膏对人工流产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接受人流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设计方案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60例,人工流产后口服头孢味辛片25mg 2次日共3天,补佳乐1mg 1次/天连用30天的与观察组 (60例,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上复原膏), 分别在人工流产后2周、初次月经来潮后观察比较和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如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子宫内膜容受性、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俩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对于组内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法均可改善患者主要症状(P<0.05);对于组间比较,观察组对改善人工流产术后膝腰酸软、腹部疼痛症状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情况比较,包括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对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观察组子宫内膜增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比较,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俩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于阻力指数(RI)比较,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俩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俩组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情况的比较:治疗结束后,疗程结束后,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缩短,俩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于月经复潮情况,观察组患者次月经经量恢复情况和首次月经周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月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盆腔积液、盆腔炎、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对肾虚血瘀型人工流产术后患者予复原膏调理治疗, 以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促进术后子宫收缩,子宫内膜修复, 减小人流术对女性胞宫、气血的损伤,以膏方形式应用于临床,加快人工流产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更好的保护女性生殖健康。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对不良性气溶胶危害。不良性气溶胶是指可被人体吸入肺内,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主要是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并在肺泡中被氧化的气溶胶颗粒(A2N)不良性气溶胶通过进入呼吸道和肺泡粘膜细胞内氧合成、呼吸和血管收缩产生影响,可使呼吸速率下降,进而引起机体代谢意乱综合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类感染性疾病,不良性气溶胶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包括引起呼吸道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肺不张等);降低肺部功能,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在口腔门诊工作中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主要选取了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口腔门诊治疗的100例病患,以随机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了常规护理方法结合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然后在分别护理干预后,对照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结合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应用在口腔患者门诊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及其护理满意度,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有效地实践教学方法需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儿科护士的专业素质等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推广。但中职院校护理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意平时的积累,课后及时总结,努力在实践中对诸如情景模拟教学理论进行进一步丰富和延伸。
摘要: 护理学是一门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专业科目,其理论基础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是集合理论知识、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巧融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是教学工作的关键,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研究。